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 张革新教授在美国参观访问留影 新时期,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广泛重视。如何既提高孩子的素质,又能快乐健康成长,艺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br>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艺术家文艺中心,充分发挥专家荟萃的优势,从提高孩子的未来素质出发,探索少儿艺术教育创新之路,建构起自己的少儿艺术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使少儿艺术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为全面提高孩子们的素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br>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艺术家文艺中心于2006年在北京成立,是由中央、北京、地方和部队的文艺单位、艺术院校的一些热心关心下一代文化艺术事业的著名老艺术家、高级职称的演员、艺术院校的专家教授,以及退居二三线的文化机关的领导干部等组成,并有一些有专长,有组织能力的中青年管理人才热心加盟。<div>中心创始人、第一任老主任李毓敏,曾担任过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老艺术家委员会副主任,是中国音乐家协会老资格会员,中国电影乐团声乐教授。其声乐业绩入编在《中国音乐家名人录》《中国音乐家辞典》。她是《中国音乐家辞典》的专家组成员、中国名人委员会会员。她在早年从事职业艺术工作中,曾在《白毛女》《刘胡兰》《红霞》《江姐》等多部歌剧中担任女主角。她所创作的歌曲经常在电台播送、由著名歌唱家戴玉强等演唱并录制唱片发行,还屡获大奖。因而,由她挑头创办的艺术中心,对少儿艺术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艺术优势;对少儿艺术教育改革、创新的探索,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div> 上图为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李毓敏教授 <div><b><font color="#b06fbb"><br></font></b></div><b><font color="#b06fbb">艺术教育绝不是可有可无</font></b><br><br>谈到创建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艺术家文艺中心的初衷,现任艺术家文艺中心主任、大半生从事钢琴教育的张革新教授对记者说,我家也有孩子,我这一辈子搞的就是少儿艺术教育,对此我感触特别深。他们这一茬孩子,将来面临的竞争是世界性的,从小就要打好基础,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将来才能适应社会。这就有个如何开展素质教育的问题。<br>我绝不是卖啥吆喝啥,实话实说,我教过的孩子,凡是从小学钢琴的,能坚持到最后的,到社会上一个赛一个,有当科学家的,有当教授的,有当市长的,没一个庸才。所以我认为,艺术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就不是完备的教育。中国的教育为什么出不了大师、诺贝尔奖?就是没有从应试教育的轨道中彻底解脱出来。我们创办艺术家文艺中心,开展少儿艺术教育,就是自己开辟一块试验田,改革艺术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尽一点绵薄之力。 张革新教授极其健谈,说起少儿艺术教育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她说,有人可能认为,提高素质关键是学好文化,掌握科学技术;艺术教育无非就是吹拉弹唱,写写画画,可有可无。这可是大错特错了,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激发人的灵感和潜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br>2005年建军节前夕,温家宝总理看望钱学森,并向他简单介绍了我们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制定的一些情况。钱老说,我要补充一个教育问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问题。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温家宝总理非常赞同,他对钱老说,像您这样的老一代科学家不仅科学知识渊博,而且文艺修养也很高;李四光先生就会谱曲,您也是一样。 一说到钱学森,人们常常把导弹、火箭、航空等词汇与他联系在一起,其实钱学森年轻时就特别喜欢贝多芬的乐曲,学过钢琴和管弦乐,对我国古代诗词等文学作品也有极大兴趣。在北师大附中读高中时虽然读的是理科,但也学习绘画,师从著名国画大师高希舜。大学期间,他还参加了上海交通大学的管乐队,吹小号。他的妻子蒋英是著名的钢琴家和歌唱家。钱学森曾经说:在我对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得到启示。他说,科学工作往往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然后才是科学论证。也就是说科学创新的思想火花是从不同领域的大跨度联想激活的,而这正是艺术家的思维方法,即形象思维。接下来的工作是进行严密的数学推导计算和严谨的科学实验验证,这就是科学家的逻辑思维了。换句话就是,科学工作是源于形象思维,而终于逻辑思维。所以,钱老一再强调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道路。 张革新教授说,咱们可以数数,古今中外的大师级人物,领袖人物,都是多才多艺。你比如,美国的前总统里根,曾是一名出色的体育播音员,后来又当上了电影演员,29年间拍摄了50多部电影,他69岁时成为美国历史上年龄最大的总统。<br>俄罗斯总理普京,是个强硬派,但他有一次参加一场慈善音乐会,面对全场明星弹奏钢琴、演唱英文歌曲。<br>咱们的周总理,世界敬仰,更是多才多艺,东方红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他才是实际的总导演。据他的侄女回忆,周总理曾和她说,他打算退休后演戏写小说。<br>新一代领导人也都是多才多艺。胡锦涛是音质纯正的男高音,多次与民同乐,一展歌喉。2007年胡锦涛在香港会展中心出席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在主持人邀请下,他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登上舞台,与主要演员一一握手,并一起合唱《歌唱祖国》,将晚会推向高潮。<br>朱镕基是一名京剧票友。1990年,一次以戏会友的大型演唱会上,著名京剧演员夏慧华,盛情邀请当时的朱市长操琴,为她演唱梅派《贵妃醉酒》伴奏,朱镕基一上台,专业范儿。 <div><font color="#b06fbb"><b></b></font><br></div><div><font color="#b06fbb"><b>中国基础教育要走出误区<br></b></font><br>张革新教授说,现在很多家长还停留在把孩子的艺术培养当成业余爱好阶段,有的只是为了拿证加分;而学校只顾压作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这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误区。<br>知识结构分为科学和艺术两个部分,犹如人之两足、鸟之两翼,不可偏废。每个孩子都应该学一种乐器,学一门艺术,这是我们的基础教育不应该偏废的一部分。正是艺术教育的长期欠缺,导致了我们一代人审美能力的缺失。古代要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乐也是位列其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学点艺术,只重视语数外等科学知识不足以给孩子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div> <div><br></div><div><br></div> 要让孩子多才多艺,全社会必须有这样的氛围,创造这样的条件,把孩子开发出来。美国著名思想家弗洛姆曾说,大概意思就是,诸如艺术天才等这类更特殊的潜能,它们是种子,如果给予适当的发展条件,这些种子就会生长、并有所展现;但,如果缺乏条件,它们就会夭折。<br>正是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独特的环境,艺术家文艺中心先后筹措300多万资金,开办各种少儿艺术培训班。为孩子们聘请的授课教师大都是国内拔尖的专家,而学员的收费却是同比最低的。不仅如此,农民工的子女、贫困家庭的子女还实行免费教学。尽管困难很多,压力很大,他们硬是“咬定青山不放松。” 张革新教授洞悉中国基础教育的弊端,在少儿艺术培训中,她坚持以全面提高儿童的素质为出发点,引导大家不断探索创新,逐渐形成了具有现代特征的一种崭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创造了独特的启发引导模式:在培训中一切以孩子为中心,重在开阔儿童的胸襟和思维,给儿童艺术的、美的欣赏与发现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面向孩子的未来。为了得到家长的配合,孩子来学习,他们先给家长上课,内容是“六要六不要:”第一,不要着急,要循序渐进;第二,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孩子的自身条件和兴趣确定培养目标;第三,不要生硬粗暴,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第四,不要着急让孩子出成绩、有压力,要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去学;第五,要明确孩子学习的目的是开发能力、提高素质,不是为了攀比加分;第六,学什么都不要过早,要适龄,不是越早越好。 中心负债几百万创业,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是为了创设与少儿艺术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孩子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场地,中心主任张革新教授毅然从租金便宜的黄化门社区,搬到亚运村,使教学场地扩大了一倍,尽量创造和留出孩子们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为儿童提供良好的艺术环境,以唤醒儿童的艺术意识,激活儿童的艺术灵性,使场所成为一种适合艺术教学的“磁场,”自动向孩子释放出各种审美的、艺术的信息,激发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和渴求。张革新教授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前提,兴趣也是创造的原动力。孩子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学。 <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b><font color="#b06fbb">让艺术成为儿童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font></b><br><br>张革新教授认为,艺术是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片面性的技艺教育,往往只是把幼儿艺术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儿童的正确描写和表演能力以及掌握制作和表演技巧上,忽视了儿童自身对艺术的感悟和表现,这很容易扼杀儿童的审美潜能,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符。张革新教授和中心的老师在教学中,十分注意改变单纯传授技艺的模式,注重审美感悟教育,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感知、理解美的事物,发掘和培养儿童审美创造潜力,引导孩子们在课外多接触大自然,细心观摩形态各异的自然景物或现象,引导孩子感知声音、色彩、位置、空间大小、运动方向等等,逐渐形成对生命运动模式的感悟能力,引导孩子直觉感悟和把握自然界和社会中美的事物的本质,提高发现美的能力,促进儿童再造想象的发展,让每个儿童审美感悟能力、艺术的创造能力以及自信心都能得到有效增强。 <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他们还注意把操作性模仿教育和审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强化审美情感的陶冶。张革新教授认为,单纯的操作性模仿教育,往往把少儿艺术教育变成了简单的机械模仿,忽略了少儿艺术教育“自由创造”的特征,使少儿艺术教育失去了“情感色彩”。她说,艺术情感是审美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艺术创作者把情感融入艺术作品中,也包括艺术欣赏者能动的情感体验的情感扩散,它具有独创性、超越性、细腻性和典型性等特征。因此,艺术情感最能感人、动人。张革新教授强调,培养艺术情感是少儿艺术教育重要目的之一。为此,他们坚持做到:选择具有丰富情感类型的作品供儿童欣赏,使儿童在审美艺术欣赏中积聚情感,识别情感的差异;引导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情绪、情感体验,学会正确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审美情感教育的基础;引导少儿在创作表现活动中通过口头语言、绘画、角色游戏等有控制地表达情感。这就使他们的艺术创造有了生命,作品可以传情达意,以情感人,这就为孩子今后的艺术发展调准了方向。<br>在艺术教育实践中,他们还十分注意探索如何满足儿童精神需求的方法,教师们注重把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艺术成为儿童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在教学中摈弃千篇一律,注重因人而异,采用儿童愿意接受的方法,在关注儿童艺术修养提高的基础上来关注儿童艺术技能的提高,使儿童的艺术认知、艺术情感能够可持续发展,甚至伴随终生。<br> <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b><font color="#b06fbb">利用课外艺术活动拓展学生的求知空间</font></b><br><br>张革新教授告诉记者,艺术教育既然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主要手段之一,那么仅仅靠课堂上进行的教学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课外艺术活动拓展学生的求知空间,让艺术活动的丰富性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深化课堂教学,同时也是寓教于乐的有效形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受到生动的思想教育和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br>他们在这方面一直是精心策划、精心安排,精心组织。2008年正当“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艺术家文艺中心组织孩子们参加了为汶川灾区少年儿童重建心灵家园的募捐义演活动,为灾区的孩子们献出了一份爱心。为了迎奥运,中心老主任李毓敏创作了《为北京奥林匹克歌唱》、《飞吧,和平鸽》两首歌曲,教孩子演唱。2009年5月,他们组织孩子参与景山办事处组织的“助残”活动,凡景山辖区的残疾孩子全部享受由艺术家文艺中心提供的免费艺术培训,引导孩子们小手拉小手,互帮互学。艺术家文艺中心还坚持开设长期“爱心班”:免费为农民工子女、贫困学生、残疾儿童、孤儿等弱势群体提供艺术学习和深造的机会。李毓敏教授还专门为孩子们创作了一组歌曲:《我们来唱歌》、《我爱妈妈》、《我有一个新的家》、《小朋友手拉手》,并组织排练演出。孩子们纷纷表示,长大后要回报社会,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艺术家文艺中心还经常举办各种免费艺术讲座。每当节庆日,中心都举办儿童画展和才艺比赛,并选拔参加国内国际比赛,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丰富孩子们的阅历,让孩子们得到更多更好地学习机会。中心学员先后共有200多人在国内外的比赛中获奖。其中,首届国际天使艺术节,中心学员张云泊获钢琴少儿组金奖、张安彤获舞蹈少儿组金奖;第二届国际天使艺术节,刘一涵获钢琴幼儿组一等奖,范亦平获钢琴少儿组一等奖,于方婧获儿童画幼儿组一等奖;第三届国际天使艺术节,刘一涵获钢琴幼儿组特等奖,许灵心获钢琴少儿组特等奖,任怡萱、于方婧、张思涵、罗浩林获儿童画幼儿组特等奖,王子嫣、张思涵 获声乐幼儿组一等奖。申吉日的国画《爷孙乐》、吴清扬的线描《美丽家园》等11人的作品入选贝鲁特国际儿童画双年展。这是艺术家文艺中心改革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也是对他们所有付出的最好回报。 <br>在我们的采访将要结束时,张革新教授强调说,艺术对于学校人才培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启迪智慧,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个性;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增强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br>艺术教育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影响人的心灵,挖掘潜能塑造个性。艺术教育要“以情感人”,拓宽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心智的完善。<b>(韩晓峰、李雪钦、尹景羽)</b><br> <br> <br><br> <br><br><br><br><br> <br><br><br><br><br><br> <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