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伟大祖国首都北京有一条贯穿南北,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罕见奇迹的中轴线。</p><p class="ql-block"> 这条中轴线,是指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北京城诸多其他建筑物亦位于此条轴线上。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p><p class="ql-block"> 这条中轴线,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标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p><p class="ql-block"> (封面图片源自网络)</p>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这条中轴线适应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和北京亚运会和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多次向南北延伸。如今,在北京新的规划蓝图中,这一令世人赞叹的城市景观再次向南北两侧延伸,连接北起奥林匹克公园,南至南五环外的广阔地区,成为集中体现古都保护和城市发展的一条新轴线。 <h1><b>01.永定门--北京中轴线的南起点</b></h1><p class="ql-block"> 永定门是老北京外城的正门,寄寓“永远安定”之意,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后增筑瓮城。清乾隆年间始建前楼,并重修永定门城楼,通高26米,成为外城七门中规格最高的城门。现存的永定门城楼复建于2004年(其中瓮城和箭楼尚未修建),成为北京城第一座复建的城门。</p> 永定门城楼坐落在南护城河北面一侧 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br> 永定门城楼南面巨大的广场 广场横跨在永定门前的护城河与二环路上。 城楼东北角处立有中华昆仑玉 城楼下镶有中轴线南端点里程星。 城楼北面的御道连接南纬路,长达1000米。中间是石板路,两侧为灰砖贯穿南北,成为南中轴路的标志。 <h3> 在永定门外铁路桥南侧,有一座上窄下宽、平面呈正方形的墩台, 即燕墩,是北京传统中轴线南延长线上的代表性文物古迹。燕墩始建于元代,据文献记载,北京自古就有五镇之说,南方之镇即为燕墩。因南方在“五行”中属火,故堆烽火台以应之。燕墩在元代始建时,只是一座土台,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修筑外城时,才包砌以砖。燕墩上竖有清乾隆皇帝御制碑一座,是北京著名碑刻之一,1984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处现已辟为燕墩公园。</h3> <h1><b>02.天坛--位于北京外城中轴线的东侧,与先农坛东西对称。</b></h1><h3> 天坛是世界上最大、最奇特的皇家祭天建筑,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祭谷的场所。天坛的建筑布局和造型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主体建筑祈年殿、圜丘台、皇穹宇的创造性的建筑艺术和高超技术,是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和珍贵遗产。</h3> 天坛内围墙棂星门与圜丘。 天心石,是当年祭祀时安放天帝牌位的地方,象征着天帝高居九重天之上。人站在天心石上讲话声音特别洪亮,有很强的共鸣效果,好像在与天对话。 皇穹宇院落主要建筑包括皇穹宇和东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 <h3> 著名的“回音壁”位于皇穹宇院落,当人们分别站在皇穹宇东西配殿的后面靠近墙壁轻声讲话,虽然双方距离相距很远,但是可以非常清楚地听见对方讲话的声音。这是因为圆形墙壁十分光滑,对音波的折射。</h3> 皇穹宇内景,殿内满是龙凤和玺彩画,天花图案为贴金二龙戏珠,藻井为金龙藻井。皇穹宇殿内的斗拱和藻井跨度在中国古建中是独一无二的。 丹陛桥,是连接圜丘坛和祈谷坛的轴线,全长360米,宽30米。丹陛桥上有三条石道,中为神道,东为御道,西为王道,北高南低,北端高4米,南端1米,沿丹陛桥北行,令人步步登高,如临天庭。 祈年殿,形为圆,象征天圆;三重檐,象征三重天;通体用蓝色琉璃瓦覆盖那是蓝天的象征;顶部高高竖起的鎏金宝顶告诉人们,这里是离天最近的地方。祈年殿是天坛最宏伟、最华丽的建筑。如果说天安门已成为中国的象征,那么,祈年殿就是北京这座不朽名城的古老地标。 祈年殿的北面是皇乾殿,皇乾殿是祈谷坛的“天库”,大典时祈年殿所供奉的“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的神版平日在殿内供奉。祈谷大典前一天,皇帝亲临上香,行请神礼后,才由太常寺官员将它们恭请至祈年殿内陈放。 <h1><b>03.先农坛--位于北京外城中轴线的西侧,与天坛东西对称。</b></h1><h3> 先农坛建筑群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先农、山川、神祇和太岁诸神以及举行亲耕的地方,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旧称山川坛。</h3> 太岁殿建筑群是先农坛五组建筑群中最主要的建筑群,是祭祀太岁及春夏秋冬等自然神灵之地。位置在先农坛内坛建筑的中心地带,建筑体量为先农坛之最。 拜殿是太岁殿建筑群最南端的大殿,现在常年举办“中国古代建筑展”。 太岁殿内陈列的镇馆之宝,原北京隆福寺的穹顶藻井。它是国家一级文物,被称为“中国藻井艺术孤品”,堪称“国宝”。 <h3> 地袛坛神龛。先农坛原有神祇坛(天神坛、地祇坛的合称),始建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东为天神坛,坐北朝南,坛台北面四座石龛,供奉云、雨、风、雷之神。西为地祇坛,坐南朝北,坛台南有石龛五座,供奉五岳、五镇、五陵山、四海、四瀆,坛台东西各有石龛两座,分别供奉京畿名山大川,天下名山大川之神。<br> 天神坛坛台、石龛现已无存。地祇坛仅存石龛,于2002年移于先农坛内坛保护。</h3> 一亩三分地(明清藉田),是皇帝祭祀先农神后亲耕的田地,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亩三分地就是由此而来。皇帝亲自耕种、祭祀先农,体现了对“民以食为天”的深刻理解。<br> 观耕台,为皇帝亲耕完毕, 观看王公大臣们耕作的高台, 位于一亩三分地的北面。 <h1><b>04.天桥--北京外城中轴线上明清皇帝出巡、祭祀的必经之地。</b></h1><div> 天桥位置在今天的前门大街、天桥南大街、天坛路及永安路四条街道的交汇点上。明清时期天桥是正阳门与永定门之间御路上的一座汉白玉高拱石桥,是皇帝祭天坛与先农坛和出永定门巡幸、郊猎的必经之路。因此桥专供皇家使用,即名“天桥”,桥两侧另有木桥,为百姓所用。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重修建永定门内大街,改为低拱石桥,后桥下河流拥塞,连桥也没有了,只有地名留存至今。<br></div> 2013年12月,作为北京中轴线上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天桥复建工程完工,从而结束其近80年“有名无实”的历史,重现老北京的记忆。由于天桥遗址所在地已是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因此在复建时,新天桥的位置向南偏移了40米。 桥头的“天桥”两字与镇水兽。 与天桥同时亮相的还有天桥两侧的石碑。这两块石碑分别刻着《正阳桥疏渠记》和《帝都篇皇都篇》,为清乾隆帝亲笔手书,前者记录了“天桥南河道的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后者则是乾隆帝写给北京的“赞美诗”,描述了北京的地势、物产背后的雄伟壮丽。 天桥广场过街地下通道墙壁展示的是老北京“中轴线上的桥”,从南到北包括:永定门桥、天桥、正阳桥、金水桥、内金水桥、神武桥、万宁桥等七座,串起了北京悠久的历史。岁月沧桑,永定门桥和正阳桥早已拆除,金水桥、内金水桥和万宁桥作为北京故宫和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列入《世界遗产名目》,天桥由原址南移重建。 <h1><b>05.正阳门--北京内城中轴线的南起点</b></h1><h3> 正阳门,俗称前门,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是老北京“京师九门”之一。它集正阳门城楼、箭楼与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 据地方志上记载:当时的城楼、箭楼规模宏丽,形制高大;瓮城气势雄浑,为老北京城垣建筑的代表之作,现仅存城楼和箭楼,是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城门。城楼上有北京民俗展览馆。</h3> 从天桥向北,过珠市口即进入前门步行街。这里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叮当车。 步行街上有众多的老字号。<div> 源升号, 中国第一瓶二锅头酒诞生地。</div> 隆庆祥,有着四百余年传承的制衣老店。 全聚德,创建于1864年的烤鸭店。 天福号 同陞和, 前门牌楼,正阳门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它与箭楼、城楼、瓮城、正阳桥是一组布局合理、造型庄严、气势凝重的建筑群。 <b> </b> 箭楼。正阳门的箭楼是最能体现古代军事防御思想和技<br>术水平的建筑,为砖砌堡垒式建筑,雄踞于砖砌城台之上。箭楼上下四层,楼顶为灰筒绿琉璃剪边重檐歇山式,饰绿琉璃脊兽。南、东、西三面辟箭窗,以作对外防御(射击)之用,南面四层,每层13孔,东、西各四层,每层4孔,连抱厦2孔,共辟86孔。在明清北京城垣的箭楼中,唯正阳门箭楼辟门,亦最为高大雄伟。形式比较独特,一直被看成是老北京的象征。 箭楼北侧,壮美无比。 正阳门。城楼坐落在砖砌城台上,城台上窄下宽,有明显的收分。楼上楼下四面均设门,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上下设回廊,上层前后装菱花格隔扇门窗,下层为朱红砖墙,明间及两侧正面各有实榻大门一座。城楼两端沿城墙内侧设斜坡马道以通上下。通面宽41米,通进深21米,楼身宽36.7米,深16.5米,高27.3米,整个城楼通高43.65米,为老北京所有城门楼中最高者。<br> 昔日的前门火车站,现在是中国铁路博物馆。 <h3><p></p></h3><h1><b>06.天安门广场--北京城的中心</b></h1><div></div><p></p><h3> 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对中国人来说,也许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天安门广场那样令人魂牵梦萦,她是百余年来中华民族许多众多历史事件的见证,是自信、自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她是北京的心脏。 <br> 天安门广场的东侧是国家博物馆,西侧是人民大会堂,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两边是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与天安门浑然一体,共同构成天安门广场。 </h3> 中国国家博物馆,1959年8月竣工,与人民大会堂都是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2003年2月,馆内的历史馆与革命馆两个馆的名称在经过多次变更后最终合并,名为中国国家博物馆。 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场所,1959年9月初竣工,这座由中央大厅、万人大会堂、7000平米的大宴会厅和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命名的厅堂组成的宏大建筑群,当年建设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 天安门广场的最南侧是毛主席纪念堂,1976年兴建,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人满怀崇敬之心前来瞻仰一代伟人的遗容。 1958年,为纪念自1840年至1949年百余年间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而牺牲的先烈,在天安门广场中央建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碑的正面是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鎏金大字,背面是周恩来总理题写的碑文。碑座上的8幅大型汉白玉浮雕概括了中国百余年来重要的历史事件。 2015年国庆期间的天安门广场 七十年大庆时的天安门广场 国庆之夜 <h1><b>07.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位于紫禁城的左前方,与中山公园(社稷坛)左右对称。</b></h1><h3> 太庙的位置遵循“左祖右社”的规制,祭祖主要是为了祈福,保佑江山永固,子孙万代太平、幸福、安康。太庙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是唯一由两个统一王朝共同使用过的太庙,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祭祖建筑群。</h3> 戟门与戟门桥。戟门座落在汉白玉石护栏围绕的白玉山须弥座台基上, 戟门桥为七座单孔,正中为皇帝走的御路桥。 戟门北面是宽阔的广场,从南到北依次排列着前、中、后三大殿和前、中、后三组六座东、西配殿。前殿称享殿,是举行祭祖大典的场所,矗立于三层汉白玉须弥座上,享殿气势雄伟,比故宫的太和殿还要高2米,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象征。 享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檐下悬挂满汉文书写的“太庙”九龙贴金题额。 享殿门前的丹陛建于明代,丹陛随台阶分为三座,各为整块青石,分别雕有显示尊严的”云龙纹“、”狮子绣球纹“和”海兽纹“。 殿下为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螭首 )。 时过境迁,如今的太庙不仅可以参观游览中国现存规模完整、宏大的皇家祭祖建筑群,了解一个朝代的"记录史册"、领悟太庙建筑辉煌的营造技艺和其蕴含的深厚礼制思想,而且已成为人民大众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成为首都职工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与人材交流的活动中心。 <h1><b>08.中山公园(社稷坛)--位于紫禁城的右前方,与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左右对称。</b></h1> 社稷坛,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根据周礼“左祖右社”规制,紫禁城午门西侧,设立社稷坛,每年举行祭祀。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对于农耕民族,社稷就是江山,就是国家的象征。<br> 辛亥革命后1914年,社稷坛被辟为公园向社会开放,称为“中央公园”。孙中山先生病逝后曾在此停灵吊唁公祭,1928年,国民政府将“拜殿”正式更名为“中山堂”,中央公园亦更名为中山公园。 社稷坛,是古代帝王江山社稷、皇家风水龙脉的象征。社稷坛与南天坛、北地坛、东日坛、西月坛合称为皇城五坛,社稷坛位处中央。明清两代皇帝每年二、八月都要在这里举行祭祀仪式。 社稷坛亦称五色土,坛身为汉白玉砌筑的三层方台,上铺五色土按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五个方位填实,作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象征。土台中央原立有方形石柱,称为“社主石”或“江山石”,表示皇帝“江山永固”。 社稷坛北面的拜殿(中山堂),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时休息或遇雨时行祭礼的地方。也是社稷坛中轴线上最重要的建筑之一。据说该建筑史料中未发现被毁或重建的记录,可能是北京现存明代建筑中最古老的一座。 中山公园南门入口处的保卫和平坊, 牌坊正中镌刻郭沫若题写的“保卫和平”四个镏金的大字。 唐花坞,中山公园内常年展览花卉的地方,始建于1915年,整体为飞燕展翅形式,经多次修缮仍保持原貌,具有浓厚的中国古典建筑风格。 长廊是中山公园一大景观,不亚于颐和园长廊。它始建于1924年,复建于1971年。复建后的长廊共计271间,将公园的来今雨轩旧址、水榭、唐花坞、兰亭八柱亭等主要景点连接起来。 <h1></h1><h1><b>09.天安门--北京中轴线的皇城正南门</b></h1><div>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是昔日的皇宫——紫禁城的正门。明清两朝,它最大的用途是国家重大庆典在此举行“颁诏”仪式。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按按摩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iv> 节日的天安门,金水桥上铺满红地毯。 庄严的国徽 天安门城楼上漂亮的宫灯 天安门前后,各有一对华表,与天安门同建于明永乐年间,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柱身上雕刻着盘龙,柱头上立着瑞兽,它们和天安门前的石狮以及两侧的金水桥一起烘托着这座皇城的威严气势。使人既感到艺术上的和谐,又感到历史的庄重和威严。华表实际上已经与中华民族,和中国古老的文化紧密相连,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一种标志。 天安门前的华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前夕,与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同步建成。是9球莲花灯,基座上有100个不同的花案,象征着百花齐放。清晨随国旗升起而熄灭,傍晚随国旗降落而点亮。 <h1></h1><h1><b>10.紫禁城--北京中轴线上的核心建筑群</b></h1><h3> 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是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依照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央,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因此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紫禁城前朝后寝,左祖右社,五门三朝,中轴对称。崇楼高阁,都是天子礼制,皇权象征。紫禁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h3> 午门。俗称“五凤楼”,紫禁城正门。午门共有五个门洞,中间为“御路”。 太和门广场。太和门为三大殿的正门,门前广场开阔,有内金水河流过,河上设五座玉带桥。 太和殿,即“金銮殿”,是皇宫中最重要的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这里是皇帝举行典礼的地方。 太和殿外景,气势宏大,雄伟壮观。<br> 太和殿前广场见证了侵华日军的投降。1945年10月10日(也正是故宫博物院建院20周年的日子)上午10时10分在这里举行了侵华日军受降仪式,当天,前来观礼的总人数达到了十万余人,在太和殿、午门、端门乃至天安门,人潮涌动。 太和殿汉白玉石台基上铜龟,是大典时点香火的用具。 中和殿与保和殿 铜缸,紫禁城的消防用具。 乾清门,内廷中路的正门,与前朝由南向北一脉相承。 乾清宫门外威武的鎏金铜狮 乾清宫,后三殿的第一殿,内廷正殿,是皇帝的寝宫和处理政务的处所。 乾清宫汉白玉石台基上的日晷与铜鹤。 交泰殿,内廷第二殿。 御花园,皇家后廷花园,面积小但布局结构精巧别致。 万春亭与千秋亭,上园下方,形态优美,分别位于御花园的东西两侧。两亭原本为明嘉靖年间同时建造,但千秋亭在清咸丰年间毁于大火后重建,两者细节略有差别(下图为西侧的千秋亭)。 钦安殿,位于御花园正中,南北中轴线上。明嘉靖十四年(1535)添建墙垣后自成格局,专用于供奉道教神像及道场。 紫禁城外东路 神武门,紫禁城北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br>神武门内设钟鼓,与钟鼓楼相应,用以起更报时。 故宫城垣四隅各建有角楼,有瞭望警戒功能,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之称,是故宫标志性建筑。 角楼之精美,无与伦比。夕阳辉映下的角楼,更是美轮美奂。 <h1><b>11.景山--北京中轴线上的制高点</b></h1> 景山位于紫禁城正北,是明清时期的皇家御苑。明代称“万岁山”,清代改为“景山"。景山四面开门,乾隆时期在山上五峰各建一亭。景山为明清时期北京中轴线上的最高点,虽然在整体的宫阙建筑上没有明显的实用价值,却具有突出的象征意义,显示了帝王至高无上的尊严。 <h3> 进入南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绮望楼。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重楼重檐,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周有汉白玉石护栏。最初是景山官学堂学生祭拜先师孔子的地方。</h3> 万春亭,景山五亭之首,明清时期北京中轴线上制高点。相对高度为45.7米,黄琉璃筒瓦顶,绿琉璃筒瓦剪边,三层重檐,四角攒尖顶。<div> 万春亭的“万春”为万年之意,意味着皇朝千秋万代江山永固。站在万春亭观望京城,真可谓“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div> 万春亭南侧是观赏故宫全景最佳之处。站在高处俯瞰整个故宫,才更能体会到故宫建筑“中轴布局、左右对称”的特点。 万春亭北侧观景台,地面中间镶有铜质铭牌一块。 上书“北京城南北中轴线” 在此可纵览北中轴线,前方从南至北依次为景山寿皇殿、鼓楼、钟楼,最远处的奥林匹克玲珑塔亦依稀可见。 寿皇殿建筑群,是中轴线上继故宫外的第二大建筑群,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明清时期,寿皇殿是皇家举行祖先祭祀活动的场所,供奉自康熙帝之后的历代帝后画像。 寿皇殿门前的石狮和牌楼 寿皇殿建筑群包括正殿(下图)、左右山殿、东西配殿,以及神厨、神库、碑亭、井亭等附属建筑。 东侧的碑亭与东侧山殿衍庆殿 <h3></h3><h1><b>12.地安门--北京中轴线的皇城正北门</b></h1><h3> 明清两代,皇帝北上出巡,大多要出地安门;皇帝亲祭地坛,必走地安门。它是皇城禁地,普通老百姓不得随便进入。地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称北安门,南对景山,北对鼓楼,是皇城的北大门,与天安门南北呼应,寓意天地平安,风调雨顺。其门洞方方正正,天安门的门洞为半圆形,寓意“天圆地方。可惜的是,地安门于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br> (图片源自首博展览"探秘北京中轴线")</h3> 1924年拍摄的从景山遥望地安门,远景是鼓楼 ( 图片源于网络) 地安门所在地,现在是地安门内、外大街与地安门东、西大街交汇处十字路口。 路口东南角景观 地安门南面是景山寿皇殿、万春亭。 地安门北面是鼓楼与钟楼。 <h3> 与地安门同时拆除的还有左右两侧的燕翅楼,雁翅楼建于1420年,与地安门城楼同时修建,是城楼的哨所,清代是内务府满蒙汉上三旗公署。因黄琉璃瓦覆顶,远观好似大雁张开的一对翅膀,故此得名。2014年,雁翅楼复建完成,2015年中国书店在燕翅楼内开办了24小时书店。</h3> <h1><b>13.万宁桥--北京确立中轴线的基点</b></h1><div> 万宁桥始建于元代,明代重建。因其在俗称后门的地安门之北,故又称后门桥。万宁桥位于中轴线和六海及元代通惠河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元代漕船进入积水潭的必经之处。<br></div> 1951年曾对万宁桥进行了养护维修,桥下河道现长约34.6米,宽约17米,拱高约3.5米。桥东西两侧的岸上,共有元明两代的石雕镇水兽六尊,栩栩如生,表达了封建社会百姓希望靠神兽的力量镇压洪水的愿望。 <div> 2000年12月此桥重修完工,并恢复了万宁桥原名。</div> 万宁桥旁的镇水兽 万宁桥西北角就是京城著名的火神庙。火神庙始建于唐贞观六年(632年),称为火德真君庙。元至正六年(1346年)和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两次重修,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又两次重修并改为琉璃瓦。庙内有殿宇楼阁三重,早年供奉火神、关帝和玉皇。这座火神庙是京城最早,也是唯一的皇家庙宇。 <h1><b>14.钟鼓楼--老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终点。</b></h1><h3> 明清北京的钟楼和鼓楼是集礼仪、祭祀和报时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皇家都城建筑。皇家通过设立钟鼓楼,掌控人们的起居生活节奏,象征皇帝拥有向万民授时的最高权力。它们与北京城同时完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鼓楼居南,钟楼居北,两者相距约百米。</h3> 鼓楼,为重檐木结构楼阁建筑,通高46.7米。楼身坐落在4米高的砖砌城台之上,东西长约56米,南北宽约33米,台上四周围以宇墙。 鼓楼二层原有主鼓一面,群鼓二十四面,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遭到了破坏,现仅存一面主鼓,已残破不堪,鼓皮上留有侵华日军用刺刀捅破的刀痕。<br> 1988年依据旧主鼓复制两面新鼓;后又依据清嘉庆年间的史料记载仿制主鼓一面,鼓高2.40米,鼓面直径1.60米,群鼓二十四面,鼓高1.60米,鼓面直径1.12米,供陈列表演之用。 鼓楼二层上的“中国古代计时器具展”。 钟楼,是老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点,原址为元大都万宁寺之中心阁。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后毁于火。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十二年竣工,为了防止火灾,建筑全部采用了砖石结构。钟楼正南为一座与围墙相连的三联大门,中门内有清乾隆十二年(1745年)重建钟楼碑一座。 地铁鼓楼大街站旁的雕塑“西涯童嬉”,以一组正在老城墙头嬉戏、捉迷藏的顽童场景,力求修复因地铁建设拆迁而缺失的历史风貌,还原老北京的记忆。 <h1><b>15.北中轴线延伸</b></h1><div><b> </b>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为连接城市中心和亚运村,在二环路钟鼓楼桥引出鼓楼外大街,向北至三环后改名为北辰路,这条路成为北京中轴线的延伸,西边建造中华民族园,东边则是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div><div> 北辰路起点处。</div> 中华民族园,是一座复原、收藏、陈列和研究中国56个民族文化、文物、社会生活的大型人类学博物院。园内有中国56个民族的博物馆和景区。1992年开始建设,1994年6月18日北园建成开放,2001年9月29日南园建成开放。<br>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始建于一九八六年七月,于一九九0年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前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奥体中心建设占地66公顷,主要设施有体育场、体育馆、英东游泳馆、曲棍球场和足球、田径、垒球、网球训练场、球类训练馆等主要建筑,建筑设计新颖、独特,形成了气势恢弘的场馆群。 北京申奥成功后,中轴线再次向北延长,成为奥林匹克公园的轴线。东边建造国家体育场(鸟巢),西边则是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再向北,穿过奥林匹克公园,到达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该公园中间的仰山、奥海均在中轴线上。 <br> 国庆七十华诞期间奥林匹克公园“国庆彩车展示”夜景。 国家体育场(鸟巢),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体育场的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和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主游泳馆,2022年冬奥会期间,将转换成“冰立方”作为冰壶项目的比赛场馆。根据改造方案,“水立方”将成为国际首个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场馆。 鸟巢夜景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奥林匹克公园的终点配套建设项目之一,公园占地680公顷,以五环路为界,公园分为南、北两园,南园占地380公顷,北园占地300公顷。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制高点为“仰山”,仰山海拔86.5米,相对高度48米。“仰山”的建设是利用鸟巢、水立方等周边场馆建设以及公园挖湖产生的土方堆筑完成。山顶的泰山石高6米、重63吨,正下方是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点。 站在仰山南望京城中轴线,鸟巢、水立方尽在眼底,一览无余。 <h1><b>16.南中轴线延伸</b></h1><h3>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首都空间结构于城市布局,南苑-大红门地区作为中轴线南延长线上的重要节点,有着非常优越的区域优势。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成为中轴线南延长线又一重大节点。</h3><h3> 大兴国际机场鸟瞰图(网上下载)</h3> 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艺术的结晶。 <h1><b>17.中轴线申遗</b></h1> 2018年7月,北京中轴线申遗已确定天安门等14处遗产点,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前门箭楼,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紫禁城,神武门,景山,地安门,后门桥(万宁桥),鼓楼和钟楼。<div> 从这条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起,就有天坛、先农坛,东便门、西便门,崇文门、宣武门,太庙、社稷坛,东华门、西华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等古建以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说:北京的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div><div>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南北中轴延伸线及两侧而兴建的大兴国际机场及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华民族园、 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奥林匹克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给北京古老的中轴线增添了新的壮美景观。</div><div> 美哉,北京中轴线!!!</div> 谢谢观看!部分文字源于首都博物馆“探秘北京中轴线”展览及网络,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