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这个冬天,雪还没有下一场,眼看着就快过去了。<br><br><div>黄河北岸的冬天,没有雪,是很不完美的。去年的冬天,就没有一场非常好的雪,而今年到现在还是这个样子。许多人认为这可能与环境有关系。大概吧。<br><br></div><div>但在记忆里,小时候的冬天,却都会下上一场两场的雪,而且还很大。壮观。<br><br></div><div>小时候下雪的时候,多数我们还在学校读书。说实话,小时候,真的很不愿意读书。而到了冬天,更不愿意读书。下了雪,就愈加更不愿意上学读书了。<br><br></div><div>但愿望毕竟只是愿望。还得每天背着书包,顶着凛冽寒风,脸蛋红皴,好不情愿地走向学校,无关紧要地打开书包,坐在四处露风的教室里。藏在书斗里的纯蓝墨水,有的结了冰碴子。窗外寒风,因为透过跑风露气的窗纸,反而比室外的风声还要大,呼呼带哨,吱吱作响。<br><br></div><div>每个同学都有御寒的装备。有的棉帽子一顶,有的粗围巾一条,有的脏暖袖一个,有的耳烘子一套。有戴手套的,那是家境比较好的学生,或者自己的爹爷在某个矿场工厂上班发的工作手套,很大,上面砸着一竖一竖的线条,看着挺像帆布的料子,极为耐磨,有的从小学一年级戴到上初中,这手套都没坏。还有手闷子,只有一个大拇指的指套,其他四个手指共用一个指套的空间。也怪了,这手闷常常有根绵布绳子,连着这一左一右。戴的人通常把绳子套在脖子里,不需要的时候,这手闷子就挂在脖子里,跑起来一颠一颠的。有一年寒冬,与一位同学开玩笑,把冻硬的一块狗屎放进了他的手闷子里,这小子竟然把狗屎暖化了。<br><br></div><div>还有织的手套,这更是更好的人家的孩子拥有的物品。用毛线织的手套,说实话,作用并非多大。不太挡风。但戴出来后,却让我们羡慕不已。<br><br></div><div>不知哪天。仿佛昨天还是灿灿阳光。第二天却飘起了雪花。或者,连着几天的阴云低沉,或走在上学的路上,或坐在暗冷的教室里,或在路边玩耍逗留。雪花,不知不觉飘落起来。<br>雪飘荡,少年的心也荡漾了起来。<br><br></div><div>老师便提出来提前放学。或者比较贴心当家的老师,站在讲台上,看窗外白雪零落,脑袋晃晃地吊我们的胃口:这天冷不冷呀?大家想不想来呀?你们听不听话呀?咱们能不能放两天假呀?把我们弄得嗷嗷乱叫,扭动着身子激动着心。老师这样吊胃口的训教,基本上放上两天的假也定了。放假了,我们玩雪,老师则去斗酒。老师也很想感受一下雪天。老师夹着文案教具,兴冲冲地走了。他基本上约上几个同校老师,偎在煤火一旁,要在雪天里斗酒玩耍了。雪天里饮酒寻乐,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室外寒天飞雪,室内酒味暖炉,炕头睡猫慵懒,气氛融融,饮上一阵,走到室外,混沌沌白皑皑一片。倘若降了夜幕,莽莽苍苍,天地一体,白灰一色,这天,看着怎么也黑不下来。然而一觉醒来到了次日天明,雪霁天晴,阳光白晃,清冷银闪,真是换了个大千世界!<br><br></div><div>学校西侧是个大坑。同村乡人多年使用泥土挖掘而成的。大坑的一侧一道大坡,歪歪扭扭直抵坑底,这里雪披厚了,最是我们滑雪的天然好去处。再有点风吹,在这里旋来旋去,雪便风冷的结实多了,恰似雪道。大家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块一块的塑料薄膜,我们称为塑料布,有的系在腚胯上,有的绑在腰身下,这便是滑雪的工具。远看像逃荒,近看像捡破烂的,倒也威风凛凛,拉风无限。其中一个领头者,第一个站出来,在这个风雪飘摇的冬日雪天里,主动选好滑位,慢慢向坑底渡曳(滑动)渡曳,渐渐滑出一道雪痕,渐渐冲向了坑底。第二个接上,第三个续上,滑不几人,这雪道便成为光溜溜滑嘟嘟呲呼呼硬邦邦冰凉凉紧刚刚的少儿版乡野版冬雪版的标准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唯美滑雪之道。这干少年们,便在这风雪交加老师放假喝酒的当天,一接一个,滑下坑去,爬上坑来。玩个昏天昏地,玩个不亦乐乎,玩个不知所归,玩个雪深夜临。当喝酒的老师们醉在雪花飘落时空下,这些少年们也弄个衣湿身汗了。远处传来了爹娘的呼唤,天空还是阴霭霭的。整个乡村,远处,近处,成了一个茫茫白色的世界。这些少年,在白色的映衬下,几团墨灰,移来动去,时而一阵快乐的欢笑声,在雪坑里传荡。远处爹娘的呼唤仍然起伏。大雪仍然恣意飘向大地。天地间,一派祥和快乐与静谧。<br><br></div><div>这样的冬雪,能让人忘记吗?<br><br></div><div>多年后长大的我们,一个个纷纷离开了那个小小的村庄。现在的那个大坑,也渐渐没了模样。我曾在遥远的他乡见到过大雪,也曾在现在生活的小城里见过大雪。然而,不知道为什么,都感觉没有小时候那个时期的雪色纯白,雪花粒大。其实这也恰恰是儿时的经历之美,深深留刻在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里,慢慢便形成了永远难以忘怀的旧忆。<br><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