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老街,一个终将被替代的地方

蓝天白云

<p class="ql-block"> 世界绝不是永恒的,时过境迁,新陈代谢,破旧立新是永远的法则。</p><p class="ql-block"> 常宁市松柏镇的松柏老街因为继续发展的局限性,过去的繁荣、喧嚷已被水口山镇代替,昔日的热闹劲儿迁移到了渡口。</p><p class="ql-block"> 一组组照片勾起内心的涟漪,一栋栋老房子打开思绪的波澜。</p><p class="ql-block"> 现在拍下的照片,这里的房子陈旧斑驳,凹凸明显的外墙上堆积着乌黑的灰尘,平房大都破败不堪,残垣断壁,杂草丛生,枯树倾斜,红砖清水墙的2层楼房里,好像还有人居住的迹像,但绝没有再装修过的痕迹,门楣、外墙上还有文革时期的口号标语。</p><p class="ql-block"> “为革命搬运”的口号还挂在不知被保养油漆过多少次的铁门上,我们的下一代肯定要问是什么意思。</p><p class="ql-block"> 有几幅模糊不清、字已跌落的对联,被经历过的我猜出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万岁”。还有一幅标语,才疏学浅的我,一下子还没搞清楚“鞍钢宪法”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看着这些照片,望着这些老房子浮想联翩,我虽不是松柏镇人,却经常听到过松柏老街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这里曾经闪耀着几代人的光芒,这里曾经留下了老一代人的奋斗汗水,这里残留着红色的激情,这里叙述着儿时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常宁港的设立,松柏老街肯定像其他古镇一样,因為水路的发达,商贾云集,市场繁荣,街上是人头攒动,匆匆忙忙,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小孩子追逐着商担兑换零食。1949年后,松柏老街不同于其他农村小镇,是以水口山矿务局大型国有企业为背景,大企业,小社会,所有经营活动以国营为主,有百货商店、新华书店、电影院、理发店、旅社、粮店和肉铺、客船码头,搬运公司和航运公司,货运码头上安装有卷扬机,将船上的货物像现在大商场的履带电梯一样沿着大斜坡拉到岸上来,再用人力板车搬运到东西南北各地。<span style="font-size: 18px;">改革开发后,出现了很多个体户,开始主要是餐饮早餐店,后来国营商店和全国的形势一样逐渐冷落,个体户的服装店占据了大部分老街。当时的1元米粉是一绝,红红的辣椒油淋在米粉上,香味直抵心底,不知现在是否物质太丰富,口味多而再也感受不到那种辣椒油味的米粉味道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这里的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赶集的时候进入,整个老街两旁全是湘江对岸及附近农民挑着担子来卖的蔬菜和各种农产品。十分热闹。长住人口以企业职工为主,有稳定的收入,生活相对有规律,相对比较稳定,受<span style="font-size: 18px;">企业文化影响很大,居民有城市工人的素养,集体精神凸显,也有乡村农民的淳朴厚道的特点,生活压力不大,生活比较安逸,小孩有一定的优越感。</span></p><p class="ql-block"> 机关办公楼里一群穿着整洁,文质彬彬的人在穿梭。</p><p class="ql-block"> 大坪里,小火车将矿石拖过来,工人们挥汗如雨装到船里运走。</p><p class="ql-block"> 冶炼厂烟囱林立、白烟冲天,一副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供销大楼内白泽洋气的营业员忙得不亦乐乎,顾客交钱,营业员写好购物单与钱一起夹在一个宽10公分,高6公分的票夹子上,通过连接高高在上的收银台的铁丝像儿时放纸飞机一样刷到收银台去统一收款找零,收银员盖章找零后又刷回营业员这边,别看当时的营业员像现在的白领一样高傲,她们干的也是一种技术活,一是刷票夹子的力度要巧,用力不能过轻,否则票夹子嗦不到位,用力不能过猛,否则从收银台弹回来。二是纸包食物既要美观又要结实,不信,我总是包的东西一下子就散了。</span></p><p class="ql-block"> 平房里,一家人挤在一间房或者两间房里凑合着打发一天的疲劳,洋气一点的2层楼房,两间房对穿着,热天穿堂风使得暑热消减。</p><p class="ql-block"> 早上,天还不全亮,公共厕所外,一群男女排着队等候方便。</p><p class="ql-block"> 早饭后,大人骑着单车,穿着劳动布工作服去上班;学生背着军绿色的挎包,手捧红宝书,沿着田埂去上学;老人送走了一屋忙碌的人,终于可以坐在家门口宽敞的坪里一边扯谈一边晒太阳,手头一边做着一些熟能生巧的活儿。</p><p class="ql-block"> 黄昏的余辉撒在湘江河里,泛起片片鱼鳞般金色的光芒,撒在门前的地上还留有一点暑气,没有工作的家属,在屋周边开荒种菜,贴补家用,晚饭时间,大人摆个收得起的桌子,一家人围在一起简简单单吃个晚饭。</p><p class="ql-block"> 天黑下来了,就着昏暗的路灯,邻里的大人们根据亲疏远近坐在一起歇凉,谈着厂里的新闻,家长里短地消遣一天的最后一点睡前的时光;小孩子三五成群的嬉戏追逐着,在一位年龄稍大或者号召力稍强的人的指挥下游戏娱乐着。还大一点的孩子,骑着父母的单车在老街、田埂上撒野、释放青春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曾经这里的生活是那么的单纯,是那么的闲适。</p><p class="ql-block"> 邻里之间,调料没有了,到隔壁弄一点,粮食没有了,到邻居借一点,东家的饭还没熟,小孩就坐在西家的餐桌上开吃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和睦关系至今令人称羡,令人回味无穷,令人温暖如春。</p><p class="ql-block"> 今天,这个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时代,将这里变得荒芜、冷清了,却开辟了另一片繁荣发展的新天地。</p><p class="ql-block"> 记忆的沙漏无声无息地沉淀着逝去的过往,时间的闹钟嘀嗒嘀嗒地提醒着匆忙的脚步。</p><p class="ql-block"> 消失的,我们不必痛苦,也不必伤感。但我们也不可忘记,他们是历史的必然,他们是一个时代的证人,他们是未来的铺路者,偶尔凭吊一下即将逝去的地方,偶尔回味一下过去的日子,会让我们更加认识今天的美好,更坚定对未来的信心。</p><p class="ql-block"> 我就用这照片留下似水年华,峥嵘岁月,用文章记录这时代进步的步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