<p class="ql-block">北京第二毛纺织厂,计划经济时期隶属于北京市纺织工业总公司,是市属大型国营企业。占地40万平方米,生产各种羊毛条、精纺呢绒、针织绒线。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p><p class="ql-block"> 1958年,一群年龄十几岁的青年人,在北京以北三十四公里的远郊区县昌平县城南关创立了一家工厂~北京市第二毛纺织厂。随后陆陆续续更多的青年人来到这里,挥洒着他们的青春和汗水,建立起一个纺织帝国,开启了三十多年的辉煌。鼎盛时期号称:“远东一枝花”,产品更是行销世界各地。</p> <p class="ql-block">1958年10月,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市棉纺织印染厂在昌平建厂。建厂规划土地范围:昌平南关东至西城角,西至南门,南至离城南560公尺,北至离城南80公尺,征用土地合计:生产区416亩,生活区214亩,占用凉水河村144亩。</p><p class="ql-block"> 11月28日,80余名崇文区织布厂职工,70余名宣武区织布厂职工,共160余人拆除了昌平6米宽,7米高的南城墙520余米。将拆除后的城墙砖土运到厂区垫平地面,解放军第三工程兵技校(三工校)官兵参加了这次工程。</p><p class="ql-block">1959年2月,北京棉纺织印染厂筹备处改名为北京第四棉纺织厂筹备处。同年11月,北京市第三建筑公司第二工程处开进工地,进行土建施工。</p><p class="ql-block">1960年8月,5万多平方米的主厂房竣工。5千多平方米的办公楼以及机修房、仓库等设施相继竣工。</p> <p class="ql-block">由于三年国民经济自然灾害,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停滞。建厂后,一直没有投产,职工被陆续派到其它毛纺织厂参加培训或者搞三产解决生活困难。</p><p class="ql-block"> 1961年1月底,北京第四棉纺织厂改名为北京第二毛纺织厂。</p><p class="ql-block">1961年4月,通过广州交易会进口的毛纺设备1万锭,主要设备56台开始安装。</p><p class="ql-block">1962年8月,第二毛纺织厂计划任务书制定完成,全厂工人总数达3000人。到1962年底,共生产毛条217吨,精纺毛纱156吨,实现利税36万。</p> <p class="ql-block">1975年5月,在市纺织局统一调整规划下,北京第二毛纺织厂把原来生产粗毛线的设备调拨给北京市棉毯厂,利用外汇贷款从国外引进了五千锭毛纺设备。这些毛纺设备在一九七六年正式投产,当年就生产细毛线四百多吨,比新建一个五千锭的细毛线厂还早投产两年多。</p><p class="ql-block">截止到2000年左右,二毛厂有五个合资企业,十几个经济实体。鼎盛时期,“二毛”每年可生产毛条7000吨,精纺毛织品450万米,毛针织绒1500吨。</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以后,纺织业在全国遍地开花,加之国外进口,严重冲击了国内市场,北京纺织企业距原料产区较远,国企社会包袱严重,劳动力成本较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二毛厂逐渐在市场经济时代走入了亏损。2004年,严重资不抵债的“二毛”宣布破产。该集团包括8万平方米房屋、20万平方米土地及房地产配套设施、纺织专用机器设备、存货等在内的全部财产打包拍卖,起拍价定为1.69亿元。5家买主进行了40分钟、145次激烈竞价,北京明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最终以3.1亿元的价格竞拍成功,比起拍价高出83.4%。如今,在曾经“二毛”工厂的旧址上,建起了悦荟万科购物广场,昔日紧张工作的厂区,现在已成为昌平城区最为繁华喧闹的地段之一。金黄冠”毛线、“金驼”呢绒、“暖暖”羊毛衫等这些曾装点了不少北京人生活的品牌,随着北京第二毛纺织厂的破产而销声匿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