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教评一致性”的重新认知

菊子

<p class="ql-block"> 昨天天气很好,气温回升严重,就像我们突然被召集培训的心情,小热了一把。 </p><p class="ql-block">  上午聆听了来自昌乐县宝通中学的王洪春校长的关于《评价任务的设计》的专题报告,对“学教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似乎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下午孙校长的培训更加深了我对这一教学理念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一直觉得这个教育理念的名字是“教学评一致性”,“ 教”在前面,听完报告我才明白,原来应该是“学教评一致性”,是“学”在前面,汗颜,怪我听讲不认真。 </p><p class="ql-block"> 其次,我们一直在说“学生为本”,“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把学习的自主权留给学生”等等,说归说,我一直是懵懵懂懂的,该怎么教还怎么教,我依然是课堂的老大,学生就得听我的。课堂如此,备课那就更不用说了,我把知识点、重点、难点讲明白了,处理好了,似乎就万事大吉了。在备课中想的一直是“这节课要讲哪几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该怎么讲”,现在看来,我的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不恰当的。我们要转变观念,从“教什么怎么教”转变为“学什么怎么学”。 </p><p class="ql-block"> 从下午的实战比赛中,我体会到了这一教学理念的几个具体的操作点: </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课标分析。与一般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只需要照着教参摘录课标不同,备课前,我们需要做课标分析,对课标进行分解,尽量说清楚两个问题:“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说实话,这一步很难,因为我们以前备课几乎没有费脑筋去思考过这两个问题,要说清楚,必须对课标有更深刻的理解,这就得学会课标分析的技术。根据王校长教授的方法,我也绞尽脑汁地把课标分析了一遍,努力让自己在思想上扭个弯儿,从思考“我要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转向“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虽然有些绕,但是感觉自己一下子明白了一些东西。</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学情分析。以往的备课,学情分析这一块儿大多笼统模糊、大而空,几乎都是老师的“意识流”,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套话。现在的“学教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提倡量化分析,通过学生的说、做、演,精准地了解学生现在的学习水平,作为新授课的起点,当然也是老师授课的根据。在学情分析这一块,我想到了一个词,“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爷爷说的,感觉很有道理。只有真正去“调查研究了”,才能真正地把握学情,也才能真正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老师就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公仆”,这样的学情备课才有指导意义。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的做法过时了。</p><p class="ql-block"> 第三个,学习目标的叙写。以前写学习目标,就是照着教参摘录一下,现在这样显然是不行了,在抄写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思考一下,每一个学习目标力求清晰具体,用专家的话说就是“可观可测”,学习目标的作用也不再是单纯的指导教学了,它还告诉我们这节课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甚至通过哪些途径学习都有具体的指导步骤。这样的学习目标精准地反映了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是教学设计的灵魂,也是学习的中心和终极目的。</p><p class="ql-block"> 所以,王校长和孙校长的“逆向思维”的说法就太明白了。</p><p class="ql-block">  第四个,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类型的学习内部条件设计相应的学习外部条件。所以,教师要在充分认识学生学习心理发生过程的基础上,针对学习发生的每个具体环节设计相应的教学。那“学教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上就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为学设计教”。就是把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落实到教案上,带到课堂里,由“殿堂”走向“原野”。具体的操作过程需要我们下功夫,当然这肯定是一个很不愉快的思考过程,叙写过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但时代在进步,教育理念也必须与时俱进,否则我们“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教育初心就变味了。 </p><p class="ql-block">  教研教改的路,漫漫兮,任重而道远兮,我辈只能迎头向前,没有退缩的道理。</p> <h3>小随笔,及时记录心情和认知。</h3>

学习

教学

学生

课标

备课

学情

一致性

理念

设计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