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过年!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开心的,尤其是小孩子,那更是开心的不得了,小时候的我最喜欢过年,如今40多岁的我还是依然喜欢过年,仿佛还是那个一直很期盼过年的孩子,虽然现在过的年再也没有小时候的快乐了,但是还是期望着通过自己的忙碌让孩子和家人体会浓浓的年味儿!小时候过年是开心快乐!尤其是回老家过年那是今生难忘啊!现在的过年是真正体会到当年父母说过年就是过关的心情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回老家过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跟着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回老家跟奶奶一起过年。我的老家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奶奶住在左旗周边的苏海图村子里。八几年的时候每个人家都不是很富裕,那时候虽然已经不是缺吃少穿的年代,但是物资还是比较紧缺的,我们一家五口带着给奶奶以及其他家人的礼物兴高采烈的做上了回左旗的汽车。汽车走的很慢,车上没有暖气,坐在汽车上我的脚冻的生疼,爸爸就把我的脚放到他暖暖的棉袄里,穿着袜子我都能感受到爸爸那暖暖的体温。汽车需要大约一天的时间才能到左旗的苏海图,我们下了汽车还要步行大约2公里的土路,每次这段土路都是我最不想走的,感觉走了很久了但是还是看不到奶奶家的房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我们一家下了汽车看着天就要黑了,爸爸说:“咱们得走的快点,不然天黑了,看不到路了。”于是最淘气的10岁的二哥就跑在最前面,大哥12岁特别听话,也紧紧跟着二哥往前走,妈妈领着5岁的我,跟着爸爸走在后面,给奶奶她们带的礼物几乎都是爸爸背着扛着,妈妈少背一些,还得领着我照顾我。就是这样看着不远的房子,就是怎么也走不到,如果当时有电话就好了,可以给二爹家的潘多才大哥打电话,让他赶着毛驴车来接我们,可惜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就这样走着走着,天渐渐黑了,依稀能看到苏海图村子里的家家户户星星点点的灯光了,哦!终于走到奶奶家的小院门口了,我和两个哥哥急着要进去,却被爸爸拦住了,说我们都是远路上来的,不能直接进屋门,要在门口停一停,拍拍身上的土,然后才能进屋门,我们全家在门口大约停了几分钟然后就迫不及待的冲进奶奶屋里,大声说:“奶奶我们回来了,我们回来了,来看你了!”奶奶听到声音,高兴的迈着她那三寸金莲的小脚,几步就迎了上来,抱着我们三个娃娃高兴的掉眼泪。因为爸爸在奶奶家排行老七,是奶奶最小的儿子,而且我们又是离奶奶最远的,所以奶奶看到我们回来了高兴的掉眼泪。</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我们一家回来,提前爸爸写信告诉奶奶了,奶奶早就准备了好吃的,估摸着我们也就这几天回来,于是奶奶开始忙碌了,一会儿好吃的羊肉面就做好了,我们美美的饱餐一顿,然后就围坐在奶奶家的大炕上,点着煤油灯,大人们开始拉家常,她们说的都是左旗话,带点民勤味道,说的啥我也听不懂,我们几个孩子就在大炕上使劲跳、玩了,我就奇怪了,爸爸妈妈也会说那种口音的话?点着煤油灯看着墙上几个大人小孩的大黑影,我们几个一会儿就在墙上做出各种怪样,5岁的我特别喜欢这样的感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跟奶奶住着做伴的是二爹家的金花姐,她那时候也就是七八岁的样子,但是她可是奶奶的好帮手,收拾家、做饭、去后面涝坝里拉水、喂羊、喂鸡、喂驴她啥都会干,而且特别能说会道,奶奶很喜欢她。金花姐很可怜,特别小的时候妈妈就死了,从小她就跟着奶奶,她特别懂事儿,也有眼力劲儿,奶奶特别疼爱她,但是还是对她很严厉,毕竟她从小没有妈妈,奶奶得让她早早的学会照顾自己、照顾家人,这样将来长大才不受可怜。金花姐跟着我们一起玩儿,我们三个跳的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打倒立,一会儿滚过来一会儿翻过去,可是金花姐就坐在炕边看着我们三个瞎跳,她一会儿护着我,怕我掉下去,一会儿就去给大人们添茶倒水,一会儿又看着我们哈哈大笑,可能她也好久没有这么开心了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第二天早上,奶奶早早的就起来给我们准备早餐了,早餐就是熬的奶茶和砖茶,还有老家人最爱吃的发面馍馍还有油果子。我和大哥二哥起来,二哥顾不上不吃早点就跑出去玩去了,我和大哥跟着奶奶爸爸妈妈吃早点,奶奶给我递了一块白白的馍馍,说特好吃,我就拿过来吃了一口,哇!什么馍馍啦?酸疙蛋!真难吃!我直接就吐了出来,说“酸死了,不爱吃!”奶奶和妈妈爸爸笑得说,这个是最好吃的了,我们平时都吃不上呢?后来奶奶让金花姐去拿来蛋糕给我吃,蛋糕都硬的不行了,只能泡奶茶吃了,我问奶奶说“奶奶,这蛋糕咋这硬?”不等奶奶说话,妈妈告诉我说:“这蛋糕都是家里的其他爹爹平时来看奶奶给买的,奶奶都不舍得吃,就留给我们这些孙子孙女儿们吃的,你金花姐姐平时都吃不上的,奶奶都留着就是给我们这些稍微远点过来看她的娃娃们吃的。”听完妈妈的话,我又看到奶奶在悄悄的抹眼泪。</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吃完早点我们几个就去院子里玩去了,因为奶奶住的村子里还住着大爹大妈、四爹四爹全家还有二爹家的大哥一家,所以我们随便跑去谁家都可以开心的肆无忌惮的害了。我和大哥二哥先是来到跟奶奶家一墙之隔的四爹四妈家,因为昨晚来的我们以为四爹四妈不知道我们来了,就跑在四爹四妈家,四爹已经一早出去喂羊了,我们问四妈:“你猜猜我们是谁家的娃娃?”四妈笑着专门说:“我咋不知道呀?你们是谁家的娃子?”“娃子?”我心里纳闷儿,骂我们是“袜子?”我说:“我们才不是袜子!我们是小孩儿!”只见四妈笑得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说:“哦!是小孩?那你们是谁家的小孩啊?”我二哥大声说:“我们是七爹家的娃娃!”四妈笑着说:“哦!这回知道了,你们是七爹家的娃娃!”我们几个就跑出了四妈的屋子,准备去大爹家了,这时候四妈家的三娃子和福娃子就跟着我们跑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我们一起来到大爹家,大妈看到我们几个很高兴,嘴上说着:“哦!老七家的几个娃子都又长高了!你们吃早饭了吗?吃些馍馍吧?”我们几个都摇头说吃过了。大妈可能那时候只有50多岁吧,但是因为天天要照顾家里的老伴儿女以及小孙子、还要喂羊、干农活,就显得特别苍老,大妈眯着眼睛用她那粗糙的手摸了摸我的头,就低头干活了,大爹正在炕上吃早饭,看到我们几个就说了一句:“你们几个不要瞎害哦!”然后就低头吃饭了。大爹是家里的老大,爷爷在爸爸5岁时就去世了,奶奶一个女人带着7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当时那是很苦的,大爹早早的就帮着奶奶扶养这些弟弟妹妹们,所以大爹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很高大严肃的。我们几个也不敢大声说话,这时大爹的二孙子云娃子从里屋出来了,云娃子跟我同岁,5岁的他一直在村子里跟着爷爷奶奶,他的爸爸妈妈都在巴音街上生活,他哥哥弟弟都跟着爸爸妈妈,只有他跟着爷爷奶奶在苏海图,他奶奶最亲云娃子了,云娃子穿着一个黑色的旧棉袄,两个袖口都是擦鼻涕擦的锈成了硬硬的,两个脸蛋儿红扑扑的,有点像藏族的高原红,他胆怯的看着我们几个,那两桶黄鼻涕又流出来了,我二哥对着云娃子说:“走,云娃子,咱们玩去。”云娃子拿袖子一摸黄鼻涕就跟我们一起跑出来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从大爹家出来,我们一看二爹家的潘多才大哥家的忠娃子、丫头、还有七羔三个娃娃也来找我们了,哈哈,他们三个和云娃子都得叫我姑姑,忠娃子和丫头、七羔他们三个很乖,也听我的话,乖乖的叫我姑姑,就是那个云娃子,我感觉他总是讨厌我,不叫我姑姑,也不跟我们玩,他就跟着大哥二哥三娃子和福娃子他们玩,所以那时候我也不喜欢跟他玩,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就在苏海图快乐的玩耍,因为再有几天就要过年了,大人们都在忙着做过年的好吃的,我们几个娃娃都分成两伙,大哥二哥还有三娃子哥哥、福娃子哥哥、云娃子他们是一伙,他们玩的都是男孩子的游戏,他们在羊圈里抓羊、骑羊、骑驴、爬山、在田里滑冰、在奶奶家的房顶上掏鸟蛋、二哥还把奶奶院子里的草垛子给点着了,幸亏爸爸、四爹、潘多才大哥他们及时的把火扑灭了,二哥被妈妈打了一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我和忠娃子、丫头、七羔几个小点的娃娃就没有那么害了,我们就在奶奶家的大炕上玩,我们去潘多才大哥家玩,我记得忠娃子和丫头给我们煮沙枣吃,那秋天打回来的沙枣,冬天特别干,她们两个拿家里的大铜瓢盛满水放上沙枣开始在火炉子上煮,一会儿干沙枣就煮的又大又软,我吃了一颗好甜呀!于是我们就吃了好几瓢,当时吃着好吃,第二天上厕所大便,怎么也拉不出来,我哭着回来找妈妈,妈妈问我之后才知道我们吃了好多沙枣,拉不出来了,于是,妈妈就赶紧给我喝水,因为老家没有开塞露,妈妈找了点香油,给我滴到屁股里,总算拉出来了,想想好想笑!</b></p> <p class="ql-block"><b> 最红火的还是要说大年三十了,一早家里的几个爹爹们就都陆陆续续回到了苏海图,奶奶可是高兴坏了,看着她的一个个顶天立地、拉家带口的儿子、媳妇还有孙子孙女儿成群结队的回来,奶奶把家里的好吃的都拿出来了,大妈、四妈、五妈、六妈还有我妈几个妯娌都在厨房忙着准备年夜饭,二爹、四爹和潘多才大哥在羊圈杀羊,五爹六爹还有爸爸就在家里炕上聊聊天,或者帮着打个下手啥的,大爹背着手屋里屋外的转转看看,像个总指挥。印象里这一年的春节三爹一家没有回来。我们这回可是更高兴了,因为我们的小伙伴又多了,五爹家我最喜爱的妹妹小淑华、潘多福大哥家的涛涛跟我同岁、潘多录二哥家的潘忠、三娃、这几个都是跟我年龄相仿的,还有大爹家的小玲姐、四爹家的菊花姐、五爹家的顺成哥、顺花姐、小红姐、六爹家的秀玲姐、三姐、四姐、还有几个爹爹家的哥哥们太多了,他们都不跟我们小屁孩儿玩,只有我们几个年龄差不多的同辈分还有小辈的在一起玩,简直太高兴了,现在想起来都能开心的笑出声。</b></p> <p class="ql-block"><b> 老家的年夜饭有最主要的一道菜就是要“装仓”,好像记得是吃羊头羊杂羊蹄羊血肠肉肠,四爹和大哥把现杀的羊灌了血肠肉肠,妈妈们先是要把羊头羊杂煮熟了,再开始炖羊肉。家里的男爷们和奶奶围坐在炕上,摆上几道凉菜,开始喝酒吃“装仓”的这道菜,也就是先吃羊头羊杂羊血肠,边吃边喝边聊天,炕上的爹爹们,一边吃着,一边还要给我们这些孩子们喂口菜或者肉啥的,我们这些玩累了又上不了桌的孩子们,就在炕下的地上玩着听着看着大人们聊天喝酒,爹爹们还划拳,当然我们几个小点的娃娃也要轮流到桌子旁边等着自己的爸爸给喂口菜,妈妈们有的还在厨房忙着,有的已经坐在炕下的大桌子上吃饭了,那时候家里穷,桌子上也没啥菜,大家都在吃着羊下水,等着一会儿吃香喷喷的羊肉。外面已经黑的不像样了,我们小孩都不敢出去,外面时不时的传来村子里其他人家放炮的声音,我们孩子们就都在奶奶家的大炕上,坐着、玩着、看着、听着大人们说话、划拳。墙上的大黑影一个又一个,因为是大年三十,奶奶家的人多,煤油灯就点了好几个,小小的里外间挤了估计大小有三十多个人,简直是太热闹了。</b></p> <p class="ql-block"><b> 大约到了晚上11点多,大爹就开始组织我们给奶奶磕头拜年了,奶奶的孙子按照从大到小,开始给奶奶磕头拜年了。几个爹爹家的哥哥们都到奶奶家的后小屋里,在那屋先磕头、点香、然后大声的喊着“祖爷爷过年好!祖奶奶过年好!爷爷过年好!”我还很奇怪,说是给奶奶拜年,怎么跑到后小屋干啥呢?还在那屋大喊大叫,给谁拜年呢?我也跑到那屋里去看看,只见哥哥们都在地上跪着,好像是有个桌子,上面摆着馍馍、油果子、苹果啥的,还有香炉,好像桌子最里边有照片,因为太黑也没看清楚,好像那时候也害怕,不敢到桌子跟前看,就远远的看看,赶紧出来了,心想着:“给奶奶磕头拜年,奶奶在外屋,来这屋磕啥头呢?”</b></p><p class="ql-block"><b> 哥哥们在后小屋磕完头就到这前屋来,挨着个的在奶奶面前磕头拜年,只要是给奶奶磕头的孙子,奶奶都给压岁钱,好像是一人给一毛钱,可不要小看这一毛钱,那在当时可是能买好多好吃的,我去奶奶家后面的刘家干妈家2分钱就能买一大把杏干呢,酸酸甜甜的特好吃!我们给奶奶拜完年就开始给大爹、二爹、四爹、五爹、六爹还有我爹拜年了,当然都能收到压岁钱。拜年之后,就是到院子里放炮,那时候家里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花炮,能放一板子鞭炮还有几个二踢脚就不错了,哥哥们拿着他们自己做的“灯笼”(就是拿空的罐头瓶里头放上蜡烛,瓶口用铁丝拧紧然后帮上木棍,就是特好的灯笼),跑到院子外头,去村子里玩去了,因为外面太黑,我们几个年龄小的就都回屋里了,不敢去外面乱跑。</b></p> <p class="ql-block"><b> 回到屋里,只见大人们已经开始唱歌了,他们都酒过三巡,开始给奶奶及家里的所有亲人唱歌了,映像最深的就是四爹唱的《张良卖布》,其他歌词没记住,就记着几句“取了个大老婆,养的贼娃子多,世界上穷人多,谁人能像我!”其他歌词记不住了,就是这几句记得很牢,而且从第二天开始就是我和我大哥二哥每天哼唱的小曲儿了。接着,爸爸、妈妈、还有大爹家的刘金凤二嫂都给大家唱歌了,最后我妈妈说让我给大家唱首歌,我就站在奶奶家的大炕上,给家人们唱了一首《小燕子》,大家听完都说好听,让我再唱一首,我接着又唱了《回娘家》,还带着自己编的动作,把家里的老小亲人们逗的哈哈大笑,奶奶也高兴的合不拢嘴,我表演完,奶奶说:“这娃羔好心疼啊!将来长大肯定能当演员。”就这样全家老小开心的唱着玩着,我也不知道啥时候就睡着了。</b></p> <p class="ql-block"><b> 就是这样特别简单,在这个纯朴的苏海图农村,跟着奶奶还有家里的好多亲人,我们过了一个开心的年,这个年尽管已经在我的记忆里不在清晰,可是这却是我最开心的,而且深深映在脑海里的。没有漂亮的过年衣服,没有精彩绽放的烟花爆竹,没有亮堂堂华丽灯光,更没有特别美味的山珍海味,可是这种年的味道却是再也找不回来了,只有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啥时候看看,就仿佛置身于其中。想念那个红红火火的年!</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