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阅读二三事

Eric刘明达

<p class="ql-block">寒假是读书的好时光,上课与写作业之余,手捧一本心爱的书,静坐看上半晌,也是一桩美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间多,可以读的书也多,在作业要求的之外还能读几本感兴趣的、回顾几本以前的。每次读书都能有不同的体会,注意到不同的细节,对书也就有了不同的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读《水浒传》时,我与一个朋友发生了争执。他认为:“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这句话说明了鲁智深是因为为郑屠一介屠夫却自视比他更高而恼怒,打死人之后逃走则说明了他的贪生怕死。我认为:鲁智深确实可能会为此恼怒,但打死郑屠的主要原因还是他想帮助金老汉父女;他要求自己有救百姓于水火的使命,所以不能在此处就丢掉性命,才逃走出家。最终,我找出了几个关于鲁智深的故事,与朋友的说法大相径庭,才说服了他。我和他都对情节与任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喜爱有张力感的文字,尤其是汪曾祺老先生的。寒假研读《人间草木》,第一篇文章就“碰壁”了,有不少隐晦的内涵难以理解,握着铅笔踌躇了半晌,还是一行批注也无法写下。怎么办?先问问朋友吧。朋友也不会,于是又去问其他人......如此辗转,最后竟又问回了我的头上,在机缘巧合之下问题“物归原主”,有趣。“众人拾柴火焰高”,用“人民的力量”集结了不少资料、背景,总算是对这篇文章有点理解了,我很有成就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鲁迅先生的作品也很让我感兴趣。“白书单”事件后,鲁迅受到当时很多知名作者不指名道姓的批驳,他用《论辩的魂灵》一文指出了那些文章中的逻辑谬误,讽刺猛烈而犀利,想必那些作者看了这篇文章后一定会气得脸红脖子粗!我很向往可以像鲁迅先生一样,可以用严密清晰的逻辑、深刻冷隽的言语来辩论,所以看了很多篇鲁迅的文章。后来跟朋友讨论《水浒传》时,经常用到“诚然”“大抵”这样的词,朋友戏谑:“你说话怎么跟鲁迅一样?”“哈哈,鲁迅文学的灵魂没学到,净记着皮囊了!”我这样自嘲。只是对鲁迅文学的兴趣不减反增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寒假的读书时光留下了不少美好的记忆,在纷繁的世界里寻得一片宁静闲适的天地,就是在书中!好奇的、苦恼的、喜欢的,每种书都读一点,让寒假、知识、精神都能够多元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人的享受,寒假的阅读也没有发生太多事情,但大多印象深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