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六年级 112班 </p> <p class="ql-block"> 春节是我们中国最重要的传统佳节,春节(别称:新春、年节、天腊、岁首、新年、大年、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由上古时代岁首祭祀活动演变而来,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日期定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p><p class="ql-block"> 正式迎接春节的到来,大多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每天都有不同安排。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不能多相聚,那就让我们一起在过年的气氛中感受传统文化里那浓浓的“年味儿”。</p> <p class="ql-block">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小年祭灶是旧时民间习俗。</p> <p class="ql-block">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民间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家家户户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土。</p> <p class="ql-block"> 农历的腊月二十五,在农村有句俗语叫“赶得上杀猪,赶不上磨豆腐”,意思是磨豆腐要趁早。家家都要做豆腐、买豆腐,取豆腐为“斗福”之意。</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p> <p class="ql-block"> 在腊月二十七,到集市上买鸡是传统,鸡的谐音“吉”,又取吉祥如意的意思,杀好的鸡不能在当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时候也不能吃完,要留下一点,在餐桌上都要有它,这样大吉大利才算圆满。</p> <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七准备了过年要吃的肉类 , 到了二十八这天,就该准备面食了。过去,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做好了十分容易坏,只有发面不容易坏,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时,也是因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p> <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自古民间就有这样的习俗。按老理儿从初一到初五不能蒸馒头和炒菜。谐音听起来像“争吵”,因此就在这一天把年后几天吃的馒头、花馍提前准备好。</p> <p class="ql-block"> 除夕是每年农历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p> <p class="ql-block"> 过年的这些风俗,你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呢?</p> <p class="ql-block"> 年前准备了这么多,那到底“年”是哪一天呢?你知道“年”的传说吗?一起来听一听吧。</p> <p class="ql-block"> 你知道春节有什么习俗吗?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p> <p class="ql-block"> 年三十这一天,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饭。</p> <p class="ql-block"> 年夜饭吃完了,我们一起看春晚节目,你们最喜欢看什么节目啊?我最喜欢看岳云鹏相声表演。</p>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我给长辈拜年,长辈给了我压岁钱,我放在了存钱罐里,要合理消费。</p> <p class="ql-block"> 太谷的美景,请大家欣赏一下。</p> <p class="ql-block">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一个节日,愿我们能将这些饱含浓浓亲情和美好心愿的习俗牢记心中。</p><p class="ql-block"> 最后㊗大家牛年大吉!🐮转乾坤,万事如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