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拆弹专家,还是定时炸弹?——《拆弹专家2》再刷

跟着郭老师观影读书

<p class="ql-block"><b> 打乱时间线的叙述</b></p><p class="ql-block"> 一部好的电影多半要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打乱时间线的叙述是一种很好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之前跟老头子去电影院看过了,这次陪闺女看,当屏幕上出现“五年之后”,教统局爆炸后,闺女问我:妈妈,他怎么了?我问她:屏幕上刚才出现的字看到了吗?闺女说:五年之后。我说:对呀。闺女接着问:他变了,为什么呀?</p><p class="ql-block"> 对了,这就是打乱时间线的妙处——让观众心生疑窦,看得更起劲。</p><p class="ql-block"> 后面的剧情里,一度让人觉得他真的是在执行任务,但是陆乘风的洞察力和剧情走向又会让人觉得有可能陆乘风真的黑化了。</p><p class="ql-block"> 接着后面还有一个“七天之前”,也是既是揭秘,又是推动情节发展,让最终陆乘风的转变顺理成章。</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打乱时间线来叙述,效果同上。</b></p> <p class="ql-block"><b> 关于人性</b></p><p class="ql-block"> 边看电影边思考,让陆乘风一次一次改变的究竟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他第一次变化——黑化,是因为他的努力被否认了。这个调离安排的出发点其实是好的,是对他的一种保护,只是他因为受伤后心理变化,接受不了自己由拆弹专家突然变成一个废人的事实。这种转变太正常也不过了,太真实太残酷了。</p><p class="ql-block"> 在爆炸中受伤失忆,然后忘记了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依靠庞玲成为一个“卧底”,完美的完成第二次变化。</p><p class="ql-block"> 如果就这样直至结束,未免太过单薄。一个拆弹专家的分析推理能力有点太一般了。所以,当陆乘风看到屏幕中自己的家被封锁了,而这个家跟庞玲带他去的家不同时,他的微表情显示,他知道了庞玲在骗他。所以他把追踪器——手表也一起放进屏蔽信号的袋子里。这个变化特别符合陆乘风之前的黑化性格。其实这时候,他也没有完成恢复到之前黑化的状态,还在纠结吧</p><p class="ql-block"> 如果这么演下去,那么开篇就极力打造的乐于救人的人设就立不住了。那么他最后转变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本性是善良的,他的黑化是一时的,也许那就是一次错误的选择,当他再一次面临选择的时候,因为冷静了,因为有了朋友的帮助,因为亲眼目睹朋友战友的经历,他最真实的内心觉醒了。</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大概是影片最想传递的——人性本善。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了错误不可怕,改了就好。是不是解读得很俗。但是,有可能是要付出代价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不就是一个人的成长吗,年少轻狂,自以为天下第一,然后遇到各种困难,可能被误解,可能犯错误,然后在真实的生活中,在亲友的帮助下,认识到了问题,付出一定的代价,真的成长起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不知道算不算过度解读。</b></p> <p class="ql-block"><b> 老港片时代</b></p><p class="ql-block"> 刘德华和刘青云是我们这一辈人的记忆。还有古天乐、张家辉。。。。</p><p class="ql-block"> 我们也是看着这些影帝们从一脸胶原蛋白,到中年大叔,到现在一脸褶子,岁月不饶人。曾经的视后们渐渐淡出视线,而这些影帝却依然活跃,他们的演技不仅仅是影帝级别的,简直登峰造极了。我们要感谢他们还活跃于台前幕后,要不然我们的少年青年时代就真的找不到了。</p><p class="ql-block"> 港片有很多类型,最常见的目前依然有作品的大概就是警匪片了。我们的这些影帝们哪一个不是既演过黑社会,又演过警察。他们的成长之路大比率是:黑社会小弟——黑社会大哥——警察。(这里的警察泛指重案组,缉毒组,消防员,廉政公署等等一大堆。)</p><p class="ql-block"> 我闺女记住古天乐和刘青云就是因为《逃出生天》,她亲切的称他们为“消防员兄弟”。</p><p class="ql-block"> 但是港片的警匪片,又不单单是警察抓小偷,那就太无趣了。</p><p class="ql-block"> 首先,影片里面会出现兄弟情,战友情,爱情和亲情。而且不会扰乱剧情主线,出现得恰到好处,却又不可或缺,绝对的辅助。如果把这些情节抽掉,你会发现这些港片就没有温度了。</p><p class="ql-block"> 既然是警匪片,永远不会少的就是——卧底,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会有这么多卧底,反正我是从港片里知道有这样一批人的。印象里,几乎每部香港警匪片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卧底这类人。我记得有个片子还介绍过香港的卧底数量,老么多了。</p><p class="ql-block"> 其次,影片里都会有追车,追人,巷战,枪击,爆炸等等精彩的场面,追汽车,追摩托车。。。。商场里追人,街巷里追人,马路上追人,海上追人。。。。炸大楼,炸汽车,炸船,炸厂子。。。。只要你能想到的,都能演出来。曾经的港片的导演们都有自己擅长的点,比如尔冬升、杜琪峰、吴宇森等等,他们的风格很突出,我想也正是因为如此,离开了香港,离开了港片,他们似乎就没那么厉害了。</p><p class="ql-block"> 第三,最早知道有“黑社会”这个词,就是因为看港片,就感觉香港好可怕,大街上就打起来了,但是也不是一直打,会有温情时刻。所以把上面两点巧妙的糅合也是港片的一大亮点。</p><p class="ql-block"> 都说港片没落了,其实不是没落了,而是时代变了,社会安定了,老套路走多了,总会厌倦的。所以,港片的特色要延续,但是一定要有创新。毕竟现在的孩子跟我们不一样了。我们还会为自己的情怀买单,现在的年轻人怕是不会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最近几年的很多系列都不错(例如《反贪风暴》《杀破狼》《使徒行者》等等),只是港片需要新生代导演和演员啊,迫切需要!</p> <p class="ql-block"><b> 当影帝遇到影帝</b></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批用生命在演戏的人。倒不是说他们演戏会有生命危险,而是他们的表演真的不像演。</p><p class="ql-block"> 他们大多活跃了二十年以上了,刘青云对我最早的记忆是《大时代》里的方展博,刘德华大概是给周润发当小弟的某个片子了,然后是古天乐给刘德华当小弟。。。。。</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不停地演,这极其符合“一万小时定律”。他们现在的演技都成精了。</p><p class="ql-block"> 在《拆2》 中,德华有很多锻炼健身的镜头,我想那不是在拍电影,那应该是他们的日常。六十岁的人了,如果不是坚持锻炼,身材如何会不走样,背如何会不塌,跑动如何还会像年轻人。街巷追击那场,从高处跳下来,接着一瘸一拐地跑,要不要这么真实,我都是看惯了主角飞檐走壁绝对不死不伤了,你跳下来就瘸了,这就是影帝吧。</p><p class="ql-block"> 如果演员需要走位,需要酝酿感情,那么影帝们戏不仅仅在跑动,戏都在脸上。如果你仔细看,你会发现影帝们眼睛里都是戏,可以是狠辣的,可以是温暖的,可以是难过的,可以是害怕的,也可以是婴儿般澄澈的。</p><p class="ql-block"> 不仅仅是眼神,嘴唇的形状,眉毛翘起的程度,甚至皱纹里都是戏。这是微表情,需要入戏,需要揣摩的。我记得曾经看过一个节目说,人脸上的肌肉群会参与每一个表情,你皱眉,你笑都需要很多肌肉和神经的协助。你看影帝的戏,都在脸上,不需要有台词,不需要有身体,不需要有动作,光看脸就足够了。</p><p class="ql-block"> 这些影帝真的是中国演员们好好学习的榜样啊!</p> <p class="ql-block">  香港的警匪片不仅是影片分类里的一个标签,它更应该成为永久的经典。</p><p class="ql-block"> 港片也不应该成为过去某个时代的标签,它应该在创新中找出路,越走越好。</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赶上电视里演《陆小凤之绣花大盗》,换台的时候看到,一看影片质地和演员就知道是邵氏的片子。意外的是,闺女竟然津津有味地陪我看完了。然后片尾出现“邵氏出品,必属精品”的字幕,闺女问:妈妈这是什么意思?我说:就是邵氏这个电影公司拍的片子,都特别棒。闺女说:那么厉害啊。是啊,那时的片子现在看未免简陋,但是那个时代能打出这条口号,敢打出这条口号,得有多么大的底气啊。</p><p class="ql-block"> 希望港片能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