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b>会晒是老挝博胶省的首府,位于该国西北部湄公河左岸,与泰国隔水相望。</b></h1> <h1><b>2012年01月28日<br></b><b> 昨晚我们急急忙忙从泰国来到老挝,入住了这家旅馆。旅馆大门上写有中文,还有邓小平头像,说明中国游客不少,当地与中国的关系也比较密切。</b></h1> <h1> <b>房间很干净,配有坚不可摧的实木大床!</b></h1> <h1> <b>早上6点半,我们就起床出去瞎转了。这里只有一条与湄公河平行的小街,小街的东侧是些小山,看见一条阶梯直通山顶,山脚又是二龙护阶,又一个双龙寺!我们拾阶而上,恰好碰见一群僧人七嘴八舌地从山顶寺院出来,热热闹闹地托鉢化缘去也。</b></h1> <h1> <b> 望着他们背影,远眺湄公河,对岸的建筑正是泰国边防海关。</b></h1> <h1> <b>边关忙碌的一天已经开始了,渡船在摆渡出入境的人们。</b><div><b> 老夫边看边说,昨天之所以当机立断,赶着过境,一是怕今晨过境人多,买不到立刻去下一站的早班车票。</b></div></h1> <h1> <b> 二是怕我昨晚住在泰国那边紧张,因为河对岸的绿房子就是三个月前“湄公河惨案”存放死难中国船员的地点,为此这口岸关闭了很久。的确有点可怕!不是吗?</b></h1> <h1> <b> 望着晨光暖阳抹红的佛塔。</b></h1> <h1> <b>看着双手合十的祈祷,真的很难相信在这样一派宁静平和的氛围中,怎么会有那罄竹难书的暴戾罪恶发生!</b></h1> <h1> <b>别瞧这庙不大,壁画还挺生活,色彩还挺丰富,格调还挺有点西洋味。</b></h1> <h1> <b> 一簇簇炮仗花争相斗艳,美丽而繁茂!</b></h1> <h1> <b>忽然,空中传来直升机的轰鸣,瞬间带来一种紧张的气氛。</b></h1> <h1> <b>我们旅店的老板昨晚就帮我们买好了去琅南塔的头班车票。早饭后我们就提行李在路边等车。10:00点,车上已经坐着两个欧洲人和两个老挝人,打过招呼后,老夫突然发现两个欧洲人在说德语,立刻用德语问候,惊得这对夫妻眼睛立马瞪得贼大,就像天上掉了馅饼,既不可思议,又喜出望外!他们说在这里很多年了,从来没有人和他们说德语!现在居然是一个中国人和他们讲德语!这下可好,两个真鬼子和一个假鬼子对上眼了,哇啦哇啦一路闲扯,聒噪了三个多小时!</b></h1> <h1> <b> 走着走着,德国老先生突然一指车窗外,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回头举起相机就拍了一张。老夫解释说:“那边就是金三角!”</b><div><b> 回来一看照片,那蓝牌指示的方向居然用中文写着——金三角特区!</b></div><div><b> 金三角特区是指位于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边境地区的一个三角形地带。德国夫妇讲了好多当地的故事,由于金三角地处三国边境,三国都是又管又没能力管,制毒、贩毒、杀人一度司空见惯,甲国犯罪,一片腿到了乙国,甲国鞭长莫及,只能干瞪眼.;再加上毒品暴利让权力和罪犯黑白两道勾结……如此这般,这地方不恐怖才怪呢!但据说现在情况有很大改观,发展很好,这里面,应该也有这对德国人的功劳。</b><br></div></h1> <h1> <b> 原来,这位德国女士是德国政府应老挝政府请求派来的一位农业专家,几年前就到老挝琅南塔省来帮助当地的农民,包括考察当地的气候、土壤、水质,建议种植什么农作物等等。据说金三角一带多次禁毒,多次失败,就是因为禁止种植罂粟后,农民找不到别的生活出路,只得重拾旧业……她来,就是为了协助解决这个难题,她辛辛苦苦、认认真真地工作,这两年终于看到了希望,感到很值得,很骄傲。</b><div><b> 这期间她丈夫来探亲,这位退休建筑师没想到自己很快就喜欢上了这块土地,生性活泼的他和当地人打成一片,还帮当地人设计盖房子,我们身后的这栋木结构小楼就是他的杰作。现在小楼是民宿,又干净又便宜,可惜我们来晚了,没住上。</b></div></h1> <h1> <b> 到南塔后,聊起了我们下一步的行程,听说我们直接坐大巴去琅布拉邦,他们立刻建议一定要走一段水路,风景好,我们肯定喜欢,不可错过。为了帮我们搞清路线,他们找出地图,哪里上车,哪里换船,一站一站全部用德语详细标注,最后把地图叠好交给我们,热情得绝对一塌糊涂。</b></h1> <h1> <b> 然后我们住到德国人推荐的住处,又去品尝了他们一再推荐的饭馆,吃他们眉飞色舞介绍的美食——“烤鸟”和“风”,端上来一看,嗨!就是烤鸡和粉(米粉),草编筒筒里是软糯喷香的江米饭。</b></h1> <h1> <b>南塔是个小镇,才1500人,南塔河绕镇而过,灌溉两岸肥沃的土地,主产稻米,有铜矿。</b><div><b> 餐后觉得时间还早,我们租了自行车,没多想,就上了一条35公里的环形路,其实当时已经下午4点多,太阳虽然还挺大,但时间并不富裕。</b></div><div><b> 河中有孩子在游泳。</b></div></h1> <h1> <b>两个小家伙还生了堆火,烤鱼还是烤玉米棒子?童年总是快乐的。</b></h1> <h1> <b>骑行真是挺舒服的事。</b></h1> <h1> <b> 道路非常平坦,几乎没有什么车。</b></h1> <h1> <b>孩子见我们照相,立刻摆起“泡斯”。</b></h1> <h1> <b>这还在1月份,田里的稻子就一扎高了,可能是三季稻,至少两季。</b></h1> <h1> <b> 远山重叠,稻田齐整,相映成景。</b></h1> <h1> <b> 影子在拉长,日头在西下,我们惬意地骑行在希望的田野上(实际上,很快就不惬意了)。</b></h1> <h1> <b> 簸米</b></h1> <h1> <b>夕阳让群山展现出妩媚的层次。</b></h1> <h1> <b>金色的田野,金色的牛。</b></h1> <h1> <b>“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太阳一落山,天忽地就暗了下来……此时我们已无心恋战,沿着没有路标的路使劲地往前赶。</b><div><div><b> 天黑了,天全黑了!路上没有灯,也变得“深一轮子浅一轮子”地不平起来!多亏,多亏罗某出发前不知怎的闪了个年头,英明地在兜里踹了个头灯。车前的七八米是照亮了,但无尽的黑暗依然像张开的大嘴无情地吞噬着我们。一丝无名的恐惧掠过心头,这路对吗?只觉得驻地在山边上,看着远山想起有句古语“见山跑死马”还有多远啊!今晚多半要歇菜了!</b></div><div><b> “环形路,不会错!”罗不断地给我打气吃定心丸。其实,我知道他的心里也在打鼓,只是故作镇定而已。话说回来,不如此,又能咋样呢?!我们硬着头皮,骑啊骑,骑啊骑……“远处有灯光,路没错!”罗突然喊道。晚上8点,我们平安地回到了驻地,这一圈兜了近4个小时!我忐忑的心平复下来,真是万幸啊! </b></div></div></h1> <h1><b>1月29日</b><div><b> 按德国夫妇的推荐,我们改变了原有的行程,早上坐上了去南Q的汽车。没想到车上居然客满,好在司机用几袋大米码放出两个“雅座”,我们才有了安身立命之所。</b></div></h1> <h1> <b> 我坐一袋竖放的大米上摇摇晃晃熬了7个多钟头!</b></h1> <h1> <b>这些人不知为什么要露宿路边,和他们比,我感觉很满足。</b></h1> <h1> <b>路边的棚摊正在卖春笋——我和熊猫同志的最爱。 </b></h1> <h1> <b> 屁股底下的大米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坐熟了,汽车终于到达一个叫南Q的小镇,放眼望去,山青水秀。</b></h1> <h1> <b> 别看远在深山,凭借是水陆交通要道所在,小镇还有几分热闹。</b></h1> <h1> <b>枯水期,江心露出许多沙洲。</b></h1> <h1> <b>江边码头,明天由此出发。</b></h1> <h1> <b>旅馆临江而建,视野颇佳。</b></h1> <h1> <b>我们住在第四个房间。说起来真是万幸,由于我们没有预约,前台一直说客满无房,然而就在我们绝望之时,老天帮忙,有一个预约者来不了了。唉,真是没办法,好人咋总能化险为夷呢?!</b></h1> <h1> <b>这里基本都是欧美游客,真没有想到在这大山深处居然还有这么安逸舒服所在。我们必须好好休息休息,犒劳一下自己,好好吃一顿,不然,怎么对得起大米上7小时的劳顿呢!</b></h1> <h1><b>1月30日</b><div><b> 当地姑娘的清晨这样开始。</b></div></h1> <h1> <b>天然小港湾。</b></h1> <h1> <b> 在桥上看见一条半尺长的蜈蚣,我正举相机要拍照,突然一个欧洲老者啪的扔了一支笔在蜈蚣旁边。噢,这位定是一位摄影高手,这是在拿笔给我做比例尺呢!谢谢啦!</b></h1> <h1> <b> 扎堆休息,等待出发。</b></h1> <h1> <b>这老豆角可没嫩豆角好吃,但一定更耐吃。老挝人民的日子还得省着过。</b></h1> <h1> <b>从小就被生活压完了腰。</b></h1> <h1> <b> 码头售票处手写的船票价目表。我们到琅布拉邦是第25站,最远的,120公里,110000吉普(约76.5元)。</b></h1> <h1> <b> 怕人多买不到船票,我们早早就提着箱子来到码头,没想到票开船前才卖。于是老夫决定到江水里去游泳。他把鞋脱在岸边下水了,注意是一双鞋!</b></h1> <h1> <b> 得意的游到对岸,挥手致意!</b></h1> <h1> <b>当他玩够了,游回来时发现只剩一只鞋了。可能有船经过激起浪花,另一只鞋玩冲浪不见了影。是啊,谁规定你玩,别人不能玩啊!</b></h1> <h1> <b>老夫狼狈不堪地走回来,眼看就要开船的时间(11:00)容不得他懊恼,他就光着一只脚,侧棱着跑到码头市场,好歹买了一双凉拖,凑合着上路了。鞋还是旧的好,这新鞋很快就把他的脚磨破了,让他吃了苦头。</b></h1> <h1> <b>买好了船票,准备上船</b>。</h1> <h1> <b> 一条小船坐十几个人,外加下面这位不速之客。</b></h1> <h1> <b> 在最后一排坐下后,我总觉得有点异样,突然发现我座位后面的货物堆里居然有一只尺把长的豚鼠,真有点吓人!它被栓住一条腿,虽说过不来,一路上都在抓呀,挠呀,不消停!</b><div><b> 好在一路景色宜人。</b></div></h1> <h1> <b>山重水复。</b></h1> <h1> <b>盘根错节。</b></h1> <h1> <b>悠闲自得。</b></h1> <h1> <b> 天伦之乐。</b></h1> <h1> <b> 红棉树艳挂枝头。</b></h1> <h1> <b>绝壁挂绿。</b></h1> <h1> <b> 溶洞古迹。</b></h1> <h1> <b>一网下去,收获几何? </b> </h1> <h1> <b>赏景有时也会被打断:</b><div><b> 正值枯水期,走到水浅的地方,游客会被要求上岸走到前面水深的地方再上船前行。常常要趟过齐膝深的泥水......</b></div></h1> <h1> <b> 拎鞋上岸后再穿上走,</b></h1> <h1> <b> 穿灌木丛。</b></h1> <h1> <b> 翻篱笆墙,有时走得还不近。</b></h1> <h1> <b>不过有风景如画的喀斯特地貌一路相伴,谁又在乎这些呢?更不用说这上上下下的也蛮有趣哦!</b></h1> <h1><div> <b> 我们的船靠岸了,我们的游江之旅结束了。不过这并不是琅布拉邦的正式码头,只是据说这里离住宿的地方近,于是我们提着箱子,呼哧带喘,费劲吧啦地爬上高高的台阶......<br></b></div><div><b> 琅布拉邦,我们来了,你做好迎接中国尊贵客人——老夫老妻的准备了吗?</b></div><div><b><br></b></div><div><br></div> <div><div><br></div></div></h1> <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