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们村的历史(三)大湾

麦香牛奶

<p class="ql-block">  大湾者,本村正南之水库也。形状呈圆形,直径约100米。之所以在“湾”前加“大”,是出于敬畏和尊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本村生活的人,对淡水之缺乏必是刻骨铭心。而大湾是当时唯一能够提供淡水的场所,维系着全村人生活所在,能不敬乎?</p><p class="ql-block"> 本村与莱州湾近在咫尺,地下水资源丰富,惜乎全是卤水,抽出即可晒制食盐,淡水在这里弥足珍贵。清朝以前,村民主要靠利渔河(虞河下游过去称“利渔河”)吃水,后来海水南侵,利渔河受到影响,河水变咸,无法饮用。于是清朝初年,村民在村南低洼处开挖小型蓄水湾,打算蓄存雨水,不料竟挖出甜水源头,生生不息,再加上充沛雨水,大湾经常能四季水满,成为村里主要水源。过去胶东之人去北京,路过此地,全靠此湾补充淡水。</p> <p class="ql-block">大湾现在的远景</p> <p class="ql-block">  偶遇大旱之年,“大湾”出水有限,村民饮水受限。1969年,山东省军区独立第一师步兵第三团二营六连驻村种水稻时,军民合作,在“大湾”的基础上新挖“爱民湾”,扩大面积,接存雨水更多,一般小旱之年即可应付。</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70年代,上级关心人民,疏通沟渠,南水北调,峡山水库的水流进“大湾”,一年两次,村里喝上放心水。1980年,村里在湾边修建了过滤池,大湾之水先进入过滤池,再进入百姓家,水质大大提高。1990年,村里重修 “大湾”,面积增大好几倍,便于蓄水。1995年本村通上自来水,结束了吃湾水的历史。同时,峡山水库之水不再进入大湾,遂逐渐干涸,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p> <p class="ql-block">大湾现在的近景</p> <p class="ql-block">  忘不了峡山水库放水的时刻!</p><p class="ql-block"> 接到上级通知之后,全村总动员,青壮劳力提前整顿沟渠,清理杂草和垃圾,并在关键地点放置铁栅栏,阻挡杂草。滚滚浊水自东南而来,水上垃圾杂草一片,到了铁栅栏处,便被阻挡,不多久,铁栅栏前形成了垃圾山,旁边有人用铁耙捞出,以保证水质。老人和小孩则站在大湾周围,欣喜观看大湾之水愈来愈满。有老人站在湾旁,喃喃自语:“今年的喝水又不缺了!”那情景现在回想起来,依旧动容。刚放满大湾的水是不能喝的,需要沉淀几天。每家每户都是在放水前一天贮备好两天的饮用水。</p> <p class="ql-block">大湾南边的公路</p> <p class="ql-block"> 忘不了早晨到大湾取水的时刻!</p><p class="ql-block"> 早晨是一天时间里大湾水质最好的时刻。因此,大多数人选择早晨取水,同时,早晨取水,也不会耽搁一天的农活。那时候,村里每家每户都备有大水缸。我们家有三口大水缸,正屋里有两口,直径有半米左右。天井里有一口超级大水缸,直径约1.5米,当时我一米五左右的身高竟不如缸高。每天家里除了做饭洗衣,还要给饲养的牲口喝水,用水量很大,所以每天必须定时取水,保持缸满。</p><p class="ql-block"> 取水方式是多样的,最主要是挑水。一副扁担,一头一个长钩,挂上两只圆形铁皮桶,放在肩上,吱扭吱扭的走到湾边,回来时,水桶里灌满了水,沉甸甸的,这时要调整好步伐,跟水桶晃动的节奏保持一致,远远望去,两桶水有节奏地晃动着,挑水的人亦步亦趋,就像跳着现在的流行舞蹈,非常优美。不经过长时间的练习,这两桶水是挑不回家的。我就没学会挑水,不是水桶磕着小腿,就是晃动太厉害,把水洒掉大半,并且姿势太难看。曾经挑过几次,后面总是有一群人指指点点笑话我,所以一气之下,再也不挑了。</p> <p class="ql-block">解放军早年大湾旁边设立的观察塔</p> <p class="ql-block">  我常用的方式是推水。我们本地的一种独轮木制小推车,一边放一只塑料的方形水桶(我们称之为塑料鼓子),用绳子捆好。推到湾边,脱掉鞋子,挽起裤腿,走进湾里,拧开盖子,把方形水桶摁倒水里,一阵咕咕响声,方形水桶灌满了,然后拧好盖子,放到车上,推回家去。我力气小,一次只能推两只方形水桶,大人们一般都推四只。我们村有一个大力士,一次能推六只方形水桶,每次在路上相见,我都惊掉下巴。</p><p class="ql-block">还有一种取水方式,我们方言称之为“带水”。就是用自行车驮水。民间多高手,发明这种方式可以申请专利。焊一副铁架,正好挂在自行车的后座上,一只铁架里放一只方形水桶,来回都是骑行,省时省力。我也比较喜欢这种取水方式。不过,那时年纪小,力气不足,加上自行车不好操控,又一次,过一道小坎时,摔了个人仰马翻,胳膊都流血了。大人们不再让我用这种方式,只好专一用推水的方式了。</p><p class="ql-block"> 大湾还是一个全村交流的场所。每天早晨取水时,大人们(主要是男人)打满桶后,并不急于离开,而是几个人一起蹲在湾边,吸一支烟,交流一下种地心得,或是谈论一下感兴趣话题。在朦胧的晨曦中,十几组谈话的人群,湾边传荡着熟悉的方言,伴随着吸烟产生的袅袅烟雾,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过滤池已经变成了现在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一年秋季,几十年不见的大旱来临,天不降雨,峡山水库也无水可放,庄稼几乎颗粒不收,一直未干涸的大湾终于见了底,全村人唯一的水源消失了。大家各自想办法,家里有拖拉机的可以到邻村去拉水。没拖拉机的,家里老弱病残的怎么办?不知谁,在大湾的底部挖了十几个大坑,一夜之间,大坑里竟然蓄满了清澈的淡水,于是很多人守在坑边,用舀子一下一下舀到桶里,过不多久,大坑里又会蓄满水,生生不息。就这样,竟然解决了很多人的用水问题。很多人感叹,真是“宝湾”!</p><p class="ql-block"> 全村人感激大湾,都对她敬若神明,自觉地守湾护湾。有谁家的鸭子偷偷地溜到湾里,马上会有人赶出来。当然,更不允许人们进去玩水,洗澡。有一次,我跟几个小伙伴到大湾取水,一时兴奋,竟然在里面打起了水仗,被附近的一个老太太发现了,撵着我们围着大湾转了三圈,边撵边骂,从此再不敢涉足。</p> <p class="ql-block">大湾南面的养殖场</p> <p class="ql-block">  去年暑假,我回老家,因为太想念大湾,就去附近走了走。大湾里一滴水也没有,里面已经被开垦成了菜园,并且还种上了树,哪里还有一点过去的影子?只有当年的过滤池还在,里面堆满了垃圾,不由得一阵伤感! </p><p class="ql-block"> 听到一个好消息,村里正计划重修大湾,重新规划形状,用石头砌成湾沿,建成村里的风景区。不禁心头一热!如此,真是功德无量! </p><p class="ql-block"> 一天,做了一个梦,漫步在重修的大湾边,绿树成荫,花香鸟语,大湾里一池碧水,波光粼粼! </p><p class="ql-block"> 大湾,我魂牵梦绕的大湾,希望我早日看到你崭新的容颜,希望我的家乡越来越美!</p> <p class="ql-block">梦中的大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