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假如你命该扫街,</p><p class="ql-block"> 就扫得有模有样,</p><p class="ql-block"> 一如米开朗琪罗在画画,</p><p class="ql-block"> 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p><p class="ql-block"> 一如贝多芬在作曲。</p><p class="ql-block"> 这是于永正老师和美国最佳教师雷夫.艾斯奎最喜欢的一首诗,我也很喜欢这首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勉。</p> <p class="ql-block"> 我之前对于永正老师的印象是比较模糊的,只限于读过的教育书籍中,从他的一些教学实录中感知他的幽默风趣,感知他对学生的循循善诱,感知他高超的教学艺术。</p><p class="ql-block"> 拜读完于永正老师的压卷之作《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则被他深深折服,最大的感触是有爱才有教育,于永正老师是用毕生的爱与热情来对待自己的教育事业,用爱的雨露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p> <p class="ql-block"> 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是给每一个从事教育的老师的命题,于永正老师用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践行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p> <p class="ql-block">一、愿做“甘草”,性温、味甘,善包容,懂调和。</p><p class="ql-block"> 于老师品性温和宽厚,对待学生犯的过错总能用平和的心态去处理,由暴风骤雨变为和风细雨,让学生既不尴尬,又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于老师善包容,对于同仁刻薄的言语能以雅量待之,对于学生的谩骂能主动了解原因,公开承认错误。对待顽劣的学生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推己及人去尊重、理解、包容学生。于老师懂调和,深谙中庸之道,懂调和,善在“温”和“厉”、“威”和“猛”、“恭”和“安”把握好合适的“度”。严宽并济,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能用智慧的眼光和道德的水准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学与活动安排得有条不紊、张弛有度,此外,还有教学中深入与浅出、主导与主体、自主与合教育的赏识与惩罚等都能随时适度,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二、愿做“孩子王”,用童心润童心,用真情换真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教了五十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岁月的刻刀可以在我脸上刻上深深的,密密的皱纹,却刻不到我的心上。”于永正老师道出了深受孩子喜欢的真谛,要深受孩子喜欢,必须走进孩子,变成孩子,成为孩子们的大朋友。于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走进文本,走进文中人物,他和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男演女、大人演小孩,总是惟妙惟肖,近乎表演式。他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美。他总是充满孩子气,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嬉戏,师生融为一体。他善于理解和体谅学生。面对孩子之间争吵打闹,他总能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用平和的心态去处理。教育有一种最重要或者说最根本的力量——“情”。对于软硬不吃的后进生,他春风化雨,用爱心用真情感化。他总能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想。为了让孩子保有玩的天性,他带领孩子在玩中成长,他不遗余力地、千方百计得为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并且耗费脑力和体力让活动增值,搞“垂钓”活动安排慰问“五保”老人和军属的环节;“认识苹果”活动的最后,举办“苹果展览”,让孩子为展品——苹果写说明,为前来参观的同学当讲解员,展出结束后让学生写通讯报道。学生毕业时,请每个同学把小学六年来所有的“同桌”名单开出来,邀请他们合影留念,并在照片上写上“我的小学同桌”......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金色的童年,是于老师不懈的追求。</span></p> <p class="ql-block">三、以身示范,行无言之教,用行动推行动。</p><p class="ql-block"> 为了教学生写好字,练字成了他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读贴、描红,用心琢磨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看准每笔的起笔、落笔,把每个字练好,用心指导学生把每个字写好。备课除了练字,还练朗读,生动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为了练好朗读,他学唱京剧,模仿名家朗读,研读《朗读学》,一遍一遍地给学生范读,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跟读,通过朗读,为学生留下语言,留下语感,留下情感,留下表达方式。写“下水文”是最好的作文备课。于永正老师是“下水文”的忠实践行者。老师高质量的“下水文”,对学生来说,更直接,更具指导意义。师生共写,其乐融融,于老师就是这样以身示范地激励学生。除此之外,和学生一起劳动,捡拾纸屑,雨天背学生回家,当面认错,送学生到医院治疗......于老师“行无言之教”的内容很多,很广,几乎无处不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四、用激励促成长,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让学生做更好的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如果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那么,它的第二个名字便叫‘激励’。于永正老师特别善于激励学生,讲究五大原则:针对性原则;实指性原则;引领性原则;及时与重复性原则;鼓动性原则。他蹲下来看学生,用心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尤其是后进生的特长),加以“放大”,使特长更长,使每个学生都有信心,脸上都有阳光,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温暖,受到鼓舞,激励他们更努力地前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五、练就“看家本领”,把课上得有意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要深受学生的喜爱,首要是“上好课”,在学生的眼里,“好课”的标准是“有意思”。把课上得有意思,是于永正老师毕生的追求。教出“恍然大悟”来,有意思。朗读好了,有意思。轻松的课堂有意思。轻松来自老师的“举重若轻”;轻松来自游戏;轻松来自老师的幽默。学有所获,有意思。要让学生留下语言,留下能力,留下情感,留下兴趣和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教学生写作对我们来说是“老大难”的问题,但于老师却特别喜欢写作,他能把作文课上得更有意思。为学生选择、提供他们喜欢的、容易写的素材。把说、写训练寓于活动(游戏)之中。“题好文一半”,他讲究命题的艺术。师生共写,当好“对话教学”的“首席”。当面批改学生作文,力求做称职的“语言医生”。适当开展“作文比赛”。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于老师善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习惯。让学生抱着学习写作文的目的读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他认为教育哲学的艺术,其本质是善待学生的艺术。一位老师能善待学生,又有较好的语文素养,他怎么上都能上好课,只有上好课,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span></p> <p class="ql-block"> 用心梳理完于永正老师这本书的要点内容,对自己来说又是一次学习和成长,反省与反思。扪心自问,从教20年了,我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 来十二小之前,我收到原任教学校的一位学生写给我的一封信,孩子在信中写到:“仅仅两年时光,您却让我们都破茧飞翔,但我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忘记你尽心尽力守护我们那份纯真美好的时光,其实共同经历那么多起起落落,无论是破茧成蝶还是破茧成蛾,或是还无法挣脱牢笼,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您让我们每个人的羽翼更加丰满,是您在无数静寂暗夜给了我们继续前进,继续苦读的勇气,因为有人期待,所以,会有前进的勇气。人们常说,当你把某些看得太重,将来必为所累,必为所伤,而您,要离开了,我们才发现,您教会了我们无穷的前进的力量。我们的年少生活仍然张牙舞爪,却不知您还会不会帮我们成长,您成就了许多人,却忘却了自己”。这是一个失去母亲而略带残疾的女孩写的,转交给我的学生说她说是含泪写完的,当她得知我确定调走时,这位个性倔强的孩子毅然转到另一所学校去了。</p> <p class="ql-block"> 当我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很感动,一种为人师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但我更多的是愧疚和自责。我根本没有孩子们说的那么无私和伟大,我所付出的远远不够。作为一个普通的任课老师,我只不过是努力上好自己的每一节课,希望他们都能学得有效而又轻松快乐一些;只不过在课堂多给他们创设一些锻炼、自我展示的机会,让他们都能自信一些;只不过尽可能尊重每个孩子,多给学困生及自卑的孩子多些关注和鼓励,适时给他们发一些表扬信,买些糖果奖励他们。我仅仅是尽到了自己的一点责任而已,我每天上完课就赶回上饶,对于这个失去母亲而略带残疾的女孩,我都不曾多走进她的内心世界,陪她聊聊天,多点关爱;不曾问她在生活上需要什么,在物质上多给予她一些帮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真没想到我平时的点滴关怀竟能对孩子产生如此大的影响。瞬间让我感受到教师这一职业真的是可以给人带来神圣光环的,原来我的工作是那么有价值有意义。教育真的是很需要“爱”啊!</span></p> <p class="ql-block">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作家张洁在散文《我的四季》中这样写道:“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耕种的土地。”对我来说,这块“必得由自己耕种的土地”是什么?不是我当初义无反顾选择的“教育梦”吗?</p><p class="ql-block"> 而今站在三尺讲台上已有20年了,时间和忙碌的生活渐渐消磨着我对教学的热情,甚至有时我会很茫然该何去何从?我要感谢这位孩子,是她使我猛然醒悟,没有哪一种职业可以像教师一样,耕耘的永远都是未来的土地,播撒的是爱与希望的种子,迷茫的我对眼前的路变得坚定起来。</p> <p class="ql-block"> 来到十二小,转眼间已经有5年时间了,记得当我第一次站在这群幼小的孩子们面前的时候,看到他们一张张天真灿烂的笑脸的时候,我感到自己也变得简单快乐了。每天清晨“老师,您早。”那童稚的问候,给我带来了一天的快乐和生机;每天傍晚那一声声甜甜的“老师,再见”,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虽然每天的工作是紧张忙碌的,但当看到一向顽皮的小男孩把他自己不舍得吃的一个桔子或一颗糖果悄悄地 塞进我的口袋里,那一刻我是幸福的;当看到一向因学习落后而自卑胆怯的孩子在课堂上敢坚定的举起她的小手时,那一刻我是幸福的;当看到放学时小女孩在黑板上涂鸦,写下“苏老师,您辛苦了”,那一刻我是幸福的……</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净化了我的心灵,重新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的深深的爱,我真正的体会到了一个教师所有的幸福和快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德的灵魂应该就是师爱吧。</p> <p class="ql-block"> 当拜读完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让我深深体会到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当我的学生毕业了,我能给他们留些什么使他们有勇气、有能力、有自信去迎接更大的学习挑战,去更好地应对人生的风雨,从于永正老师的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p> <p class="ql-block"> 杨柳枯了又青了,桃花开了又谢了,燕子去了又来了,学生来了又走了,我却还坚守在这三尺讲台,守着我的乐土,守着我的精神家园。我愿不改初心,用爱耕耘着我的教育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