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滴水中看波澜壮阔,从一碗汤里读薪火相传 | 话剧《长安第二碗》食客盈门

xahjy

<p class="ql-block">2月22日傍晚,华灯初上,灯火阑珊。话剧《长安第二碗》作为西演·西安话剧院新春演出季亮相的首部作品,继续在新城剧场上演。当它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后荣归故里时,长安的观众依然用他们最真挚的期待和最热烈的掌声迎接着这部唱响了时代长歌和熬制了中国味道的舞台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话剧《长安第二碗》是春之声的先行舞曲,是牛年欢畅喜宴的头道佳肴,那新城剧场就是座陶冶情操,抚慰心灵的城堡。</p> <p class="ql-block">墙壁上的一幅幅剧照吸引着观众的眼球,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令人目不暇接。面对记者的镜头,观众表达了对《长安第二碗》的期待,从他们的眼神中,能读懂一种叫做自豪的东西——华夏文明,代代传承,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当晚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也前来观看了《长安第二碗》,西安话剧院院长任雪迎向他介绍了焕然一新的新城剧场。看着一幅幅经典的剧照,肖云儒老师非常激动,他对西安话剧院的历史、创排的剧目和老一辈艺术家的故事都如数家珍。他对任院长一一讲述着过去,也十分看好西安话剧院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大幕拉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五行八作的故事由此展开——从粮食紧缺、用称分馍的艰苦日子到用上紧俏的黑白电视和凤凰大链盒;从西郊化工厂爆炸的警钟长鸣到北京奥运会的举世瞩目……</p> <p class="ql-block">观众们沉浸在剧中,充满时代感的道具、台词把他们拉进岁月的沧海桑田。人生的兴衰际遇,起落沉浮,都浓缩于这一普通家庭的生活历程当中。</p> <p class="ql-block">人间至美是团圆,人间正道是沧桑。秦存根用40年时间把“长安第二碗”从破砖烂瓦“升级”成仿唐的高楼大厦。</p> <p class="ql-block">他一生诚信——秦存根曾教育儿女:“你祖爷爷有句话说得好,开馆子置办吃喝,要像奶奶给孙子吃偏碗饭。长安第二碗的秘方其实很简单,就是像我们那辈人孝敬老人,像你们这辈人溺爱孩子一样,拿心去伺候顾客,那就没有开倒灶的铺面。”</p> <p class="ql-block">他永远谦虚——秦存根说:“人家回民兄弟的羊肉泡才是天下第一碗,老秦家叫第二碗已是高抬啦!别老在名字上做文章,要给人家把食材食料弄好,这才是开馆子的真功夫!”</p> <p class="ql-block">秦存根所坚守的诚信、勤劳、谦虚、公平就如葫芦头经久不变的香味一样,是家庭美德的主心骨,更是赋予子女们的后天基因,早已融入到他们的生命体验中。放眼历史长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这样祖祖辈辈口口相传到今天,烙在每个华夏儿女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台词触动心灵,情节戳中泪点,观众们看得入神,看得心颤,他们的家国情怀已深深地融入到话剧《长安第二碗》里。</p> <p class="ql-block">背景中西安版图的不断扩大,熟悉的旋律与光影线条交织成《长安第二碗》荡气回肠的一幕幕。舌尖上的葫芦头和心尖上的浓浓乡愁,都化作谢幕时此起彼伏的掌声和不断挥舞的双手。</p> <p class="ql-block">曲终人未散,观众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们说:</p> <p class="ql-block">《长安第二碗》中含着世间最温柔的情感和最宝贵的东西,把陕西文化和中国特色传递到观众面前,让人们感受到了平凡的伟大和中华美德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春风送暖,万物更新。这部用葫芦头泡馍上接盛唐气象、下接人间烟火的“高汤话剧”在千年古都“食客”的一片喝彩中圆满结束了“新春演出季”的三场演出。</p> <p class="ql-block">2月27日——3月3日晚19:30,话剧《路遥》将接档“新春演出季”,给你文艺的生活再增添一笔励志!</p> <p class="ql-block">未来新城剧场还会有更多的剧目与大家见面,让我们拭目以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