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从思维导图入手,抓思维能力训练,落实“语言运用”。

<p class="ql-block">叶圣陶曾说:“语文,即口语和作文,一个是口头语言运用,一个是书面语言运用。”语文教学,应落脚于“语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表述:“语文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门学科”。 于永正老师把这句话定义为《语文课程标准》的中心句,并且引用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老师的定义:“语用”。</p><p class="ql-block">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语用”?恐怕还要从抓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斯大林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思维能力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水到渠成,自然就能言善辩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会越学越聪明,而不是“书呆子”了。</p><p class="ql-block">本学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将思维能力训练纳入其中,引导学生画思维导图,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p> <p class="ql-block">一次考试,班上一小男孩作文写跑题了,我问他为什么会写跑题?他用很小的声音说:“作文题目读不懂。”我很吃惊:教书这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而且是六年级的学生。六年级学生,竟读不懂作文题目?值得身为人师的我们反思:五年多来,该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训练为什么没有跟上?在教学中又应该如何改进?在语文教学中纳入思维导图,经常性地给学生布置一些画思维导图的作业,应该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p> <p class="ql-block">什么时候给学生布置思维导图的作业呢?</p><p class="ql-block"> 可以是在课前预习时,让学生预习课文后,根据他们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画一画,画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从其所画的思维导图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预习情况。</p><p class="ql-block"> 也可以在一篇课文上完之后,再让学生画思维导图,以检查学生对基础字词、课文内容、思想感情、写作方法等掌握得如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还可以在课外阅读时布置画思维导图。在教学生如何画思维导图时,我就给他们看了别的孩子读完《三国演义》、《射雕英雄传》后所画的思维导图。每天课外阅读一小时,不能只成为一种号召,更应该成为每天的一种行为习惯,付诸行动。如何检查?每天写读后感、摘抄好词句?肯定不行,时间长了孩子们会对课外阅读没有了任何兴趣。偶尔布置一下还可以。此时让他们画思维导图,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复习时也可以安排学生分单元画思维导图,在本学期我就对此作了尝试,并在本学期快结束时,上了一节这样的复习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本单元选取某课或某个知识点,画思维导图,课堂上先在六人小组内交流,最后由各组选一个优秀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整节课,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放手让学生去展示、去交流。课后六年级语文组老师们肯定了这节课。我班学生郭晨阳下课后也说:“希望以后能经常上这样的课。”</p> <p class="ql-block">很多时候,当老师的我们都会抱怨:这个题讲了那么多遍,为什么学生还会错?甚至考试时考到了原题,仍有不少学生丢分,此次六年级语文考试后分析卷面,不少老师就有这样的感叹。</p><p class="ql-block"> 其实,老师一节课讲了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真正学到了多少。这就需要作为老师的我们,充分调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而不是一节课下来,作为老师的我们,关心本节课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该讲的几个知识点是否讲了,至于学生实际掌握多少,老师却并没有太多去关注,导致出现“心中有教案、眼中无学生“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目前,在六年级教师团队中,已有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开始使用思维导图了,这的确是一个可喜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记得去年在开办思维导图社团时,我给孩子们讲了毛主席“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历史故事,告诉他们:这就是思维的力量,中国革命的历史由此而改变。</p><p class="ql-block"> 作为老师,让我们重视思维能力训练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说话时定能妙语连珠,写文章时必定妙笔生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