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华应龙老师《我就是数学》有感<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张璐</div> 教育像农业一样需要信任,需要宽容,需要耐心,需要期待,需要守望。虔诚负责的播种,是为了“人格心灵的唤醒”,使其顺势成长,这也正是教育的核心。<br> ---------华应龙 “我就是数学!”能够说出这样的话的人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多足的底气呢。以前,薛瑞萍老师曾一语惊人:“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在《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中看到这句话时,仿佛看到了薛老师的从容和自然。如今,再次看到华应龙老师以《我就是数学》为书名的教学随笔集时,给人以震撼。“我就是数学”体现的是教师的大气,彰显的是教师的才气,散发的是教师的魅力。当一个人能够气定神闲说出一句“我就是……”的时候,我相信他就是……,我也愿意看他就是……。 在书中提及的“错误也是一种美丽”,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没有一个老师不这样说,但是,能真正这样做的老师却不多。如何对待学生的出错?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做法。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学生的错误,不问其价值,常常一时怒起,失去理智般地责问学生。而华老师却能真正认识到学生的“错误就是美丽”,而这份认识不是一种虚空的如喊口号般的老师“爱”学生,它是一种有底气的认识和积淀。 他的“善待差错”、“感谢差错”、“从误到悟”给人以启迪。“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可怕的不是学生犯错误,而是教师错误地对待学生的错误。”“错了,也不白错,抓住‘她’好好欣赏,看看能从中学到些什么?”“成功失败都是收获,酸甜苦辣都有营养。”咀嚼这些话语时,心里渐渐明朗起来。当学生犯错的时候,要让学生自己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在错误中分析,在调整中改正,在改正后吸取教训。 多少老师在上公开课时候,希望孩子的回答永远是正确的,生怕孩子的回答有错误。而华老师在上课时,当学生尝试用量角器量角,角的顶点却对准了量角器的弧度时,华老师用灵动的语言解读了学生的差错:“哟,真会动脑子,虽然没学过,有的人还真量对了。有的人虽然不会量但在动脑子,我觉得也挺好的。” <div> 接着,华老师请那位出现差错的孩子上台展示,让差错的价值辐射到全班,借此来引导学生从寻找角,到学会画角,难点在学生画龙,老师点睛中逐渐化解。 “课堂因差错而精彩”,在华老师的课堂上被诠释的淋漓尽致,而且华老师还有更深刻的理解,提倡“融错教学”。</div> 华老师每接手一个新班,第一节课都会在黑板上板书:“错得好!”。不仅如此,在书中,华老师还告诉我们老师处理差错的方法:<div> 1、冷静地分析。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我们要好好的分析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要多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然后把握其错误的性质和原因,对症下药。<div> 2、恰当地评价。完全的错误是不存在的,只是错误的成分有多少,正确的成分又是多少。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要一棍子打死,重点应放在分析差错中的正确方面和出现错误的原因,先说明哪些地方时对的,差错可能成为正确的先导,它往往隐藏着正确的结论,学生差错大多是“差那么一点”、“拐个弯就对了”,就看我们老师是否愿意去开启。</div><div> 3、灵活地纠正。一要相信学生有能力纠正自己的“偏差”;二要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三要舍得花时间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呼吸的空间;四要期待学生自己走向成功,以理解的心去接近他们,以背后的手去帮助他们,以期待的目光去鼓励他们。</div></div> 华老师说,教师的智慧就是要善于从学生95%错误的解答中发现那仅有的5%正确的东西,给予热情的肯定,并积极加以引导,让学生以步步推到那95%的错误。是的,差错的价值有时并不在于差错本身,而在于师生从中获得的新的启迪。学生作业本上的“×”号,其实可以看作是加倍努力的“乘号”、作战沙盘上需要攻克的“城堡”、亟待开掘的资源丰富的“矿苗”、此路不通的“路标”……对教师来说,学生的“差错”是机遇,是挑战,更是教育智慧的折射。是的,教育像农业一样需要信任,需要宽松,需要耐心,需要期待,需要守望……而我们,一直在路上。<br>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