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冈仁波齐》

楚农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0, 82, 255);">序:</b><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电影是每个人成长路上的界碑,想起某部电影很自然地就想到某个时间的自己,想起当年的某个人或某个地方,可以追溯很多难忘的时光。电影是传递内心的一种表达方式,好的电影总会激起人强烈的共鸣,也常常令人感动不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0, 82, 255);">关于电影《冈仁波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0, 0, 0);">&nbsp;&nbsp;&nbsp;说起电影《冈仁波齐》,真是个偶然,一个很少关注的微信群发现了不经意的链接,因为看到冈仁波齐的名字便点开了。知道冈仁波齐是比较早的事了,当时因为看了仓央嘉措的诗集,一时兴起虔诚地写了首《天边》的小诗:你是紫外线穿透的精灵/皮肤黝黑/牙齿雪白,我是低海拔攀来的路人/眉清目秀/弱不禁风,青稞酒/白哈达/喇嘛庙/屋檐下的姑娘/闭目养神的狗,一抬手就抓到了云角/蓝天/恰好在我的头顶/迎面的山/还覆盖着我少年时飘下的雪,你是我闻过/却从未踏上的路/冈仁波齐/你是迷途的灵魂/最后觐见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天边》这首小诗是2016年9月写的,现在看起来自己也觉得好奇,想想能有这份情结倒是难得。2017年6月《冈仁波齐》上映,不知道当时宣传的力度太小,还是因为工作太忙的缘故,直到两年后的2019年底,才知道还有这么一部契合胃口的电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电影以纪录片式的风格,讲述了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去拉萨朝圣,去冈仁波齐转山,小村里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玛扎堆的朝圣队伍,因为这是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在朝圣的途中,他们亲历季节的变换,喜迎新生命的降生,遭遇车损之后的困苦,目睹转经老人的离世,偶遇理发店漂亮的姑娘,他们依然双手合十嗑长头一路向前,直到看见心中的雪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整部电影仿佛没有情节上的刻意设计,一切都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自然而然的发生着,但是那种宁静却带给人从未有过的冲击与震撼,让人仿佛一下就看清了信仰的模样,那种感觉不是沉重,而是关于生命的、灵魂的一种超然。新东方的CEO俞敏洪,特意组织旗下的员工观看了这部电影,他或许想通过影片向员工传递信仰的价值。当然,也有人认为影片重于美化宗教的魅力,是对无知与善良的愚化,有悖现实的普世价值。2014年日本人也拍了一部纪录片《冈仁波齐》,其中有个镜头,一个青海的妇女来转山,她已经转了49圈,转山为了什么呢?为了祈福。但是,也有人就认为,你要改变命运,要更富裕一些,其实不应该来转山,应该把这个精力省下来去多养几头牦牛,或者拿这个路费去四川打工。不管怎样,生活还是要相信或热爱点什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信仰不是逃避生活的一处墙角,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亮着一盏灯。</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