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h1><font color="#ff8a00"><b>35 彷徨之间</b></font></h1> 10月16日,孙传芳以“五省联军”名义通电讨奉。<br><br> 18日,前来接管苏督的杨宇霆被迫撤离南京(陈调元接管);23日前来接收皖的姜登选也离开蚌埠(倪朝荣代管)。<br><br> 中央和奉军把指挥权集中给了张宗昌,21日张宗昌获任“直鲁苏皖防御总司令”与孙传芳抗衡。这架势,就是奉军在北方要分冯玉祥,孤立段祺瑞;在南方既要抗孙中山,又要抗孙传芳的意思了。<br><br> 奉军三面为敌,还面对一个新崛起的吴佩孚,也是要报仇的。<br><br> 北洋中央如今已经分崩离析,奉军力撑下众叛亲离。奉张孤掌难鸣势必要着力拉吴拒冯防孙。<br><br> 冯玉祥同样面临三面之敌,对奉军亦和亦战,对南方孙中山竭力靠近;也极力示好吴佩孚,希图挽回颓势取得谅解。<br><br><br><br> 这就看再起的吴大帅了。<div><br> 11月1日“任桥激战”,“五省联军”向山东掩杀过来,张宗昌白俄兵团损失惨重,奉军二军军长施从滨被俘后被孙传芳杀害。7日孙传芳占领徐州,张宗昌败绩,杨宇霆被撵。<br><br> 逃回关外的杨宇霆居然在老帅那里丝毫没有受到追究,依然受宠。</div> <h5><b>杨宇霆</b></h5> 11月22日,实在忍不住的郭松龄这才终于发动兵谏,闹起事来自称“东北国民军”。这样,勉强维持的冯奉阵营撑持不住了,冯玉祥第三天就公开撕破脸皮,劝张作霖下野,国民军与奉张形成对抗。<br><br> <br><br> 吴佩孚见孙传芳赶走杨霆宇、姜登选后,又打出“联省自治”旗帜相号召,不由的心生疑惑:这厮已经推举我“十四省联军”了,何能仍举旧旗?<br><br> 吴佩孚先派蒋方震到南京,推诚置腹告诉孙传芳自己一向说到做到,主张统一国家,但反对穷兵黩武。特别表示更反对借外债打中国人,指出武力只能用来促进国家统一不能内战。蒋方震敬重吴佩孚的风骨,吴尊重蒋的学问,同时想借此巩固与孙传芳的同盟。<br><br> 看上去是可靠的同盟,实际上孙传芳等南方枭雄并无膺服吴佩孚、听从调遣的内心。<br><br> <h5><b>张学良(右)与杨宇霆</b></h5> 吴佩孚情知“十四省联军”的虚张声势,依然要撑起局面。因为与北京的段祺瑞、冯玉祥难以和解,面对北京段执政的讨伐令,不得不开始部署显示力量。将自己的“讨贼”计划付诸实施,甭管反奉反冯。他要剑指河南,首先要动手夺回自己曾经的大本营。<br><br> 有人说,吴佩孚先讨奉,后讨冯,朝秦暮楚主攻方向不明,顾此失彼。这的确是当时的形势,是表象也是实质。<br><br> 实际上吴佩孚从开始就筹谋如何拒冯,与奉张并无长期互撕的打算。吴佩孚在湖北要东山再起,势必从河南下手,而河南已经是冯玉祥的地盘。河南原本就是他的菜,坐镇洛阳多年,一年前匆忙离开信阳,那里还留下了靳云鹗等很多嫡系在内,“得中原者得天下”,首先要拿下河南。<br><br> 不过,怎么拿法大有玄机。 <div><br></div><div><br></div><h1><b><font color="#ff8a00">36 东出受阻</font></b></h1> 同在此时,在河南新任豫督岳维峻好像十分清楚这一点,又像不明底里。<br><br> 接手胡景翼后,岳维峻开始在河南大肆扩军,将国民二军扩张到近20万人。见南边萧耀南重新接回吴佩孚,而山东奉军张宗昌抵不过“五省联军”,况且自己恩师胡景翼还是吴大帅曾经的部下。现在山东危机四起有利可图,就派人通过信阳到湖北接洽吴佩孚。<br><br> 岳维峻一方面部署信阳防守,遏制吴军北上;一方面想与吴联手,看看能否形成在山东方面出击张宗昌的局面。 <h5><b>岳维峻</b></h5> 1925年11月岳维峻觉得有隙可乘,不失时机派出开封警备司令、第九师师长李纪才率部进攻山东,并调用吴佩孚和靳云鹗原部属田维勤(已编入国民二军14混成旅)等部。<br><br> 7日孙传芳夺了徐州,张宗昌败走济南。<br><br> 刚过两天,还没喘过气来,11日豫军岳维峻、李纪才就对张宗昌发起进攻,迫使张宗昌很快就丢了临城。国民军豫军齐出归德、兰封,向鲁西发起全面进攻。<br><br> 15日,吴佩孚任命靳云鹗为“十四省讨贼联军”东路军总司令,复起的靳云鹗督师入鲁助国民军攻打张宗昌。<br><br> 岳维峻将已编入国民军二军序列的田维勤、王为蔚、陈文钊等旧部交给靳云鹗指挥,令李纪才、靳云鹗联军分两路进兵,力争尽快拿下山东。<br><br> 吴佩孚捞出靳云鹗显然正是时候,出兵山东既可脱离国民军,又可重组靳云鹗部队。可见,吴佩孚是借讨伐张宗昌为名,行重组部队之实,所讨之“贼”开始当然明确指向奉军。<br><br> 张宗昌面对气势汹汹的国民军豫军联军,一面向北京的段祺瑞请求“盼迅派员前往制止”“饬豫军撤回原防”,一边加紧联系吴佩孚希望能瓦解李靳联军。<br><br> 但是,远水不解近渴,豫军联军的指向既定,一定要打通泰安,夺取济南。张宗昌不得不整肃军队,调遣剩余兵力,在泰安一带设下防线,迎击靳云鹗、李纪才。张宗昌自信满满,抵不过孙传芳“五省联军”,还敌不过豫军国民军乌合之众? <h5><b>张宗昌</b></h5> 12月1日,张宗昌亲率自己的卫队团和五个旅,向刚刚占领泰安的田维勤部发起进攻,战斗在大金口和崔洼打响。<br><br> 田维勤抵抗顽强。张宗昌数次冲锋均未得手,搬出白俄军团500人助战,无奈在田维勤部三次冲锋下,这些洋兵同样被打得抱头鼠窜。张宗昌急调第四军褚玉璞部增援,在津浦线界首车站布置第二道防线,与赶到的李纪才部展开激战。褚军占据铁路,以铁甲车为堡垒疯狂向豫军扫射,李纪才兵士成批成批倒下,遏制住了豫军的攻势。<br><br> 李纪才见正面不能突破,放弃界首,趁着济南空虚径取小道,要迂回直捣济南。<br><br> 靳云鹗部也不再在泰安战场纠缠,甩开泰安率部向济南疾行,意欲与李纪才抢占济南。<br><br> 张宗昌急调三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经大津口、牛栏口和高儿庄往赴济南,令济南所有部队由第三军副军长程国瑞指挥,在城南千佛山、白马山一带设防堵击。<br><br> 晚9时,靳云鹗先头部队到达济南城南八里洼。<br><br> 这时张宗昌已经作好一定程度的防守,在城东、城西两面依山设防,中间构筑了简易的掩体。李、靳二部的前卫部队发动猛烈攻击,几次冲击,都被击退。正面进攻受重创,豫军联军将作战方针调整为侧面进攻。李部进攻白马山,靳部则攻千佛山。<br><br> 但鲁军的两翼阵地仍岿然不动。豫军的士气受挫。 <h5><b>张宗昌的白俄军团</b></h5> 面对豫军攻击,济南城内张宗昌面临两种意见。有人提出保持生力军,弃城北撤到黄河北岸。军需总监祝仞千坚决反对,请求亲自带兵出击再来一次反冲锋,要孤注一掷。<br><br> 张宗昌抽出属于运输部队的三个团交给祝仞千,由其指挥经右翼白马山绕道仲宫,迂回到靳云鹗背后。夜半时分,鲁军突入,靳云鹗仓促迎战,激战两小时终被击溃。<br><br> 靳部一部分溃散,一部分被俘虏。靳云鹗、邓天一等高级将领均被俘。<br><br> 李纪才见事已至此,率部向白马山南撤出,鲁军追过泰安方才罢手。 <div><br></div><div><br></div><h1><font color="#ff8a00"><b>37 奉军重组</b></font></h1> 张宗昌与靳云鹏关系很好,加上他与张作霖已经多方设法联络吴佩孚,吴奉联手对付冯玉祥几成默契,自然对被俘的靳云鹗态度友好。<br><br> 在“山东人不打山东人”的口号下,张宗昌很快释放了靳云鹗并赠给重金。靳云鹏与张作霖的儿女亲家,靳云鹗自然也算沾点亲,貌似与奉军并无大过节。败军之将靳云鹗与张宗昌关系日益亲近,完全瓦解了岳维峻抢占山东的底气。<br><br> 李纪才济南败走后,由泰安退至大汶口,国民军山东驱奉攻势瓦解。<br><br> 豫鲁之战岳维峻、靳云鹗不仅没有抢到山东地盘,反而巩固了张宗昌的地位。作为新的“山东王”张宗昌立住了脚。 <h5><b>张宗昌在济南</b></h5> 12月10日,击退豫军后,张宗昌授意山东省议会、教育会、商会、农会等推选他为“山东省保安总司令”,标榜“鲁省自治”,公然宣称对中央“概不承认”,整个一个山东独立的架势。12日张宗昌下令改所部为“鲁军”,竟取消奉军名义。<br><br> 鲁军自编11个军、14个梯队,山东的独立王国地位自此开始。<br><br><br><br> 11月25日,倒戈后的郭松龄积极备战,居然杀了从安徽逃往东北路过滦州的奉军“皖督”姜登选。<br><br> 作为“四大金刚”的直隶督理李景林当晚还企图通电“与奉系脱离关系”,意思是要响应郭松龄“滦州事变”。在其随后收到张作霖40万大洋后,加上听从了老娘劝告,依然服从张作霖,临时变卦决定不与郭松林沆瀣一气,算是跟郭松龄厘清关系。划清界限选边站后,李景林匆忙改与山东的张宗昌联系。<br><br> 张宗昌倒是未见响应郭松龄的意思,算是仍站在奉军这边。11月30日,张宗昌响应李静林呼吁,直隶和山东结盟,结成名义“直鲁联军”,推举李景林任总司令“拒郭抗冯”。这奠定了郭松龄的孤立地位。<br><br> 冯玉祥、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此时就这样形成彼此又打又拉的局面。 <h5><b>张宗昌(中)与孙传芳(右)</b></h5> <br> 此时冯玉祥和张作霖早已分别取消了“国民军”和“镇威军”名义,并解除了各自“总司令”和“巡阅使”职务。<br><br> 冯玉祥连续四次辞职,最后充任“西北边防督办”(“国民军”由此改称“西北军”)赴西北巡视,驻节包头、张家口。<br><br> 张作霖坐镇奉天,在北京(顺成王府)天津(张园)进进出出。<br><br> 北京防务西北军冯玉祥交给了鹿钟麟(京畿卫戍司令),关内防务(北京至山海关一线)张作霖把奉军交给了张学良、郭松龄(驻滦县)。<br><br> 10月份孙传芳驱逐杨宇霆、姜登选时,冯玉祥表示中立,还没与奉张撕破脸皮。“滦州兵变”后,两军暗斗转入明争,国民二、三军邓实珊和徐永昌部与奉军李景林部12月3日在直隶开火。<br><br> 12月18日李景林兵败,国民军三军齐出驱赶李景林。24日国民军完全占领京津,似乎大势已定。<br><br><br><br> 不料,情形急转直下,“滦州兵变”后,西北军大好形势转瞬即逝。<br><br> 12月23日,郭松龄兵败被俘,旋即枪决。芳,此时就这样形成彼此又打又拉的局面。 <div><br></div><div><br></div><h1><font color="#ff8a00"><b>38 国民军乱</b></font></h1> 12月29日,代表中国出洋考察回京向段祺瑞汇报后的徐树铮,在天津廊坊车站被从列车上劫持后杀害。<br><br> 舆论广泛认为,是冯玉祥为舅父陆建章报仇而除掉徐树铮的。<br><br> 那时,打归打杀归杀,战场上你死我活。战时不得背主反叛,战罢则相逢一笑泯恩仇。败军之将退出战场或放下屠刀,就立地成佛。冯玉祥因郭松龄倒戈、徐树铮被害饱受舆情冲击。<br><br> 关外的张氏父子重新磨合,奉军也受到巨大创伤。重出江湖的吴佩孚态度此际就显得分外重要了,各个部分都在向他靠拢,逐鹿天下的目光都集中到汉口。<br><br><br> <br><br> 吴佩孚的“讨贼”计划笼而统之,模棱两可,但兵锋所指都是指向河南的。他封靳云鹗为“讨贼”东路军总司令,寇英杰为“讨贼”南路军总司令。因为与孙传芳结盟,开始都是以奉军为“贼”,延续了二次直奉战争的趋势。<br><br> 但是,无论是张作霖还是张宗昌,都极力避免再与吴佩孚开战,尽量拉近与吴佩孚的距离。 <h5><b>吴佩孚</b></h5> 吴佩孚落难岳州时张作霖就释放出善意,向他祝寿表示捐弃前嫌,吴返回汉口张作霖又派苏锡麟代表奉方专程请求谅解。眼下山东又有张宗昌义释靳云鹗示好,“山东人不打山东人”的口号不能说对吴佩孚一点影响没有。尤其是“滦州兵变”郭鬼子反了张作霖,与一年前冯玉祥政变掣肘吴佩孚几乎一模一样。<br><br> 兵变伊始吴佩孚在汉口闻讯,捻起胡须对其秘书长张其锽吟出“而今始知循环理,斜倚栏干乱点头”之句,并极表对奉天张作霖父子的同情,说明他对奉军态度的矛盾之处。义气至上的他明确说“我绝不乘人之危”。随即,奉方的直鲁联军张景惠来到汉口拜谒,吴军与奉军乃达成协议:<br><br> 1、吴军由京汉铁路北上;2、直鲁联军由津浦铁路北上;3、奉军在山海关北不进关,负责关外;4、吴佩孚负责协调孙传芳军;5、奉张助饷200万与吴军;6、北京未来的中央推举吴佩孚主持。<br><br> 于是,12月31日吴佩孚通电,正式变“讨奉”为“讨冯”,要直接与西北军与冯玉祥开战了。吴佩孚打出“护法讨赤”“豫人治豫”旗号,针对岳维骏向河南人民征收繁重捐税提出“赶走老陕,免除一切苛捐杂税”,蛊惑河南,颇能顺应豫省民心。<br><br><br><br> 冯玉祥从一片大好形势,转瞬变得一团糟。<br><br> 本来看好孙传芳驱奉、郭松龄倒奉、吴佩孚讨奉的,转眼孙传芳止步,郭松林毙命,吴佩孚正名。加上退入山东的李景林与张宗昌重组“直奉联军”,西北军虽然京津得逞,直隶拿下,但反奉阵营四分五裂,西北军孤立突兀,四面八方都是虎视眈眈了。 <h5><b>冯玉祥训话</b></h5> 1926年,元旦一过,冯玉祥宣布下野。<br><br> 他把北京交给鹿钟麟,天津交给孙岳,西北军的总司令由张静江代理,自己离开张家口去平地泉与苏俄人联系,后来经库伦去了苏联。<br><br> 冯玉祥下野那天,张作霖在奉天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军备总统官”。<br><br><br><br> 信阳前线,岳维骏1月17日在郑州举行军事会议,任命李云龙为豫南总指挥,驻信蒋世杰部加紧设防备战。同时指令李纪才回师归德,田云洁回防郑州,以防吴军入豫。<br><br> 1月19日,张学良从自己手下叛将“东北国民军”魏益三手中夺回山海关。<br><br> “滦州兵变”后东北军叛军仅魏益三投靠了西北军,魏益三这时在昌黎正式改编为“国民军第四军”,投入国民军。<br><br><br> 1月22日,张宗昌、靳云鹗与李景林在泰安举行会议,三人结为同盟,决定由靳云鹗协助鲁军进攻驻扎在鲁西的豫军李纪才、方振武两部;鲁军协助靳军进攻豫东,为将来吴佩孚重回洛阳做准备。<br><br> 三人同去曲阜祭孔,表示共同“讨冯”。 <h5><b>张作霖</b></h5> 2月2日,奉军进抵秦皇岛,国民一军第一师韩复榘等拒敌,三月失守。<br><br> 2月28日,湖南的赵恒惕提拔30岁的湘军第四军军长唐生智代理省长。<br><br> 3月20日,北线滦州失守,南线河南失守,国民军南北防线均告紧急,面临退却。<br><br> 3月30日,奉军、直鲁联军,三路进军北京,李景林攻通州,左边张宗昌攻黄村,右手张学良攻顺义。<br><br> 奉军飞机轰炸北京,是内战以来首次动用飞机。轰炸惊吓了北京人,军民心悸,纷纷走避。加上靳云鹗、寇英杰部从南向北逼来,西北军真的要去西北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请接下来等待阅读第十一部分】</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