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1月11日大年三十下午两点左右,我们一家四口带着喜悦的心情从杭州开车去嵊州过每年一度的春节。经过一个半小时左右顺利到达嵊州仙岩镇。亲家对我们热情的款待使我难以忘怀,感激不尽。但在这里,我主要想写的是登嶀山。在写登嶀山之前,我想提及一下仙岩镇的文化风貌。请看说明。</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传说1800多年前,有三个仙弃</p><p class="ql-block">于岩上,故名仙岩。又说,相传秦始皇东巡时马足所践之处,有马蹄石,其石曰仙岩,因以得名。</p> <p class="ql-block">话又回到登嶀山上来了。当我们开车到达嶀山山庄时,远远望去,山上白茫茫一片,雾气腾腾,仿佛深入海底世界。这个高度已经大约有150百米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就是沿着仙岩镇通往嶀山山庄的这条公路前往的。当然,这也是唯一的路。虽然空间距离并不远,但是山路曲曲折折,纵横交错,节节拔高,过了一个岭,穿过那道梁,五岭逶迤。途中但见山冈如涛,草坪如潮,时而有阳光透雾而来,喷洒在山坡的茶园上,绿阴上,散发出迷人的芳香。我们大约用了半个小时到达嶀山山庄。</p> <p class="ql-block">我们就是沿着这条嶀山古道登上嶀山的。嶀山高,海拔六百多米。对年轻人来说,并不算高,但对于我的身体状况来说,登这么高的山,已经是一种奢望。谁叫我喜欢山水呢?!一听说要登山,我就心喜若狂,兴许是在城市里待惯了的原故吧。这是下山时拍的照片,大部分照片都是下山时拍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刚刚登上山时,拍摄的第一张照片。因为我走的慢,我要追逐她的身影,追逐那绿林丛中的一点红,她就是我远方的目标哈!</p> <p class="ql-block">当我每登上一个阶梯平台歇息时,抬头仰望,一片片高高的,挤挤挨挨的竹林呈现在我的眼前。竹林高,实在是高,它高的让我不得不抬起头仰视它的风貌。深感敬意!当我对竹子产生敬意之时,我从来没有这么认真的观察竹子。</p> <p class="ql-block">竹子,竹林,云雾下的竹林,它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目视着每一根竹子,它每一节几乎都是等长的,且每一节只在某一点只长出两根枝杈,而且都是对称分部的。在每一节的全周上都有白色的粉沫状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竹子和其他的木种不一样,尤其是中空,这是为什么呢?不得其解。因我不是研究植物的。我想,也许是远古时候,古人们用来装水、食物等。往往大自然总是替人类想的很周到。它可以敞开胸怀,淘空心肺为人类服务。当然,当今社会的发达已经不需要用竹子来盛食物了。</p> <p class="ql-block">但目前用竹子做工艺品,做乐器,做棚舍,还可以做竹排。小说和电影中<闪闪的红星>,其中的主人公潘东子,穿件白上衣,戴着佩有红星的军帽,浓眉大眼,圆圆的,红噗噗的脸庞,划着约8米长,3米宽的竹排,唱着洪亮的歌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威威青山两岸走……他那炯炯有神的眼神至今使我难以忘怀。到现在我家里还有小说《闪闪的红星》中文版和英文版。</p> <p class="ql-block">看见眼前这根竹子,它斜立而不见影,它充分吸收着雾气的沐浴,迎接刹那间曙光的到来。古今中外,对竹子感兴趣的人不在少数。深圳一石著的<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一书中,对竹子是这样描述的:“自然里的竹子,色泽淡雅,细圆修长,有节长青,韧而难折,中空有度。竹所生成的乐音里,笛使人动情,萧催人忧伤。竹子的身上,很好地反应了儒、佛、道三家相互交融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人立身向世的风骨和抒情冶性的身影。像“何可一日无此君“的晋人王徽之,和“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苏东坡,都是千古让人惊讶的竹痴。”</p> <p class="ql-block">在唐诗三百首里也有沾着竹子边的诗文。如<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钱起</p><p class="ql-block">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p><p class="ql-block"><竹里馆>——王维</p><p class="ql-block">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p><p class="ql-block"><送灵澈>——刘长卿</p><p class="ql-block">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p> <p class="ql-block">古今中外,诗人对竹林等景观的描述,令人惊叹!令人喜欢。正是由于这种原由,引用它们的诗文致以学习。在这绿叶缭绕的竹林里蕴藏着丰富的中国文化。</p> <p class="ql-block">当然,在这秀丽的山上,不仅仅只有竹林,还有其他叫不上来的更多的树种。但醒目的影入我的眼帘的是被高高的竹林环抱的淡绿色的茶园。</p> <p class="ql-block">能在三五百米高的陡峭山上,种植如此多的茶树令人惊叹!这茶树矮,属于灌木形,直径和高度大约在一米左右,恰好适合人的采摘,大自然怎么知道人要采摘它呢!你还别说,还真有高的茶树。据有关资料记载:云南西双版纳勐海柴马达区的大黑山里,有一株高三十米,直径一米的野生大茶树。还记载有,云南勐海县路旁山坡上有一株株大树般的茶树,我们现在看到的茶树叫龙井茶,龙井茶不仅仅在杭州有,杭州附近的其他地区也有。茶树,为什么这么矮呢?知哓了野生大茶树之后,我想,古时候,茶树一定是高大的,人们为了食用,把树枝砍下来,摘叶子,年年如此。茶树经过上千年的演变,从乔木,半乔木,到现在适合人采摘的灌木。直到现在,在山上仍可看到不少野生的茶树,但都不高。这是村民介绍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茶树,听亲家说每斤才卖五、六十元钱。大叶子,十斤出五斤茶。。小叶子,十斤出三斤茶。还得顾人采茶。由于不怎么挣钱,也都出去打工上班了。我听了,真觉得可惜。这么好的地理环境,采出来的茶,卖得如此便宜。我喝这里的茶没觉得和杭州龙井,西湖龙井有什么两样。</p><p class="ql-block">长在山石之间的茶树,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们从1200多年前的茶历走过来,历尽沧桑,如今奉献给人们的是满园的茶香,它延续的是茶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每次到亲家来,都受到热情的招待。茶水,全天不断。可惜,我是个粗人,不懂茶,更别说茶文化了。文人们,啜茶、嗜茶,到我这里变成喝茶了。要说日本的茶道,什么金、木、水、火、土,对我来说,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我这一辈子,也就注定不可能像日本茶道那样嗜茶。我父亲在世的时候曾对我說,丑是家中宝,俊人惹人恼。饭后百步走,赛过活神仙。(这也是一句俗语)吃饭不吃饱,睡前揉肚子。和气生财,善以为人……。我喜欢粗茶淡饭,每天四两半主食,坚持了约十年,看电视介绍说,保持三分之一的粗粮较合适。</p> <p class="ql-block">说到吃茶,中国的茶文化源源流长,在此不能多加论述,不能说论述,这样会让人笑话的,略知一点皮毛,只能说闲聊吧。说再漂亮的废话,没有意义,浪费时间,学不到知识。我在这里引用<茶经>里的一段故事。陆羽著的<茶经>一书,共三卷,出版于公元780年,这是最早的关于茶的著作。</p> <p class="ql-block">中国茶史第一人陆羽,字鸿渐,昵称:“渐儿;,当时人们把它煮的茶唤作“渐儿茶”相传,智积禅师是位嗜茶的和尚,而且非陆羽煮的茶不饮。后来陆羽云游他乡,智积就停止饮茶。后来皇上(代宗)招智积进宫,每天命宫中煮茶名手丰上名茶,一再劝智积品饮,希望得到他的赞美,但智积总是尝上一口,便默默放下了。</p> <p class="ql-block">代宗不服,密召陆羽进宫,由他蒸茶,再端给智积,智积照例喝了一口,立即惊讶地说:“渐儿何时归来?”代宗惊问何出此言,智积笑道:“方才饮的是渐儿茶。”代宗至此才心服口服,让陆羽出来见过师傅。其实我也没有读过<茶经>,这个年龄再去读《茶经》有点可望而不可即。但介绍<茶经>的书籍很多,有关茶的故事也不少。如:京戏<沙家浜>阿庆嫂在“春来茶馆”里唱的“西皮流水”:</p> <p class="ql-block">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详不周详。<红楼梦>里的妙玉,不仅会喝茶还懂得选茶择水、配器品味,积贮梅花上的雪水烹茗,还能说出”一杯为品,二杯既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当然,在那个年代,并不能说明她们精通茶艺。现在精通茶艺懂的茶文化的人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有关吃茶的唐诗,如:陆游的《幽居初夏》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还有苏东坡的关于饮茶的一句话:“饮非其人茶有语,闭们独啜心有愧。”意思是好茶让不懂茶的人去喝,是一种浪费、糟蹋,茶会有意见的。而当他得到好茶,而又在独自享用时,则又觉得无行家和他同饮而遗憾,甚至内心感到惭愧。</p> <p class="ql-block">所以说中国的茶文化太丰富了。我以前喝过沫莉花茶、杭州龙井茶、苦丁茶。龙井茶还是儿子在杭州捎回来的,喝的最多的是苦丁茶。人都说苦丁茶苦,但我喝不觉得苦,可能是喝惯了,兴许是和我平时不怎么吃甜食有关系。我不懂茶,也不会品茶,你就拿西湖龙井我也喝不出品位。真假也盼断不出来。据说杭州龙井的产地只有三家:狮峰、龙井、梅家坞,这三家出产的才是最地道、最本色的龙井茶。不过,眼见为实,我所登的嶀山仙岩镇这一带空气清新,云雾缭绕更适合种植茶树。望着眼前的茶树,呼吸着纯洁的空气,登山更来劲了。</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登到山顶上时,已经用了大约一个半小时。我已经精疲力尽了,和山顶上这白芒芒的雾合个影吧,留个纪念吧!记得在小时候,每当雾大的天气,我总是埋怨这茫茫的雾气。但是,我现在看到的眼前的雾气是那么的美好。虽然一片白茫茫,灰茫茫,看不到远处,但柔润清爽的雾气始终绵润我的身躯,感觉非常爽快。</p> <p class="ql-block">在这云雾缭绕苍茫如海的山林里感觉似如仙境,就像小说和电影里描写的那样,给你一种神秘的感觉。雾,在这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罩着这片山林。可想,在这里出产的茶能不好喝吗?!据说,阳光透过雾气照射的茶是上等的茶,叫云雾茶。雾,从天上来,它滋润着大地,滋润着山林的一草一木,它滋润着万物。如按《圣经》上说这是“神”的旨意,但我还是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论。万物有灵,天地合一,天人合一,相互罩着与大自然合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山顶上待了一会,享受一下通往九霄云外的感觉;享受一下这神秘的静寂;享受一下这天边的来雾。饱受着细萌萌雾气的蒸熏,我们就匆匆的下山了。但是我走的很慢,亲家总是始终关照我,怕我摔倒。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当我下了山之后,腿已经发软了,颤抖了。不过心花开放了,心情愉悦了。因为我的心脏经受住考验了,想到这些,我的心情比蜜甜。虽然是下山了,但只是到我们停车的位置,这里是嶀山山庄。</p> <p class="ql-block">嶀山山庄,似乎还弥漫着淡淡的雾气,像一层薄薄的透明的绵纱浮游在其上。它又像隐居在深海的海底世界。山庄组合有序,似层层梯田依山而上。虽不算高雅,但也不俗。但在绿树成阴,群山环抱的山中的山凹里,在云雾缥缈的衬托下不能不说它高雅,它贮立在群山的怀抱中,守护着养育他们的山林守护着这片肥沃的土地,守护着珍贵的国家基本农田保护区。勤劳、聪慧的江南人用他们的智慧、艰辛打造了这绿水青山。</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下山直到最后一节台阶时,一只小宠物狗向我们耍欢戏戏而来。这条金黄色的小狗约两尺长,一尺高。嘴部、腹部是乳白色的。身上金黄色的长毛闪闪发亮,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含着笑意,乳白色的尾巴高高的怂起,展示它的雄姿。它那强健的有力的身躯舞动着,跳跃着,欢快着。最使我难忘的是当我们下到最后一阶台阶时,它在那里等候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抬起头来,摇着尾巴,向我们示意。它在迎接着我们,迎接这不速之客,迎接着山外来人。它毫不认生,感觉你就是它的主人,围绕着你逗来逗去,舍不得离开。它听人的招唤,无论何时,你喊一声回来,它会毫不迟疑的向你奔来,抬起头来,摇着尾巴,舞动着看着你。兴许它认为你是和平的使者,是自由、平等、合谐、友善……的使者……</p> <p class="ql-block">嶀山、竹林、茶园、山庄、可爱的小狗,再见了。我们要乘车回去了。当回头仰望这秀丽的嶀山,真有点恋恋不舍。嶀山,你给我留下美好的回忆,你的影子,你的芳香,浮影在我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二我们一家两口出去走路,顺便拍几张照片。洁白的玉兰花含苞待放,像竹笋又像玉米棒哈!像刚出壳的雏鸡哈!它像婷婷玉立在树枝上的迎春鸟;它像黄河石……</p> <p class="ql-block">它洁白无瑕。不,它开花的叶子白里带红,红的像凤的羽毛,像野山鸡的尾巴。由含苞待放到鲜花盛开——由金黄色到乳白色,兴许这黄色是供开花用的养份,否则,那黄色为什么没了呢?这些照片是我家小辉拍摄的,她拍的照片水平比我高。</p> <p class="ql-block">梅花,我看它可以和白玉兰一起叫作迎春花。在江南,一到春节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开放了,它开的是那么及时,那么鲜艳,那么美,那么招人喜爱。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家喻户晓的名句。梅花千百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p> <p class="ql-block">诗人也拿梅花抒情。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p><p class="ql-block">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p><p class="ql-block">《杂诗》——王维</p><p class="ql-block">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p><p class="ql-block">这三首唐诗句子不长,适合我在赏梅花季节学习。年龄大了,懒惰了,高深的学不了,学点简单的吧,要不过了赏梅花的季节又不学了。这也是督促学习的一种手段哈。通过观赏梅花学一点唐诗也挺有意思的。诗人们的诗句含畜,用简明的文字写出真挚缠绵,使人回味无穷,取之不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亲家过春节,享受节日的盛宴。到亲家的亲属家也吃,吃完东家吃西家。白酒、黄酒、自己酿的米酒。可惜我只能喝一点点黄酒。吃茶也不懂,酒也不会喝,到了酒桌上这不是很尴尬吗?!有时候还是强饮一点,你让酒我就喝,有时还真喝多了点,盛情难却啊!江南人好客的程度绝不亚于北方。</p> <p class="ql-block">江南人温润、文雅、热情、友善,说话和润。这里是文化的故乡,是茶的家园。吃完饭之余拍了一张照片,一轮弯弯的明月高高的挂在空中,可惜由于天气,看不太清楚了。不过用肉眼看格外明亮。</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三吃完饭之后,休息了半个多小时,我们就出去走路了,说到曹蛾江去看一看吧。我们用了半个多小时走到了曹蛾江。宁静的曹蛾江清澈如镜,浅绿色的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曹蛾江曲曲折折,它穿过城市,绕过群山,远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它没有浅塘江那样汹涌澎湃,没有像太湖那样开阔。它像一位窈窕淑女,婀娜多姿,身着淡绿色的旗袍姗姗舞动。望着那伸向远处的江水,激动的心情也慢慢的平静下来,平静如曹蛾江水,让心境也慢慢融入到这纯洁无暇的水中吧。观赏江水之余,顺便采一点曹蛾江边的野味,看是否能吃出江水的香味哈!</p> <p class="ql-block">本来初四就要回杭州了,亲家挽留,就又多待了一天。初四儿子去爬更陡的山了。我只好在村子里游来荡去,看看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盆一景,一村一庄。</p> <p class="ql-block">当我要离开这秀丽的山村时,总是要满山遍野的转一转,看一看这里的松树林,看一看竹林,看一看茶园,看一看山庄。闻一闻这山林的余香。俗话说,留有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现在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p> <p class="ql-block">这是回杭州后(1月20)拍的白玉兰花。透过细细的柳枝,隐隐可见远处的白玉兰,网状的柳枝把白玉兰蒙上了一层细细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近景的白玉兰群芳争艳。</p> <p class="ql-block">花草和草坪又焕发了生机。</p> <p class="ql-block">正在凋谢的茶花。</p> <p class="ql-block">正在开放的茶花。(1月21日拍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2月22日拍的)李树。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粉色的花。关于李子的诗文有,投我一桃,报之一李的句式。</p><p class="ql-block">古谚里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p> <p class="ql-block">据说,未熟李子,因含过多果酸,不可多食,吃多了会虚热脑涨,胃发痉挛,有农谚说,桃饱人,杏伤人,李子树下躺死人。而熟透的李子,日食2——3枚,对慢性肝炎有较佳的疗效,也可治发屑多、头皮痒的毛病,李子肉炖冰糖,是润喉开音的佳品,教师、歌者可方便食用,对日常工作,不无补益。</p><p class="ql-block">总之,李树开花也很美,有点像梅花。</p><p class="ql-block">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p><p class="ql-block">草于2021年2月2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