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时候第一次知道谭嗣同的时候,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以为他只是留了一首绝命诗,便如流星般退出了历史舞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发现自己还是naive,谭嗣同曾创办长沙时务学堂办,其中有一位学生天分极高,十六岁就入学堂,年纪最小。后来走上革命道路后,手下有个兵受其影响颇深,可谓半师之谊。这便是松坡将军蔡锷和朱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谭嗣同还有个学生叫<a href="https://www.zhihu.com/search?q=%E6%9D%A8%E6%98%8C%E6%B5%8E&search_source=Entity&hybrid_search_source=Entity&hybrid_search_extra=%7B%22sourceType%22%3A%22answer%22%2C%22sourceId%22%3A1218469472%7D"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23, 81, 153);">杨昌济</a>,多年以后自己创办了学堂,又收了一个学生,他很喜欢这个操着湖南口音的年轻人,甚至把女儿嫁给了他。至于这两个谭嗣同学生的学生做了什么,后来我们都知道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谭嗣同成功了吗?没有,可以说是一败涂地。草草的倒在了黑夜里,和后来的仁人志士相比,他的事业是如此的短暂,甚至赴死时还留着那条辫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谭嗣同失败了吗?他的火焰好像是熄灭的,可我分明看到<b>一团漆黑的余烬里闪着金红色,就这样无声无息的烧着,只偶尔迸出几点星火,最终在历史的狂风中爆发,将这腐朽的大厦彻底吞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接受教育,最主要的是道德哲学加读报,这成为他终生的两项最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毛泽东接受的影响既来自言教,也来自身教。从1915年起,他的伦理道德样板是一位具有一种罕见能力的人,很多年轻人成为他的忠实弟子。他是一位具有某种颠覆性的绅士,公开支持寡妇再婚的权利,这引起长沙社会的哗然——他就是杨昌济,一个被中国新时代潮流裹挟的旧中国传统的继承人。</p><p class="ql-block">杨昌济有一种家长风度,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老夫子”。他讲课是在课堂上朗读早已准备好的手稿,但他在一代渴求人生意义的年轻人心中,播下了可以结出激进主义果实的种子。</p><p class="ql-block">杨昌济崇敬宋代儒学(理学,始于10世纪),但他也在英国和德国度过了4年时光,吸取了康德、T.H.格林和其他欧洲理想主义思想家的理论。把两者联系在一起的,是他对心灵和意志的信仰。善于思索,勇于实践,你头脑中新的思想就会使世界变样。毫无疑问,这是个人主义,但这是为社会优化事业服务的个人主义。</p><p class="ql-block">除了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很遥远的斯大林以外,没有哪一位仍然在世的导师比这位爱丁堡大学毕业的中国哲学博士给毛泽东的影响更为深刻。毛泽东受到杨昌济伦理课的极大激励,他甚至就一位不太重要的新康德主义者F.泡尔生所著10万字的教科书《伦理学原理》,写下了1.2万字的批注。星期天在杨昌济的住所,毛泽东和其他受先生宠爱的学生总是整个午饭时间都坐在那里,毕恭毕敬地倾听。毛泽东后来娶了杨昌济的女儿,他们最早见面就是在这种拘谨的午餐会上。作为老师、朋友和岳父,杨昌济很容易对毛泽东施加影响。</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以文章回应了杨昌济德育的激情。一篇题为《心之力》的热情的文章得到了令人羡慕的100加5的分数。这使毛泽东非常兴奋,他把这事告诉了很多人。</p><p class="ql-block">很久以后,这位前学生在讲到他的那位教授时,说他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人”。这是一个很难得的赞誉,因为它不带阶级分析的色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薪火相传。</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