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梅花 蔷薇科杏属植物,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和菊花一起列为花中四君子,又与松、竹并列为“岁寒三友”。在岁寒中,梅开百花之先,预示着春天的到来。</p><p class="ql-block">梅花的花色有粉红、紫红、淡绿色、纯白等多种颜色。“红梅”,花形极美,花香浓郁;“绿萼”,花白色,萼片绿色,重瓣雪白,香味袭人;“玉蝶”,花白略带粉红,有单重瓣之分,轻柔素雅。……梅花香味别具神韵,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为暗香!</p> <p class="ql-block">梅花的形态和姿势曲如游龙,或披靡而下,呈现出强有力度的曲线韵律感!梅花树皮漆黑而多糙纹,其枝虬曲苍劲嶙峋,风韵洒落,有一种饱经沧桑,威武不屈的阳刚之美!</p> <p class="ql-block">梅花原产中国南方,具有一定的经济和药用价值,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果实可制成各种蜜饯和果酱食用;更具有强大的观赏效果。古往今来的中国,人们对梅花情有独钟,有着悠久的梅花文化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的《诗经》中出现“山有嘉卉,侯栗侯梅”的描述,已反映出对梅的欣赏。进入南北朝后,曾出现寿阳公主“梅花妆”的故事,陆凯折梅赠友人报春传情的咏梅名句“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可见赏梅已用于精神层面的感悟了。</p> <p class="ql-block">唐五代时期,梅花的栽培技艺得到极大的发展,种梅咏梅逐渐升温,上至帝王名臣,下至布衣百姓,咏梅作品大量涌现。如唐王李世民的“送寒余雪尽,迎岁旱梅新”咏梅绝句,以及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一大批咏梅诗人,以不同的心态和审美观写下了流芳百世的咏梅佳句。</p> <p class="ql-block">宋、元时代,梅花文化的发展进入兴盛时期,咏梅诗、文、书、画纷纷问世,其作品之多为历朝历代之最,梅花也于此时确立了百花独尊、群芳之首的地位。</p><p class="ql-block">宋代梅诗佳句特多,如北宋林通(和靖)其“疏影横钭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的诗句,更是传神佳句。也出现了北宋苏轼、王安石等,南宋陆游等名人的梅花诗词传世佳作!</p><p class="ql-block">由于文人墨客、士大夫阶层的闲情雅趣,促进了私家园林的兴起,各地纷建梅园遍植梅树,使喜梅、植梅、赏梅成为一种社会时尚!</p> <p class="ql-block">明清两代,咏梅的书、文、诗、画等文化有新的发展和提升。方孝孺等一批诗人无论是在诗的意境、内涵或审美观上都有独到的创新成就。在绘画创作上“杨州八怪”等,尤以金龙、李防膺为代表建树起咏梅画梅的高峰!</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以后,创作的咏梅诗词和绘画作品更是达到高潮,涌现出一大批咏梅和绘画的杰出代表,有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他们运用个人的学识修养和对梅花精神的独特感悟,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创作出不同风格的梅花作品,突出了诗、书、画、印相统一的整体美感,以大写意的笔法表现梅花的神韵,更突出了“笔墨随时代”的创新精神,使梅花艺术园地更加灿烂夺目!</p> <p class="ql-block">梅花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梅花的品格与节气写意了中国人民为“龙的传人”的精神风貌!我喜欢梅花、欣赏梅花,不仅欣赏花的外表美,更欣赏其不畏严寒的坚强、高雅、忠贞的寓意风采!!!</p> <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无锡梅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