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生儿喝奶想到学生的作业

王老师随笔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说明:前几年写公众号的时候,我给《王莉家长工作坊》的定位是:“用心做家长的知心大姐—— 以教师的视角关注孩子的成长,以母亲的心态关注孩子的心灵, 以朋友的身份探讨家教问题,以亲人的感受分享幸福、化解烦忧。”</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因为小外孙的出生而重新开启的文字之旅,定位依旧。防止自带滤镜的晒娃,防止婆婆妈妈的姥姥絮语。叙事,感悟,思考,争取不负大家,给家长朋友们提供一点儿有营养的东西。</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谨此!</i></p> 由新生儿喝奶想到学生的作业 <p class="ql-block">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宝贝出生第8天了。</p><p class="ql-block">8天里面,有两件事,惊喜了全家,特别是他的太姥姥——我们家最见多识广的、80多岁的老太太,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惊讶和惊喜,如果不是有图有真相,有视频为证,老太太或许是不相信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一件事是宝宝出生第三天,开始用小勺喝牛奶,整个过程不仅充满兴奋,而且喝得干净利索。</p><p class="ql-block">请先欣赏一段视频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太姥姥说:“哎哟!我活了80多岁了,没有见过几天的孩子,会用小勺吃饭的。</span>你们小的时候,都要到四五个月了,才能用小勺尝一点饭。”</p> <p class="ql-block">这让我想到了孩子们的作业,想到了孩子们的学习能力。</p><p class="ql-block">我想,我们小时候到三四个月才开始用小勺吃辅食,未必是能力发展迟缓,也许只是没有给我们机会。来到人世间第1次喝奶,用什么喝都是第1次尝试。民以食为天,总要喝进去的。</p><p class="ql-block">小外孙出生第5天,我们准备出院前,担心他在路上饿了,护士又给冲了30毫升的牛奶,我在走廊上喂宝宝。有两个年轻的奶爸好奇地过来围观:“还能这么吃呢?不是得用奶瓶吗?”</p><p class="ql-block">“用奶瓶吸当然可以,但是这两天妈妈开奶还不完全,吮吸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用奶瓶喝奶非常轻松,担心他习惯了轻松的就不去努力嘬了。”</p><p class="ql-block">“ 啊,是啊是啊,有道理。又学了一招儿。我们也回去试试。”</p><p class="ql-block">家长朋友们,是不是很有启发呢?<b>很多时候,潜能开发的第一步就是让孩子去试一试,就是给机会!</b></p><p class="ql-block"><b>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句话不一定是狂妄。</b></p> <p class="ql-block">春节前后,我给初一语文寒假班的孩子们布置了一个挑战性的系列作业——春节前写一篇关于春联的研究报告,我的激励语言是“让我们像大学生一样写一篇小论文!”</p><p class="ql-block">为此专门增加了一节网课,重点不是讲春联的知识,而是讲论文的写作过程——收集资料、筛选整合资料、构思布局、动笔成文。要求用论文的结构,包括内容摘要和正文两部分。</p><p class="ql-block">春节后,我又给出几副对联的实景拍照,有好联有庸联,更有上下联贴错的。问:好的为什么好?错的为什么错?要求阐述清楚理由。</p><p class="ql-block">对于初一的孩子来说,这当然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绝对是在蹦一蹦就能够得着的能力范围内的,我以为。所以我在布置作业的时候,特意增加了一个诱饵——优秀的有奖励!</p><p class="ql-block">但是结果让我有些失望。到今天为止,作业上传不足2/3,而且质量不高,我的奖励红包只发出去七个。有一部分孩子直接放弃了,任你在群里怎么督促提醒都无动于衷。</p><p class="ql-block">退休前我也曾经利用春节贴对联布置过作业:首先是在课堂上讲对联的内容、结构要求、上下联的判断,贴对联的原则,什么平仄相对,仄起平落等等等等,讲了一黑板很具体的知识。然后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回家和父母一起贴对联。</p><p class="ql-block">当时还很得意,以为是什么创新作业。现在看来是多么的low!</p><p class="ql-block">上下联怎么判断?对联到底要怎么贴?在资讯发达的今天,还需要老师讲吗?老师讲的内容不也是从网上查到的吗?老师把查到的内容搬到教案上,再把教案内容搬到黑板上,学生们再把黑板上的内容搬到自己的笔记本上。</p><p class="ql-block">傻乎乎的老师带出来一群傻乎乎的学生,教育只剩下简单枯燥死板的知识传递。</p><p class="ql-block">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第一个“鱼”是名词,指具体的知识内容,第2个“鱼”是动词,指捕鱼的方法和能力。</p><p class="ql-block">授之以鱼很容易,学生只要会张口吃就行了,只是吃完了就没有了。给他一条鱼就只有一条鱼吃,第2天只能饿着了。从来不去想自己去抓一条鱼?钓一条鱼?或者去捕一网鱼?</p><p class="ql-block">所以,只要好好听课,认真做笔记,就是好孩子了;只要抄抄写写,读读背背,就算完成作业了;再下点功夫,反反复复地抄抄写写,读读背背,就能考试得高分了!</p><p class="ql-block">是不是孩子们的现状?是不是教育的误区?是不是有点儿悲哀?</p><p class="ql-block">所谓“挑战性作业”,其实并不难,不过是逼着学生去查找资料,去做信息筛选,这是当今社会必备的学习能力。然后去将学到的理论用于生活,用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解决它,这是我们学习的目的。</p><p class="ql-block">为什么那么多孩子不去挑战呢?</p><p class="ql-block">一是已经没有了能力,确实做不来了。用进废退!我们的所有器官都是越使用越发达,经常不用就会逐渐退化。特别是大脑,越是勤思考勤运用,便越灵活;而越是懒惰不动脑,大脑便会像生锈的链条,难以正常运转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假如从一开始就不发明奶瓶,是不是所有的新生儿就都会用小勺喝奶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习惯了轻松的任务,懒得去做有难度的事情,久而久之,想做也做不了了。教孩子走路的人从来都是按最慢的最保险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挪,一步一步地蹭,不敢跑,不敢跳。今天,突然弄一个作业需要他蹦一蹦,怎么可能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是虽然有能力,但没有了挑战的习惯和热情。</p><p class="ql-block">太多的功课,太多的作业,太多的补习班,让孩子们疲于应付,厌倦而麻木。管你挑战不挑战,创新不创新,奖励不奖励呢,只要是作业,就是负担!我就是抗拒!</p><p class="ql-block">大家有没有觉得,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和最大的悲哀?</p><p class="ql-block">给大家上两个截图:</p> <p class="ql-block">这个孩子最大的收获是体验到了“成就感”!</p><p class="ql-block">多么希望通过完成一项作业能够品尝到这种成就感的孩子多起来!</p> <p class="ql-block">这个孩子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鼓励、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p><p class="ql-block">我曾经有一节写作课,是带领孩子们分析笑和哭。其中谈到:最有价值的笑,是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而获得成功,并得到别人的认可时发出的笑,这是真正的快乐,有时,这种笑是眼含热泪的,我们称之为激动万分。</p><p class="ql-block">多么希望,孩子们通过完成一项作业都能体验到这份快乐和激动,而不再是硬着头皮应付了事呀。</p><p class="ql-block"><br></p>

作业

孩子

小勺

对联

喝奶

奶瓶

上下联

第天

授之以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