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45年,先是苏联一举击溃日本关东军,后是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再也无法承受更多打击的日本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是世界人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日本无条件投降消息传回中国国内,神州上下张灯结彩,一片欢腾。但是,在这样一片幸福祥和的氛围中,中华大地上依旧暗流涌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本人投降了,原本一直压在彼此矛盾之上的“民族矛盾”不见了,解放战争,几乎在抗日战争结束的同时就开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1945年8月到1949年9月,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勇前行。期间先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之后通过三次大规模会战击溃了国民党主力,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后,解放军攻占南京总统府,使得国民党政府名存实亡。最后,仅有少部分国民党军队与高官要员,随蒋介石逃往东南宝岛。</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生平有一习惯——写日记。伴随着上世纪与近些年来对民国史料的整理研究,我们发现,蒋介石仅现存的日记,就贯穿了从1915年到1972年这半个多世纪,让人惊奇的是,蒋介石日记的内容不仅全部以楷体手写而成,期间甚至很少“断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在蒋介石逃亡台湾后的几日记中,不乏有对往事的反思,其中他认为,导致他败退台湾的罪魁祸首有此三人。一曰:美国马歇尔;二曰:苏联斯大林;三曰:桂系李宗仁。</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手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歇尔何许人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歇尔,全名“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一位美国知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1901年,他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此后曾两度赴菲律宾担任军官。一战爆发后,他凭借着在一战中的出色表现得到赏识,成为了美国远征军司令“英雄”潘兴的助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战后,世界在暗流涌动中维持脆弱的和平。而马歇尔在这段时间里,被任命为美军驻天津第15步兵团的副团长,在这段时间里,他自学了中文,也就为以后他再度出使中国埋下了原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战爆发后,马歇尔在1939年担任了美国陆军参谋长,为美国在二战中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二战结束后,在美国人的眼中,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可谓面临着一次实现国内和平,迎接自由与民主的历史机遇。但是与之相对的是,爆发内战的可能性,也一直如同一朵巨大的彤云般,笼罩在这个刚刚实现和平的国家的正上方。</p> <p class="ql-block">对此,其实早在1944年,美国驻中国大使就曾飞抵延安,就中共在中国取得合法地位,以及能否与国民党组成联合多党派政府等事件,进行了协商与建议,最终双方达成了《五条协定草案》。当这条消息传到蒋介石耳中之后,蒋介石就改组多党制政府这件事,表示了明确的拒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5年,国共《双十协定》在重庆签署,但蒋介石很快就单方面撕毁协议,派兵攻打中共分布在各地的根据地。眼看中国内战的可能性似乎愈加增强,美国担心,一旦中国爆发内战,会影响美国的在华利益,杜鲁门政府短暂考虑后,急忙派遣马歇尔这位比较了解中国,身份分量也足够的将领作为特使,用以调停国共两党纠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马歇尔赴华就任前夕,杜鲁门明确告知马歇尔他去往中国之后的任务。即说服中国南京政府召开包括有各主要政党的国民会议,以实现多党制与中国统一,此外还要说服双方停止在华北,东北等地的敌对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怀揣着这样伟大的目的,马歇尔于1945年12月20日抵达上海,并于次日于蒋介石会面,22日又与中共代表人见面。不得不说,马歇尔抵达中国之后,还是为国共双方的和平共处做出了许多积极努力的,不仅促成了冲突时两党之间的沟通渠道“三人小组”,也在一些诸如接收投降日军,“军队国军化”之类的国共矛盾尖锐问题上,达成一定妥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这种局面在马歇尔回国述职后不久,就迅速恶化,国共双方再次在华北东北等地展开针尖对麦芒的对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中旬,当马歇尔再度回到中国,国共双方已经在东北真刀真枪地干起来。在这种局面下,马歇尔为了促成双方和解选择向国民政府施压,迫使蒋介石在东北局面占优的情况下,宣布双方停战15天。而这,就成为蒋介石在日记中,埋怨马歇尔是国名党败退宝岛的“罪魁祸首”这一论断的其中一个注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后,马歇尔一再劝说蒋介石放弃军事对抗,反对蒋介石称呼共产党为一切混乱的根源。1946年11月,国民党单方面召开制宪大会,共产党人对这件事表现出极大的愤懑,拒绝承认此次所谓的制宪会议。也正是同一天,周总理拜访马歇尔,希望马歇尔可以为共产党人的安全离开提供协助,马歇尔为了传达期望和平的态度,选择了同意。</p> <p class="ql-block">可是如此一来,蒋介石肯定愈发笃定马歇尔偏向共产党。在这种背景下,马歇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认为中国内战已经无法避免,只好建议美国总统杜鲁门将驻扎在中国的美军,尽快撤离。在1947年1月21日,马歇尔回到华盛顿之后,甚至马上直言不讳地告诉美国政府,可以停止对中国的调停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纵观马歇尔的整个调停过程,作为美国代表的他,在国共之间严重缺乏信任的情况下 的表现,已经称得上尽心尽力,更何况一边给双方“擦屁股”,一边给自己擦冷汗这种心理素质不是谁都有的。但是在蒋介石眼中,马歇尔的所作所为永远显得不合时宜,所以就会将国民党在战场上的失败,归咎于这位美国来的“和事佬”。</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了马歇尔之外,蒋介石认为自己还遭到了来自斯大林的欺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若是谈起蒋介石和斯大林的关系,向前一直可追溯到北伐战争时期。那时的苏联大力援助了包括冯玉祥,郭松龄在内的部分亲苏势力,其中就包括了困于广州一隅的蒋介石。不客气地说,蒋介石北伐军形成战斗与苏联的援助和教导不无关系。当然,北伐胜利之后,蒋介石与斯大林很快就在“中东铁路”归属权的问题上起了争执,为此,苏联和南京国民政府一度断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战结束前夕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强迫国民党签署了让外蒙古独立的协定。消息传到国内,蒋介石无疑被这件事重重打击,他曾这样悲观地感叹:经此一事,国家上下,人心尽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事后,苏联承认南京国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但是,惯会两头下注的苏联,虽然承认了南京国民政府存在的唯一性,却依然在暗中与共产党军队互通有无。伴随着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大量有生力量被消灭,或主动投诚,斯大林很快撕破了他与国民政府之间那层“温情脉脉”的伪装,开始光明正大的援助解放军。这无疑加大了蒋介石身上的压力。</p> <p class="ql-block">桂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在国外势力之外,国民党政府本身也绝非铁板一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电影《决战之后》有这样一段台词,出自众多将领在功德林中,分析淮海战役为什么失败的剧情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段剧情中,宋希濂这样说道:“诸位,大家可都知道,武汉的白崇禧对徐蚌会战冷眼旁观,他甚至希望有人把诸位消灭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身边的其余国名党将领不免追问:“为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希濂当即愤恨地说道:“为什么?道理很简单,我们的主力一旦被人消灭,他白崇禧逼蒋下台的条件就更成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过这段剧情,我们就会发现,这处场景中的台词虽然简单,却无疑说出了国民党内部派系之争的事实。白崇禧是桂系军阀,而桂系军阀的代表人物除了白崇禧之外,还有个李宗仁,两个人一个赛一个的不好对付。而且早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南京政府的中央军与桂系军队就已经互不对付,或者更直接地说,中央军胆敢进入桂系势力范围,一经发现是要挨打的。</p> <p class="ql-block">1946年,国共冲突已经表面化,蒋介石慑于国民党内部某些势力过于“尾大不掉”,选择在国民政府展开所谓的“内务整理”,明里暗里的铲除异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是,那时的桂系军阀已经占据了两广两湖在内的大量区域,又哪里是简简单单一次“内务整理”就能一劳永逸的呢?1948年,伴随着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场上的失利,以及桂系李宗仁受到美国人的亲睐,李宗仁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夙愿”——逼蒋下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失去最高领袖地位的蒋介石,虽然依靠自己的“树大根深”得以“暗箱操作”,但是李宗仁也没闲着,甚至一度想要逼迫蒋介石流亡。对此,蒋介石可谓恨之入骨,将其列入自己败走宝岛的罪魁祸首之一顺理成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尾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问题的出现应该分为内因和外因,蒋介石在日记中的愤愤不平,在后世人看来其实都只是外因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于内因,曾有这样的玩笑之言——民国是什么?民国是一个集几千年中国之大成的国家:假民主,半封建,上下异心,山头林立,军阀各地割据,沿海租界遍地,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形之下尤有四家富可敌国,最大那个叫做蒋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的,蒋介石手中的政府是一个畸形的产物。毕竟他能够在政变中把所有有志之士砍了,只留下一群“聪明的”以投机倒者;他能够炸花园口“救干旱”,烧长沙城“送温暖”,强征税,抓壮丁,以至于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老百姓帮助日本人打击某位汤司令的情况;他能够让他背后的大老板美国都厌恶他,舍弃他。他甚至得罪了全国上下所有阶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蒋记民国”的存在是他失败最大原因。正所谓“微操大师,物流队长”,这大概是同学们眼中蒋介石为数不多的“优点”了吧。</p><p class="ql-block"><b>来源//网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