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点灯者】剔除浮华 朴素的数学最美(“专业阅读”第 23 期)

幸福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我不只是数学》有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数学一组 孙丽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每一个字,都是一朵盛开的鲜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课前慎思”中的每一个字,都是长在思考之树上的丁香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课中笃行”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盛开在课堂沃土上的太阳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课后明辨”中的每一个字,&nbsp;都是窗前月光下的夜来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名家点评”中的每一个字,都是捧在手上的紫罗兰!&nbsp;</span></p> <p class="ql-block">  利用寒假的时间我细细品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不只是数学》一书,书中的11个课例让我收获满满,阅读的过程中让我深深感受到每一个字,都是一朵盛开的鲜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内容介绍】</b></p><p class="ql-block"> 《我不只是数学》是特级教师华应龙的数学著作,富有哲理,富有激情,也富有创意与个性。本书本书收录了华应龙2009年以来影响最大的11篇课例,包括课前慎思、课中笃行及课后明辨三部分内容,清晰地展现了华应龙老师的授课思路。18位专家的深度点评,可以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学习到华老师“化错教学”的精髓。从整本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华老师从数学教学到数学教育的执着追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课前慎思】</b></p><p class="ql-block"> 我很喜欢读他的课前慎思部分,给我最深的印象,最大的感触就是在自己今后的教学中必须要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在明确教学内容后也要做出自己的“课前慎思”。思考什么?思考关乎教学内容,例如华老师制定“找次品”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时,用心观摩了十多节“找次品”的现场课,殚精竭虑地搜索了六十多篇有关“找次品”的文章。思考关乎教学方式,例如华老师对平均数的思考历程,呈现了华老师对平均数教学的不同方式。思考关乎学生,例如在怎么比较面积的大小中,华老师设想了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充分体现了他为学生的学习而思考、为学生的学习而提问的意识。这些都是要“慎思”的,而且还远不止这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课中笃行】</b></p><p class="ql-block"> 从书中课例来看,华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在思路贯通中千变万化,在循序渐进中挥洒自如。我觉得这依赖教者长期的修炼,也依赖于教者的教学思想,我粗略总结为以下两点:融错化错,注重生成。华老师一直坚持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差错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他极富个性地提出“化错”的三个阶段:容错——融错——荣错。书中不少的课例中生动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他还注重课堂中与学生对话互动中生成的资源,由此激活学生内心的问题意识,让其形成真切的学习需求。情景交融,文理共存。儿童的数学应该“浪漫”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应给学生们营造一个生长智慧的数学世界。华老师的课堂,除了点燃智慧的火花外,亦不缺少人文情怀。他会在数学的理性中杂糅人文的感性,在计算和推理的演绎中讲述故事,或者适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者适时引导树立人生规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因为这样,华老师的课堂相当“浪漫”,让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课后明辨】</b></p><p class="ql-block"> 书中课后明辨部分是华老师的“课后反思”,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从理论上审视自己的思考和行为,从而在反思中成长。华老师的每一篇反思各不相同,各有侧重,反思中会点出值得赞同的地方也会点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分数初步认识”这一课例的课后明辨部分,华老师就从“这节课上得很写意”“这节课上得很享受”“这节课上得很遗憾”“这节课上得很有价值”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感受。看到作为大师的华老师在反思的路上不断肯定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对比作为入职二十年的自己,更是要将教学反思当成自己的必修课,当成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反 思 】</b></p><p class="ql-block"> 我开始反思:数学教学除了数学,还能带给孩子什么呢?创造,创造!我想你将来会像爱迪生那样去创造”“人皆可以为尧舜”“与自己不同的声音不一定是错的,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看、想想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p><p class="ql-block"> 这些都是华老师这本书中课堂中的原话,原来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还可以有很多带给孩子:传统文化、思考方法、人生规则、欣赏数学美等等。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不只是数学》这本书,对我影响深刻,颠覆了我对数学的认识,我要把华老师数学教学思想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在以后的学习和教学中,勤学习、善思考,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不断提升!</p>

数学

教学

老师

思考

慎思

反思

课后

课例

明辨

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