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前天(2021年2月24号)下午,金坛县中79届高二9班十多位同学参加了张老师的入殓仪式,送别张老师最后一程。</h3> <h3>回望张老师的一生,历经磨难,崎岖坎坷。南大中文系毕业后发配山西开始教育生涯,辗转调回金坛先在乡村中学任教,后被蔡志成先生吴宗元先生相中调入县中执教。本班同学是他调入县中后的第一届学生,倾心倾力,呕心沥血。曾记得每天晚上晚自习时间,张老师或是在办公室答疑解惑,或是走进课堂辅导众生,彼时既没有加班费更没有奖金,老师付出的是一腔热血,满腹经纶。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形容张放老师一点不为过,老师的学养师德影响了一代代县中学子,照亮了我们的前程。1979年是改革开放元年,也是决定同学们的命运之年,我们与老师挥手作别,开启各自的人生之旅。四十多年来花开过谢过,九班同学与张老师的联系从未中断过。听闻张老师评上江苏省特级教师,我们倍感骄傲同时也觉得实至名归[玫瑰]惊悉张老师中年痛失夫人和爱女,我们和老师同悲恸[流泪]所幸老师后半生找到了新的伴侣~现在的师母。师母温柔贤惠,把张老师的生活料理得妥妥帖帖(张老师是生活上的小白)。不曾想到了晚年,张老师先后罹患直肠癌和肺癌,这对张老师打击很大,心情日渐抑郁。每次有同学去看望他,师母都说他的眼里比起平日突然有了光彩[流泪]我清晰的记得去年去江南医院探视他,本已经意识模糊的张老师突然清楚的喊出了我的名字,还问候了我的父母,师母说奇迹出现了[流泪]也许教书育人一辈子的张老师,在人生的至暗时刻,学生就是他生命里的那道光,出现一次点亮一程他的人生,只可惜这样的时光终究短暂,张老师还是驾鹤西去了[流泪]我们无比怀念他,希望他西去的路上不再🈶 病痛折磨,希望天堂里依然有漂亮的图书馆,宽敞的读书处,希望来世我们和张老师能再续师生情[流泪][流泪]老师安息[合十][合十][合十]</h3> <h3>印象张老师之一:清风傲骨令人尊敬。张老师有点“清高”,这种清高,不是高傲,而是知识分子的傲骨。几十年来的每年春节差不多都是年初三,我和国辅都会邀三五同学去给老师拜年,有次谈及他作为金坛党外人士代表,被选中作为副县长考察人选,后因某种原因选中另一人选。当时有人怪他没有及时做工作,而张老师的态度是没有选上他才是正确的,他觉得自己就是个教书匠,不适合去官场斡旋,更不会为此而去找人做工作。言辞间闪烁着知识分子的铮铮傲骨,令人尊敬🌹 </h3> <h3>印象张老师之二~谦虚低调令我辈动容。每次我们与他相聚,他总是认真聆听学生向他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听到不明白的地方,还要认真询问,他总是谦逊的说:“跟你们交流我好像在吸氧,我的知识结构已经日渐老化了,需要不断更新……”其不耻下问的谦虚精神令后辈动容🌷 张老师曾经担任省人大代表,每年市里开“两会”,他都会应邀列席。每次他总是安静坐在会场一隅,认真研阅会议材料并不时做点记录。刚好当时我和国辅都是市人大代表,总是能和张老师“偶遇”,然后会议期间邀张老师小聚,间或也会请他到家里,我下厨弄几个小菜,他和国辅小酌。我几次好奇的问他,为啥不坐在省人大代表专座而在角落就坐?张老师说:“我就是个普通教师,省人大代表只是我身上的一个符号,坐在专座也不起眼,还要被电视镜头扫来扫去,坐在角落自在,”。这些看起来是自我解嘲的一席话正是老师低调做人的点滴体现,令我辈受益匪浅💐 </h3> <h3>印象张老师之三~知足常乐善解人意令人感动。有次我主动问起张老师关于退休后是否享受特级教师津补贴待遇的事,他说金坛好像都没有享受,我说来问问相关部门,他一再叮嘱我不要因为他给相关部门添麻烦,他说有现在这么多退休工资够吃够用就行了。我和他说,既然有政策,该您享受的就必须享受,他却显得焦虑不安。后来金坛落实了相关政策,他特地打电话告诉我,还问我是不是让相关部门为难了云云。这种知足常乐不愿给他人添麻烦的品格令人感动[玫瑰]</h3> <h3>在班级群里忆及这些点滴往事,同学们不约而同的表达对老师人格人品的赞誉。一代名师,高山仰止🌹 🌹 🌹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