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元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明·唐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新年岁月的手,刚刚把春天的钟敲响,元宵的风,再度把温馨的月挂圆。又是一年元宵佳节日,咱们一起来话元宵。</p><p class="ql-block"><br></p> 节日由来 <p class="ql-block">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p><p class="ql-block">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p><p class="ql-block"> 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节日习俗 吃元宵、汤圆 <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p><p class="ql-block"> 元宵出现在西汉时期,而汤圆出现在宋代。做法上,元宵是由糯米粉滚制,以甜味为主,它们个头大,形状不规则,外表干燥松软;汤圆则是由糯米面皮包制,甜咸荤素样样有,表皮光滑粘糯,没有浮粉。</p> 闹花灯 <p class="ql-block"> 元宵节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也称灯节。太原一带,太谷县的灯是很有名气,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p> 猜灯谜 <p class="ql-block">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p> 耍龙灯 <p class="ql-block">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p> 舞狮子 <p class="ql-block">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p> 划旱船 <p class="ql-block">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p> 祭门、祭户 <p class="ql-block">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p> 逐鼠 <p class="ql-block"> 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p> 送孩儿灯 <p class="ql-block">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p> 迎紫姑 <p class="ql-block">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p> 走百病 <p class="ql-block">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p><p class="ql-block">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p> <p class="ql-block"> 欢欢喜喜过大年,快快乐乐闹元宵。祝大家元宵节快乐!</p> <p class="ql-block">策划:柳州市燎原路小学</p><p class="ql-block">主编:唐小莉 叶秋雯 </p><p class="ql-block">图片:姚凡英</p><p class="ql-block">文字:姚凡英</p><p class="ql-block">校对:鄢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