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变身红顶医生,漫话同病异治》</p><p class="ql-block">【医者心悟】——畅谈临证思维奥妙,披露方药运用诀窍</p> <p class="ql-block"> 2月4日上午,鼠年最后一次在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京城名医馆出门诊,恰是腊月二十三日“小年”这天,院长委托工作人员将医院过年赠送给特聘专家的礼物红色呢子圆帽送到门诊,当场戴上,拍照留念。这顶精致的红色呢帽是中华老字号“马聚源”特制,还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平素很少戴帽,更是从来没有戴过红色帽子,小年这天变身“红顶医生”,很开心!感谢鼓楼中医医院领导和员工同志们!</p> <p class="ql-block"> 这天上午门诊有两位患者是夫妇,两位都患高血压病,均有眩晕等症状,中、西医主要诊断差不多相同,主要现代医学诊断都是高血压病,中医的病的诊断也都是“眩晕”,但是我为两位开的处方用药却有不小的差别。我结合这两位患者的证候特点、辨证要点和处方用药,给两位助手讲解了中医辨证论治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同病异治。我的这两位助手,一位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硕士毕业后在基层工作多年,另一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后又参加北京中医药大学与鼓楼中医医院的“丹心计划”。</p> <p class="ql-block"> 辨证论治又称辨证施治,是中医药学临床诊疗中最重要的学术指导思想。“辨”是综合分析“辨别”的意思,千万不能写成“辩论”的“辩”。“辨证”就是运用中医的诊断方法,将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正邪间的关系等,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证候)。根据辨证的结果和中医的治疗原则,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这就是“论治”(“施治”)。</p><p class="ql-block"> 中医所说的“病”和“证”,概念不同,但两者的关系不可分割。“病”是一个总称,“证”是“病”所表现的主客观症状,是疾病的病因、病位、性质和病人身体强弱、正邪关系等互相联系的一系列特征,即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状况的概括。一种“病”可以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的“证”。 而同一个“证”可以在许多互不相同的“病”中出现。对于疾病所表现的“证”辨别清楚, 予以适当的治疗,这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p>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同病异治”呢?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同一“病”所辨的“证”也相同,当然是要用同一治法治疗。但如果同一种“病”,由于病人机体的反应不同,所表现的“证”(证候)不相同,那么治法也就不同,这就是“同病异治”。</p> <p class="ql-block"> 请看这对夫妇的初诊病历的截图。他俩都患高血压病,中医病名“眩晕”,男士辨证主要是“肝肾不足”(肝肾亏虚),主要治法是“补益肝肾”,我为他开的处方是“杞菊地黄汤”化裁;而女士的辨证主要是“肝郁化火”,那么主要治法是“疏肝降火”,为她开了“丹栀逍遥散”化裁处方。两周后的复诊表明,不同的治法,不同的方子,两位服用之后都取得显著的效果,主要症状显著改善,血压也稳定下降。</p> <p class="ql-block"> 对这两位患者是如何“辨证论治”的?用的什么方药?我在【医者心悟】会接续披露。欢迎关注。</p><p class="ql-block"> 【医者心悟】——畅谈临证思维奥妙,披露方药运用诀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