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胡兰: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南武小学党支部“颂先锋·学先锋”活动第十七期

南武小学党支部

南武小学党支部开展“颂先锋·学先锋”系列活动,第十七期的主讲人是我们的黄芯蕊老师。 古有四史<br>《三国》《史记》,前后《汉书》<br>读之,可以知兴替<br>今有“四史”<br>阅之,可以荣家国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是第十七期党员“颂先锋·学先锋”活动主讲人黄芯蕊老师。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光照后来人</div><br> 同学们,这是刘胡兰纪念馆,坐落在山西省文水县刘胡兰村。建馆60多年来,已有1600多万全国各族人民和110多个国家、地区的国际友人前来参观瞻仰,最高纪录为日参观人数超过3000余人,最近因为受疫情影响,团队参观没有了,但是零散参观者还是有的。 广场纪念碑上刻着毛泽东主席的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熠熠生辉。刘胡兰烈士墓掩映在纪念馆后的苍松翠柏间,墓前矗立着5.9米高的汉白玉刘胡兰雕像<br><br> 刘胡兰,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只活了15年的革命烈士,究竟是怎样的英雄?她生活在怎样的年代?她又是怎样牺牲的呢?<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英雄的童年,风雨中成长</div><br> 1932年10月8日,刘胡兰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刘胡兰生活的年代,是中国人民处于内忧外患备受煎熬的年代,在抗日战争的暴风雨中度过了童年时代。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华大地相继沦陷。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高举抗日救亡的大旗,挺进敌后,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敌斗争。<br>刘胡兰在抗日战争的暴风雨中度过了童年时代,她从小就受到革命教育,憎恨日本侵略者,热爱中国共产党,她最先学会的几个字就是: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  1942年,年仅10岁的刘胡兰便当上了儿童团团长。(儿童团就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前身。) 她经常和小伙伴们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有一次,八路军包围了敌军一个团,县妇联干部奉命组织民兵担架队支援前线。刘胡兰和几名妇女也要支前。部队首长劝她们:“前面正在打仗,很危险。”刘胡兰果敢地回答:“战士们都不怕,我们是女民兵,也不怕。”刘胡兰在前线表现得十分勇敢,为伤员包扎伤口,帮助战士们运送弹药,一直忙到天黑,战斗结束后才撤回来。 苦难中的刘胡兰在党的培养教育下迅速成长。1945年10月,年仅13岁的刘胡兰参加县党组织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40多天的学习,使她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阶级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回村后,她担任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与党员一起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还动员青年报名参军。<br><br><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革命的起步,斗争中顽强</div> 残酷的斗争环境,塑造了刘胡兰胆大、机警的个性,磨炼了她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意志。由于她多次出色地完成任务,党组织对她更加信任。刘胡兰在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成长,于1946年6月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仅14岁。<br> 中国对抗日本的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然而,在国内,共产党和国民党这两兄弟又打起来了。1946年,国民党军大举进攻中国共产党的解放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刘胡兰身上也发生了几件大事。<br> 第一件大事,刘胡兰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后,14岁的她就领导了云周西村的土地改革运动(什么是土地改革呢,简单来说就是把土地从地主手里分给老百姓,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地主是旧中国的霸主,有权有势,专门欺压老百姓,跟地主作对,可不是闹着玩的,随时都有危险)。 第二件大事,1946年的秋天,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人坚持斗争,让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组织打击敌人。<br> 第三件大事,村里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国民党敌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组织将其处死。<br><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私的奉献,壮烈的诗篇</div><br> 然而,这最后一件事直接导致了她的牺牲。敌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天阴沉沉的,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国民党反动派包围了云周西村。由于叛徒的出卖,年轻的共产党员刘胡兰被捕了,关在一座庙里。<br> 敌人想收买刘胡兰,便对她说:“告诉我,村子里谁是共产党员,说出一个,给你一百块钱。”刘胡兰大声回答:“我不知道!”敌人又威胁她说:“不说就枪毙你!”刘胡兰愤怒地回答:“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敌人从刘胡兰口里得不到什么,把她打得鲜血直流,刘胡兰像钢铁铸成似的,一点儿也不动摇。<br><br><br> 敌人把刘胡兰拉到庙门口的广场上,当着她和乡亲的面,铡死了被捕的六个民兵。敌人指着血淋淋的铡刀说:“不说,也铡死你!”刘胡兰挺起胸膛说:“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不是共产党员!”她迎着呼呼的北风,踏着烈士的鲜血,走到铡刀跟前。刘胡兰光荣地牺牲了。那年她才十五岁。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烈火中永生</div><br> 74年前,年仅15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毫不畏惧,英勇就义;1947年3月26日,毛泽东主席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难过,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刘胡兰,她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风骨忠魂,矗立起一座永久的丰碑。 (请扫图片二维码,进行有奖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