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太极拳“体”和“用 ”的理解

一生一太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体”和“用”是一对孪生兄弟 ,不可分开,无论是从技击、养生、日常工作,甚至是人类生活,都离不开“体”和“用”。它们像一对孪生兄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体”才有“用”,有动才有感觉,有动才有体会,有动才有效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体”为“用”。“体”就是练武当中的动作形体 ,也是我们常说的 “手眼身法步 ”,就是拳架,也是练武的动作标准和动作规则及基础,通俗地说,就是练武时身法腰腿灵活的基本功 ,盘拳架正确的基本功,招法熟练自如的基本功,各种练功方法的基本功。没有“体”就没有“用 ”,要想练好武功,“体”都练不好哪来的“用”呢?说句武行里的话,就是上下相随,也是内外三合,在正确、协调、自然的条件下,合就是“体”,有效的位置,有效的技击就是“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太极拳是中国武术门类的一个拳种,既然是拳,就有它练拳的规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真功夫是骗不了人的,老一辈武术家们保留下来的各种珍贵实用的练功方法及招法为“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刻苦训练,把师父教我们的练功方法练到自己身上为“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练拳时东倒西歪 ,前伏后仰 ,出腿出脚 ,脚底下拌蒜,上下身法不相随,不自然,全身上下不协调,动作僵硬 ,练拳时拿劲做作,不管是练武,还是因养生而练太极拳,如果不谈“体”,那就谈不上“用”,因为“用”就是实战,“用”就是技击,“用”就是对打,“用”就是工作和生活,从武术技术层面上讲,如果没有良好的武术基本功,没有身法的灵活,没有正确规范的拳架,没有熟练的拳架招法,没有上下相随,没有顺其自然的协调一致,任何违背人体运动的结构,违背运动原理的规律,违背太极拳的拳理拳法,违背在盘拳过程中,在技击中的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违背一代宗师所讲的出手有名,出手到位,那么,在武术竞技当中只能被动挨打,自然就没有了″用"武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平时我们说的养生,就是以健康为“体”快乐生活为“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出好成绩为“体”,为国家、为自已的事业做出的成绩为“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再说的大一点,不论我们做什么事,只要是认真努力学本事,虚心就是"体",学到真本事是“用"。七个不服八个不份儿,谁都看不起,炫耀夸大自己并胡编乱造 ,你的“体”就是瞎“体”,你的“用”也是骗人的“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当年,一代宗师杨露禅在京城比武时表现的“手眼身法步”灵活的身法及招法,进退神速,虚实莫测 ,身如猿猴 ,手如运球,犾太极浑圆一体 ,手捧太极振环宇,胸怀绝技压群英的功夫就是武术中的“体”,“手眼身法步”这五个字,字字都是分量十足的真功夫,如果能练到自已身上,尤其是在关健时刻,那就说明“用”派上用场,这就是“用”的真正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真功夫不是吹出来的,不是异想天开想出来的,不是靠吃祖宗饭吃出来的,更不是编出来的,只有靠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正确灵活实用的练功方法,“用”才能在自己身上充分体现出它的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总之,“体”对于武术和太极而言是非常重要和有“用”的,它几乎会影响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无处不在。正确的理解“体”和“用”,不仅会给我们习练太极拳带来一些启示,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便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吕北平写于2021年2月春</span></p> <p class="ql-block">吕北平,中国武术六段。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杨澄甫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协会北京太极拳协会会员。国际武术一级教练。传统杨澄甫氏太极拳高级教练。邯郸杨澄甫氏太极拳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国学文化传承委员会委员。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世界武术八段。第三届世界武术大赛最佳组织奖。第三届世界武术大赛最佳贡献奖。</p><p class="ql-block">我从7岁开始习武,20岁开始教拳至今,先后在全国各地及国外传授杨式太极拳及中华武术近50多年,太极拳受益者,达到上万人。</p><p class="ql-block">个人多次在国际武术大赛、世界武术大赛荣获,金牌21块,银牌9块,铜牌3块。并带领弟子及学生,在第四届世界武林大会暨第三届世界武术网络选拔大赛荣获金牌52块,银牌48块,铜牌12块。</p><p class="ql-block">曾在国家级“中华武术”刊物上发表《浅谈杨氏91式太极拳的手眼身法步》、《传统杨澄甫91式太极拳的价值探析》、《杨澄甫传统91式太极拳的练习方法》《浅论“腰胯”在传统武术、太极、技击中的作用》《浅谈站桩》等论文,并在网络上公开发表了大量探讨太极拳养生的文章。</p><p class="ql-block">被邯郸市杨澄甫式太极拳学会授予突出贡献奖。</p><p class="ql-block">曾荣获中国当代武林人物评选活动“武林名家”、“传统武术优秀传承人”、“武林百杰”,及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人物称号。</p><p class="ql-block">个人事迹被国家《一带一路走向世界的中华名家》、《中华武术》创刊三十五周年大型画册、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人物杂志、武魂武道杂志收录。</p><p class="ql-block">2016年由中国邮政总局、中国邮票总公司面向全国发行了小版张珍藏版"吕北平武术个人邮票"一套。入选中华武术杂志“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人物”。</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当代武术家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画册活动中,荣获“中国当代武术家”称号。</p><p class="ql-block">北平太极养生热线:1390112156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