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记忆,达县农业学校的一组老照片,几十年前的面貌

巴山绥定(吴朝应)

<h3>老照片看达县农业学校原貌,一张照片,一段背景,一段记忆,一段故事,老照片可见他的前身和当时的一些背景与信息,随着时间推移可见他的变迁和发展。据资料介绍,四川省达县农业学校,其前身,最早是一九四O年秋创办的&quot;四川省立巴中初级农业职业学校&quot;。任务是培养初级农业技术人才。招收小学毕业生,学制三年。一九四四年秋,学授更名为&quot;四川省立巴中农业职业学校&quot;,除继续招收初农班学生外,始招收初中毕业生,培养中级农业技术人才。平昌兴制建立后,因学校所在地在新成立的平昌县辖区内,于一九四八年初,学校又改名为&quot;四川省立平昌农业职业学校&quot;。至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平昌解放,其间办学十年,先后开办农艺、森林、园艺三个专业,共招收初农13班,518人;高农8个班,297人。解放后,人民政府对旧学校进行了接管、改造。为了加强对学校的领导,将原平昌农校迁往达县专暑所在地,于一九五二年将学校定点在达县北外乡徐家坝,改校名为&quot;四川省达县农业学校&quot;。其任务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肓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等农业技术人才。一九五O年至一九五二年秋,学校归属川北行暑文教厅领导。一九五二年九月一日川北行暑撤销,恢复四川省的建制,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后,学校党支部隶属中共达县地委领导,行政上属四川省人民政府领导,业务上属四川省农业厅和达县专区农业局领导,正副校长均由省政府任命。一九五五年以后,在领导隶属关系上,除学校党委仍属中共达县地委领导,业务上仍属四川省农业厅和达县地区农业局领导外,行政受地区行署领导,由地区行暑任命正副校长。一九五六年、一九五七年两年间,以原农校校舍开办了&quot;达县专区第一农业干部学校&quot;,一九五八年,经中共达县地委报四川省委批准,以原校校舍、土地为基础,创建了&quot;达县大学&quot;(一九五九年更名为&quot;达县专科学校&quot;),一九六二年七月,根据全国高等院校调整精神,省政府决定撤销达县专科学校,继续开办四川省达县农业学校,一九六六年六月,&quot;文化大革命&quot;开始后,学校停课长达六年之久,一九七二年复办,改校名为达县地区五'七'农校,一九七六年十二月,经省委批准,学校改办成达县农业学院,到一九八二年学校再度复名为四川省达县农业学校。在学校党的领导下,行政机构设有:政治处、教务处、总务处、办公室、学生科和保卫科。学校有教职工149人,其中专职教师67人(大专院校毕业的教师57人,占教师总数的85%;大学本科毕业的占教师的53%)。教师中有讲师23人(一九八四年调离学校的讲师1人未计入数),其中有2人是校级领导。教师平均年龄为45.2岁。四十岁以上的教师38人,占教师总数的56.7%。学校的历届毕业生,除少数分配去省外和省内其它地区外,绝大多数分配在本地工作。在完成历年教学任务的同时,学校对省内农业中专、农民技术教育及农广校等教材的编写做出了一定贡献,于一九八一年十二月被达县地区行署评为工农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又被省教育厅、农牧厅、高教局、省科协评为农民教育先进集体。在精神和物质两个文明建设中,由于全校师生职工的共同努力,一九八五年中共达县市委、达县市政府授予了达县农业学&quot;文明单位&quot;光荣称号。2001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由达县教育学院、达县农业学校、达县卫生学校、达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四校合并组建而成。</h3> <h3>达县农业学校校大门。</h3> <h3>达县农业学校平面示意图。</h3> <h3>达县农业学校全貌。</h3> <h3>达县农业学校校门通道。</h3> <h3>1984年,达县农业学校礼堂。</h3> <h3>达县农业学校学生课外活动。</h3> <h3>达县农业学校学生化学准备实险。</h3> <h3>达县农业学校老师在课堂教学。</h3> <h3>达县农业学校学生化学实验。</h3> <h3>达县农业学校学生显徵镜实验。</h3> <h3>达县农业学校阅览室一角。</h3> <h3>达县农业学校果园。</h3> <h3>达县农业学校学生在文娱演出。</h3> <h3>达县农业学校教师编写的部份教材。</h3> <h3>中共达县市委、市政府授予达县农业学校&quot;文明单位&quot;称号。</h3> <h3>四川省教育厅、农牧厅、高教局、科协授予达县农业学校&quot;农民教育&quot;先进集体。</h3> <h3>四川省农牧厅授于达县农业学校中等农校首届学生兰球锦标赛男子初级组&quot;精神文明队&quot;锦旗。</h3> <h3>1981年元月8日,达县农业学院七七级一班毕业留影。</h3> <h3>90年代达川农校牧医九一级二班全体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