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与乡恋

许沫

<p class="ql-block">作者 许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的元宵节快到了,中秋或元宵节赏月是古今文人骚客,乃至寻常百姓的老话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月圆之夜,也是家家团圆之夜。家家吃元宵,户户挂彩灯,猜灯谜,街上还有舞龙狮……它是中国式的狂欢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元宵节喜庆活动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吃元宵,二是挂彩灯。但这两个特点都是在“正月十五月儿圆”的背景下展开的。试想若是在一个漆黑夜晚过元宵之夜,岂不是大煞风景?所以朗空下那颗金黄的圆月是元宵佳节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灯火如潮明月夜,户户笙歌吃元宵,有灯有月才娱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吃完元宵,站在窗前望着那圆圆的月亮,想起从古至今关于月亮那些美丽动人的传说,为人们平添了数不尽的诗情画意……广寒宫里的琼楼玉宇,美丽的嫦娥仙子舒袖起舞,玉兔捣药……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月亮就有无穷无尽的遐想。听听那些对月亮美好的称谓,什么“金蟾” 、“玉兔” 、“金轮” 、“玉盘”等美好的名称,就会产生诗意的联想。人们把阴柔的月亮与美丽的婵娟玉女联系在一起,希望美人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平安,圆月之夜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亲人的怀念已成了人们的共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看那金黄的圆月,它的形状在一个月里天天发生变化。月初的时候它缺了一半,像一把弯弯的镰刀,称之为“新月”;月中旬的时候它又是圆圆的,像一个金灿灿的玉盘,称之为“满月”;而到了月末,又变成了船状,称之为“残月”。不同季节,不同时期,不同形状的月亮都能给人以想像的空间。如新月如眉,残月如钩,满月如镜;春月柔和,夏月清凉,秋月高爽,冬月冷峻。四季的月亮给人以四季不同的感觉,不论是阴晴圆缺,常看常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科学的发展,天文学家不仅发现了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海洋潮起潮落与航海捕鱼生产有密切关系,而且据说也会引起人们心理情绪发生变化,这从中国古代文人骚客留下的无数关于月亮的诗文中也能找到佐证。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现了李白在月圆之夜思乡的惆怅心理;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写出诗人归心似箭,寄托明月的急切心情;苏轼则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用月亮的阴晴圆缺类比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南唐后主李煜在一个月明之夜,发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感伤与凄楚;杜牧有“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听到这亡国之音,痛心疾首;王昌龄在他的边塞诗中写出“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则写出常年征战的将士们看到月色照到边关城墙上,勾起他们思乡厌战的心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见月触动乡愁,古今相通。“今夜月明人尽知,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月亮撩动人们的心绪,或怀人,或怀乡,或怀物,“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人们将月亮作为载体,以月寄托情思,是人们心理上的共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月亮虽然给人们带来美好和期盼,但对海外的游子们不啻又是一个思乡、恋乡、念亲之物,即便不在异国他乡,对那些离家数载,远离故土,远离亲人,那些常年在外的人来说,怀乡思亲,念乡梓之情 更是触动心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情思缈远缠绵,触动乡愁是古今通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曾多次去海南三亚,住在半山半岛,那里是一个高档的富人区,是三亚最好的地方之一,濒临大东海小东海,到处是椰林、棕榈、奇花异草,高级酒店栉比鳞次,风光旖旎,人们说这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天堂。但我除了欣赏美景,享受舒适的生活条件外,时间一长,我仍然忘不了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情一物,忘不了家中窗外的榆柳,溪边残破的小桥,完全没有乐不思蜀的感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看月引起乡愁,是古今人心理的共同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月亮的魅力,通过诗歌的宣泄,把怀乡的情思,思旧的恋情,用中国式的感情表达方式,抒发人性之美,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创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2.</p><p class="ql-block">作者许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