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导读,那是一段被我们遗忘的历史,但它又是真实发生过的。我们能够知晓的,也就是剩下老人们口中的“红白旗闹事”了。我用手中掌握的一点点历史资料,简要的向大家介绍一下那段历史。本人写作水平有限,还希望有识之士批评指正,在此谢过。历史资料来自《钦定平定云南回民方略卷》和白寿彝先生的《滇南杂记》。感谢大庄教亲马飞提供史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871年,云南回民起义进入尾声。回民起义军在文山还剩下的三个据点:茂克,田心地区,曰者乡,自然就成了清军打击的对象。</p><p class="ql-block"> 清军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首先攻打茂克。1871年3月中旬,刚刚攻陷弥勒竹园的清军,就气势汹汹地赶往茂克周边进行扫荡,并迅速同起义军交上火。由于敌我势力悬殊太大,虽然起义军进行了顽强抵抗,但始终无法改变战事的走向。在付出一百多人牺牲的代价后,起义军退回茂克继续抵抗。</p><p class="ql-block"> 清军凭借着火力的优势,对茂克起义军穷追猛打。在攻占起义军设在后山上的碉堡后,清军又增加了四个营的兵力,把茂克团团围住。凭借着居高临下,对茂克进行狂轰滥炸,茂克军民死伤惨重。</p><p class="ql-block"> 战斗进行到第七天,主和派人物马德看到大量无辜的茂克人惨死,惨不忍睹,深知大势已去,败局已定。他建议茂克领导人马四堂向清军投降,但被马四堂当场处决。随后起义军组织了猛烈的反攻,无奈清军的火力太猛。反攻的茂克起义军死伤惨重,就连主要领导人马四堂,杨智,李正东也英勇牺牲。清军乘势攻入茂克,进行烧杀抢掠,大肆屠杀。一时间,茂克的大街小巷,顿时血流成河,尸体遍地,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p><p class="ql-block"> 3月23日,在马同,金万的带领下,剩下的老弱病残向清军投降。清军在收缴了他们的武器装备和摧毁军事设施以后,把他们关押起来,茂克战事结束。</p><p class="ql-block"> 5月2日,清军把这些投降的老弱病残押送到大庄,交给清政府官员马维其看管起来。只到数年之后才被准许回到茂克居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关于那次战乱,茂克究竟死了多少人,至今仍是个迷。清军将领张保和写给朝廷的奏章中提到“攻打茂克,毙敌无数”。那我们就用茂克道光年间(1820年—1850年)的人口数据和当今的人口数据推演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出一些蛛丝马迹。</p><p class="ql-block"> 道光年间茂克的人口数据为500户,大约2500人。按照正常的人口自然增长50年翻一翻计算,在清军攻打茂克的1871年,茂克人口已经翻了半翻,达到了3750人。这还不包括之前从文山逃到茂克的回民难民数字。但如果按照当今(2020年)茂克人口数据5000人往前推算,1970年为2500人;1920年为1250人;1870年仅仅只是625人。</p><p class="ql-block"> 根据两组推演出来的人口数据进行分析:3750人—625人=3125人。也就是说,那次战乱让茂克人口损失了3150人。当然这种推演有点夸张,也不能排除其他造成人口损失的因素:比如逃往外地的茂克人口,没有回归到茂克。疾病死亡的人口(战乱之后,疾病容易爆发)。</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看不懂这种人口推演数据,我就举个简单的例子。茂克和小石桥在道光年间(1820年——1850年)的人口数据分别为:500户,2500人;40户,200人。经过180年的发展之后,小石桥人口增长了九倍,达到1800人。而茂克人口仅仅只增长了一倍,为5000人。</p><p class="ql-block"> 小石桥的“软脚智慧”(哈哈😄,开个玩笑啊,我也是小石桥人)成功地躲过了几次战乱,避免了人口的大量损失,所以小石桥的人口才会增长了九倍。而茂克历史上经历了1871年的大屠杀,还有1975年的“沙甸事件”,人口损失惨重。所以要不是那两次战乱,茂克人口最少也要在2万人以上,这是有一定依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