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乐宋塔的神话传说

王建华

<p class="ql-block">  湘乐镇的地标性建筑——宋塔位于湘乐河北岸的台地上,按照湘乐古城的分布示意图可以清晰看到,宋塔修筑在古城内的西北方向,紧临西边的城墙和垛口,距离古城墙西北角目测约30m,距西边城门口约50m,根据《宁县志》记载:“湘乐宋塔建造于北宋时期,修建年代不详,塔基为六边七级楼阁式空心砖塔,高22m。造型古朴,风格雄浑”。1981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其形状像六边玲珑宝塔,上收下展,第一层塔身明显高出很多,地面无台基和基坐。内有六角形塔室。2002年4月15日凌晨2时许,企图盗窃文物的犯罪分子在湘乐塔塔基西面5m处装填电雷管并引爆,爆炸后在距西侧塔基3.06m处的地面上,形成了深4.3m、直径1.1m的圆柱状立体大深洞,致使塔基西侧部分坍塌、震裂,塔身砖瓦松动脱落,但塔体未发现明显损伤,盗洞已经被公安民警用砂石土回填,并与地面齐平,只留洞口痕迹。</p> <p class="ql-block">  湘乐宋塔的建造缘于宋太祖赵光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恭帝柴宗训的皇位后,建立了北宋,当时社会局势动荡不安,人心不稳,为了加强国家统治,宋太祖大力宣扬佛教,先后派一百五十七人去印度求取佛法,派近臣张从信往益州(今成都)雕刻大藏经版。朝廷设立了译经院,恢复了从唐代元和六年(811)久已中断的佛经翻译工作,并培养了大量的翻译人才。天禧末年(1021),各国僧尼纷纷来到中国,齐居开封,多达17万,寺院相应增加了近四万所,使佛教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从思想和精神上进行了愚民统治。 </p><p class="ql-block"> 宋徽宗在位时(1101—1125),由于笃信道教,一度命令佛教和道教并存,有揣测圣意的人,积极地改寺院为道观,并使佛号、僧尼名称道教化。此时国家经济富裕,市民安居乐业,街道集市欣欣向荣,一片繁华,道教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命脉。人们贪恋和享受着繁荣昌盛的美好生活,为了体现《清明上河图》的繁华景象,全国各地都兴起了修建道观和佛塔的浪潮。根据对关中地区17座宋塔和陇东地区4座宋塔的比较分析可知,湘乐宋塔和肖金宋塔造型、结构极为相近,据《庆阳府志》记载,肖金宋塔建于宋徽宗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可以推测出湘乐镇古代建筑修建的顺序应该是湘乐古城——玉泉观——湘乐宋塔,因为宋徽宗推崇道教,在湘乐镇的东山上有玉泉观残留的痕迹,因此湘乐宋塔应建于宋徽宗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至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之间,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左右)修建较为准确。</p> <p class="ql-block">  由于宋徽宗即位后,被开封的繁华景象所迷惑,醉心于书法和绘画,每天吃喝玩乐,眠花宿柳,无心治理朝政,忽视了军队的作用和国防的战略地位,重用蔡京、童贯、高俅等奸臣,忠臣良将相继遭到打压和流放,导致全国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发生。例如,1119年在山东地区就发生了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1120年在江浙一带出现了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加上辽国和金国不断骚扰,致使国家内忧外患,国力羸弱,公元1115年金国灭辽,迅速强大,对北宋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由于北宋的妥协和退让,使割地赔款数额巨大,导致民不聊生,靖康之变后,随着南宋朝庭的建立,北方的京畿地位弱化,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呈现萧条破败的景象,但湘乐宋塔作为民众的灵魂和精神寄托,像普渡众生的西天佛祖一样,屹立于湘乐镇的西北角,见证着古城的沧桑岁月和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 对于湘乐宋塔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传说湘乐宋塔是一对姐妹打赌建造的,据说一对仙女晚间下凡游玩赏月,看到民间疾苦,想为民众多行善事,于是突发奇想,姐姐说:“我赶天明能纳一百双鞋子供穷苦百姓穿用”,妹妹说:“我赶天明能建一座宝塔用于镇妖驱邪”。于是姊妹俩说干就干了起来......当姐姐做完最后一双鞋后,发现才到达四更天,姐姐便想和妹妹开个玩笑,就模仿公鸡叫了三声,妹妹听见鸡叫声就以为该返回天庭了,但塔顶还没有建成,情急之下,灵机一动,用衣服把剩余的砖瓦包起来倒在了塔顶上,草草收工,就出现了湘乐宋塔顶部只有向西倾斜的砖瓦,而没有建造塔顶的痕迹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