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1月31日,农历腊月十九早晨六点多,我的公公突然就不在了。那天早晨五点,我起床送儿子上学,临出门前婆婆从房间走出来,对我儿子说,你爷爷这会儿身子痛得厉害,你去跟你爷爷说句话吧。平时问起公公的病情,他总是很故作轻松地说,最近好多了,再加上刚从医院做了手术回家四天,公公的状态看上去也是一天天变好,胃口也很不错,我也没把公公的病情想的有多严重。儿子去跟公公道了别,我们就出门了。没成想,还没等我送完儿子回家,就接到了婆婆焦急的电话。</p><p class="ql-block"> 因为当晚老公在单位值班,也未在家;孩子姑姑头天晚上刚为公公洗干净了脚,剪了指甲,便回到另一个住处睡觉,一切都是一派祥和的模样……可当我们急匆匆赶回家里的时候,公公已经呼吸极其微弱,没了反应,救护车赶到后在送往医院的路上作了抢救,最终也未能挽回生命。我们守在公公身边,他平静又安详地躺着,没有痛苦的表情,就像睡着了一样,任由我们哭天抢地也换不回公公的一句回应。</p> <p class="ql-block"> 公公刚刚去世的那几天,全家人跪伏在公公的棺木前,沉浸在极度悲痛之中;就算时至今日,我依然不相信这是事实,公公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脑海里……</p><p class="ql-block"> 公公是我这一生见过的最令我敬重的老人,他一生不善多言,勤劳俭朴,温厚善良,对待子女尽心尽力,对待孙辈宠爱有加,在村子里和亲戚当中享有至高的威望。</p><p class="ql-block"> 2005年,我生下儿子后,公公就离开了他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家——平顶山,来到新安,先后帮我带大两个孩子。据婆婆说,公公年轻的时候,因为家里穷,一直在拼尽全力供养全家人的生活,从来没有腾出时间和精力抱过生养的四个孩子,可为了支持我们的工作,这些年来,公公突然就有了超能力,学会了换尿布、冲奶粉、唱儿歌、做游戏,对他这个唯一的孙子倍加疼爱。2011年,女儿出生了,公婆彻底把家安在了这里。为了减轻我的负担,自女儿出生那天起,便跟爷爷奶奶住在一个房间,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带到了现在,以致女儿跟爷爷奶奶的亲近程度已经远超了我。公公在病重期间也丝毫放心不下这个孙女,每到放学时间就不停念叨“豆豆怎么还没到家”“你们给老师打个电话问问”“你们去路上接接孩子”,还要费力地趴在窗台那里张望,见到孩子平安到家,方才露出笑容,安心躺回床上休息。</p><p class="ql-block"> 公公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我家里。我家距离小学仅二百米路程,孩子们走路上学也就几分钟的事,可是几年来公公坚持风雨无阻接送孩子上学,从未停止。在家的时候,公公喜欢侍弄花花草草,浇水、松土,把花盆里里外外都擦得干干净净;喜欢拿起笤帚、拖把把家里地面整理得一尘不染,屋外公共区域、楼梯也不放过,受到了周围邻居的一致好评。公公是一名老党员,年轻的时候在村里担任多年村支书,总是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偶有闲暇,就会带上老花镜,搬个凳子坐在阳台上翻看《老人春秋》、《党建工作》以及其他各种报刊杂志,每晚7:00准时观看央视《新闻联播》从未间断,对各种时政要闻如数家珍。有时,公公还会铺开一张旧报纸或宣纸,拿出毛笔、墨水,写上几页字,内容多是“祝李诗音考上好大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金榜题名”“李诗音最棒”,饱含了对这个小孙女的无限祝愿,只可惜我从未想过公公这么快就离我们远去,恨自己没有好好珍藏这些无价之宝,现如今让我再到哪里去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生病期间,还坚持看书</p> <p class="ql-block"> 公公得病很突然。2020年9月份的时候,公公牙龈一直出血,我们没有放在心上,因为公公一生向善,心态平和,身体健康,连感冒都少有,我们一直认为公公一定会是个百岁老人。到了牙科做检查,也说是年龄大了彻底清洗一下即可,可是并没有任何效果。后来只好住在县医院止血,可医院也查不出病因,止不了血,无奈转至市三院治疗,公公还一直自责,说只是牙龈出血就害的几个孩子来回折腾,影响了工作,还不能帮我们带孩子。后经过专家会诊,公公脖子上一个明显的疙瘩被列为罪魁祸首,当时专家就私下跟我们说,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是淋巴癌,必须要立刻做进一步检查。果然,一周后结果显示,公公得了食道癌并淋巴癌晚期,医生说,最坏的结果是挨不到春节,可以先化疗一周看看情况。听完这个消息,我们姊妹几个在医院楼梯口抱头痛哭,怎么也不会相信病魔会降临到如此善良、令人敬重的公公身上。待擦干眼泪,我们还要隐藏痛苦,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回到病房安慰公公,说你的病没啥事,做个小手术一周后就可以出院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可那时,公公的血液已经没有凝血功能,这也是牙龈不停出血的原因。输液拔完针,针头的血也难以止住,我们要拿着棉签按两个小时,脖子上的疙瘩因为取样被缝了几针,本来两三天就可以长好,可一周后还渗着鲜血,无奈第一次化疗就住院半个月。陪护时,我问公公:“脖子上那么大的疙瘩,你自己有没有摸到过?”,公公说:“这个疙瘩三四个月了,每次洗脸时候都会去刻意摸一下”“那你为啥从来都没跟我们说起过?”“看你俩天天在忙着,不想给你们添乱,我觉得也没啥事”就这样,因为不愿给子女添麻烦,公公的病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每隔20几天化疗一次,每次都要经受各种病痛折磨。聪明的公公也意识到了自己一定是得了淋巴癌,每次住院都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嘴里念叨着“会不会到了医院都回不来了”,还会试探我们说“脖子上这个疙瘩是准备要我的命啊”,每听到此,我们要忍住夺眶而出的眼泪,还要假装轻松的安慰着说“没事,你只是血液凝血功能变差,住院治一治就好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父子难得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孩子大姑与公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孩子小姑与公公,在医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全家合影,除拍摄者外,已聚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孩子二姑一家与公公</p> <p class="ql-block"> 化疗几次后,公公除了感觉身上一直有痛感之外,状态一直很不错,饭量虽然变小但一直也能吃得下,天气晴好的时候会到客厅看电视、阳台上晒晒太阳。我把家里那个一人位沙发挪到阳台上,放上靠背,公公晒暖的时候我还一直夸他最近气色越来越好,劝他放下心理包袱,以后尽管享清福,曾经还心血来潮为他留影,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也许,只有公公最心知肚明,自己的时日已经不多,他离世后,我才知道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身上已经疼痛难忍,晚上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婆婆要喊我们起来都被公公严厉拒绝,说他们上班那么忙就不要添乱了,喊他们起来也不能代替我疼,我忍忍就好了......就在公公去世的前一天,就一直在念叨非要回老家平顶山,一天也不愿意再等,我劝说等暖气停了天气暖和再回去,公公也不答应。本打算第二天就送公公回去,哪成想,第二天早上六点多,公公就永远闭上了眼睛......</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化疗期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健康时的公公,看起来和善温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健康时公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医院找了一辆车送公公回去,一路上,我和孩子姑姑不停地揉搓着公公的手,还要在公公鼻孔处试探呼吸,希望搓出来的温度给我们一个错觉——公公也许只是睡着了,也许突然间就睁开了双眼告诉我们,他还好好地活着。到了村子里,还没到家门口,就远远听到了吹丧的音乐,这音乐把我们一下从幻想中拉回现实---公公,真的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亲他爱他敬他的一家人......</p><p class="ql-block"> 公公在老家是一位拥有极高威望的人,到了家门口,亲戚村邻早已门外等候,公公的另外两个一直在老家的女儿看到公公遗体被抬下车更是泣不成声,哭瘫在地,需要几人搀扶才能勉强走路。当晚,全家人守在公公的棺木旁,按照习俗,我们在棺木周围铺上干草和被子,一边烧纸钱,一边为公公守灵。我们不时地趴在棺木前面,想多看一眼公公的遗容,只害怕时间过得太快,第二天一旦送葬,就真的永远也见不到了。后半夜,累了的就躺在干草上睡一会儿,一向胆小的我竟然没有一丝胆怯,一边是公公的棺木,另一边桌子上摆放着公公的遗像,老公烧了一夜纸钱,我和孩子的几个姑姑轮班躺下休息,心里唯有说不尽遗憾和怀念。</p><p class="ql-block"> 公公到家的第二天上午11点,是送葬时间。按照当地风俗,子女和儿媳妇要跪在棺木两侧接受亲朋的吊唁,一拨又一拨的亲朋含泪磕头,我们几个子女匍匐在地,痛哭不已,豆大的泪珠滴落在地面上,每一颗泪珠都饱含了对老人的不舍和留下的遗憾。我生性直爽,风风火火,心里有再多的感谢也很少当面跟公公提起,更不善于说一些细腻暖心的话,只想用行动证明我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可是在那一刻,我心里充满无限的自责和悔恨,恨自己在家里没有经常陪公公聊天;恨自己因为怕耽误工作而很少到医院伺候陪护,只是利用周末和中午的短暂时间到洛阳看望;恨自己没有在公公临终前最痛苦的那段时间赶到身边......可是,我们都以为来日方长,一切的一切就这样来不及了。好在,公公不止一次跟我老公和孩子姑姑们说过,这辈子活得很满足,儿女孝顺,孙辈乖巧,特别是有一个从来不曾嫌弃过他的儿媳妇,说我从来没有给过他脸色看,说来新安县的十几年一直住得特别舒心。每想到此,也算是对我的一种安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得病后阳台晒太阳</p> <p class="ql-block"> 安葬完公公,我和老公以及孩子的三个姑姑坐下来开始理性面对这个现实。逝去的人已经逝去,我们要让活着的人过得更幸福,我们最先提到的就是婆婆一个人的晚年。公公已然不在,坚决不让曾经的遗憾再次发生在我们子女身上。公公离去,我们做子女的尚可以通过眼泪或文字倾诉,可是婆婆自始至终没有掉一滴眼泪,我便明白,婆婆的内心一定是经历着极大地忍耐和痛楚,我们不仅要从行动上,更要从话语中,让老人感到温暖和安慰,让婆婆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p><p class="ql-block"> 《百年孤独》里说:“父母健在的时候,你和死亡之间有一层垫子;父母离开以后,你就直接坐在死亡了上面。”作家毕淑敏说:“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也许我们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可惜我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就让我们给父母端上一碗饭、沏上一杯茶,说上一句问候,多一些关心和陪伴,再也不要留下“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送葬路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1.2.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