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岛深度游之三

<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气睛好略有小微风,北京朋友约开车出去观光,她的一篇著作还差几张图片想照来补上。我欣然接受邀请,因为我也喜欢旅游,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观光旅游有共鸣感。</p> <p class="ql-block">找了个帅哥给我们两位当向导,路过一个村口的三叉路口,一块大石头上写着“张家”两字。我在想这个村子应该是姓张的居多,本人也姓张,看上去比较亲切,留张照片。东山岛姓氏不多,大约20个左右。林与陈占大多数,李(大嵼村)、张(樟塘镇)、谢(南埔村)、曾(磁窑村)、何、郑,潘(亲营村)。而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宗氏祠堂。</p> <p class="ql-block">  驱车二十多分钟到了我们今天的第一站八尺门古港码头。“八尺门”这个东山人家喻户晓的地方,我也非常熟悉的名字,知道过了八尺门就进入了东山岛。百度百科上说:八尺门,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东山岛)北端,与云霄县陈岱隔海相望,是东山岛通往大陆的咽喉,历代兵家必争之要隘。原系一座古老的渡口,宽580米,深19米,海面狭长,水深流急,海底暗礁密布,两岸均属黄土小丘陵地带。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清政府为断绝东山岛人民与抗清将领郑成功的联系,在渡口筑8尺高的界墙炮台,驻兵把守,故称“八尺门”。</p><p class="ql-block"> 但是现在巳经看不出渡口的模样,只见立了一块碑和不远处一个古老的凉亭。碑上记载的是八尺门海堤的建造介绍。一九六零年,人民政府在此筑大海堤,使东山与大陆相连而成半岛。</p> <p class="ql-block">1973年,八尺门海堤上又筑57座向东渠渡槽墩,引淡水入岛。这两项宏伟工程,使风光如画的东山岛,更加美丽妖娆。</p> <p class="ql-block">向东渠:大型水利工程,由福建省云霄、东山两县共建。1970年9月17日破土动工,1973年3月12日竣工通水。1971年9月,东山干部和民工共1万多人,与云霄人民共建向东渠。向东渠是峰头水库(库容1.77亿立方米)的主干渠,从乌山南麓到东海滨,跨海峡,贯两县,全长85.81公里</p> <p class="ql-block">从向东渠槽墩中心底部向上看,那么大的石头要提升到那样的高度,建设者是多么的不容易。听说曾经发生过意外,一块石头从高处坠落砸死砸伤好几个民工。</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工程是每个村分工而建,这副“向解放军学习”的标语,是由杏陈村建的,建设者们留下这个标语,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没有钢筋混凝土,这桥拱完全是靠力结构支撑承力</p> <p class="ql-block">许多水利专家称赞八尺门跨海渡槽为轻型、薄壁、高空大流量的新型渡槽。1978年9月,“渡槽木拱技术”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省科技成果奖。1979年被有关部门编成《石拱渡槽的拱式木拱架》专著出版。同年,该工程副指挥何荣玉被国家水利电力部授予“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被省人民政府评为“劳动模范”。</p> <p class="ql-block">今日八尺门古码头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八尺门跨海大桥。图中左边是公路大桥,右边是引水的向东渠。</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桥是近年新修的水渠,为东山岛供应淡水</p> <p class="ql-block">东山人永远忘不了拜拜菩萨,老榕树下、八尺门古巷码头旁都有人在烧香拜关公、拜菩萨。本地人称“拜拜”</p> <p class="ql-block">随处可见的老榕树下都是香烛缭绕</p> <p class="ql-block">八尺门码头旁边的凉亭据说有几百年历史了,转了一圈没发现有关于凉亭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非常遗憾的看到这个70年代建成的向东渠要被拆掉和迁移项目部招牌。49年前那么多人的心血、汗水、生命换来的劳动成果这是一个时代的像征,<span style="font-size: 18px;">竟要被拆除?</span>这是谁的主意?听我们的导游说已经有很多人反对拆除向东渠保护历史。但领导们说这是危险建筑。据说向东渠和八尺门海堤阻断了外海洋的海水在内海流通循环,不利于生态环境和旅游。</p> <p class="ql-block">的确前两年回东山岛路过八尺门内海有很多养植业污染海水,搞得周边臭不可闻、污染严重。这一次看到围栏圈海的养殖业已被取消。内海的海水看上去清爽多了。</p> <p class="ql-block">坐车穿过八尺门码头进入云霄县境内,是一个大型的室内温泉度假村金汤湾,设有房车营地。福建人称泡温泉为“泡汤”和四川叫法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远处是金汤湾的宾馆酒店,据说春节期间度假住宿费用可达两千一晚。</p> <p class="ql-block">在八尺门、金汤湾参观吃过午餐休息片刻,我们驱车前往约3公里外的杏陈镇磁窑村。宋建隆元年(906)东山设磁窑、东坑、樟塘、后林四铺,其中杏陈镇就拥有了两铺的地理优势,这是东山岛上最早的古驿站。</p> <p class="ql-block">古代磁窑,想要成为磁窑,一是有山林提供木柴,二是有适合做磁的泥土,三是技术,四是水运,可以从水路运往海外。而磁而窑村得天独厚均具有这四个条件。在宋代,东山是个孤岛。</p> <p class="ql-block">磁窑村,顾名思义,这个村庄只因当年生产陶瓷而得名,它始建于南宋年间。由于先进的中原文化向南迁移进入东山岛,一户姓曾人家来此开基建村,再由姓孟的商人建窑后当了老板,并雇用曾姓人家做磁窑工人,生产了大量的外销陶瓷。由于村前是内海,便于停靠船舶,据说当年有十八条南宋大船将这里生产出来的各种陶瓷通过海运,远销于台湾、澎湖、及东南亚各地,宋代的闽南海上丝绸之路在东山岛磁窑村为起点。</p> <p class="ql-block">东山磁窑村依山临海,绿草如茵,拥有一座占地200亩的村窑山公园,它以自然山水为依托,以生态绿化为主题,集休闲、健身、观景、游憇为一体,游览于一排排整齐的乡村民居,还有那清洁优美的村道,这便可阐释了一个曾经落后的村庄,从此奔向了幸福生活的历程。磁窑村已被评为县级“十佳富美乡村”示范点、“漳州市森林景观村落”等多项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磁窑村公园的围墙用宋代的磁片及磁器打造,很是奢侈!</p> <p class="ql-block">磁窑村宋古磁窑遗址的后壁山起点,低矮的丘陵山,海拔大约30米,窑址的位置建于约15米处,坡度约20度左右,坐北向南磁窑炉为斜坡式龙窑结构。</p> <p class="ql-block">又见老榕树下的“拜拜”</p> <p class="ql-block">几百年奇形怪异的老榕树见证了磁窑村的发展和变迁</p> <p class="ql-block">走在磁窑的遗址中,可算是我有生以来一次最奢侈的步行,因为我脚下踩的竟然是采用来自于宋代无数制窑者遗存下来的陶瓷碎片,而铺就的一条古陶瓷甬道!</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山坡上的泥土里随手可以挖掘出宋代的瓷片。道路两旁也可随手拈来宋代瓷片,只不那么漂亮。北京朋友有点不忍下手,打电话问了村干部,说随便拣,只要不扣路上镶嵌的就行。两位同行者兴趣昂然地找自己喜欢瓷片,我也捡了两片拿回家放书桌上炫耀一下。</p> <p class="ql-block">山坡路旁随处可见废弃的瓷片。听导游讲,这个约30米的小山坡都是宋代磁窑起几百年以来堆放破损废弃的瓷片堆集而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磁窑村老房</p> <p class="ql-block">磁窑村民的新房</p> <p class="ql-block">东山岛村子里随处可见高龄健康老人,可能是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吃鱼多有关吧?图中老人89岁。</p> <p class="ql-block">图中老人95岁,妻子年龄未问。估计也是90岁以上了。</p> <p class="ql-block">磁窑村曾姓人家多,他们建有曾氏家廟</p> <p class="ql-block">曾氏家廟全观</p> <p class="ql-block">新房对面的老房子保留完整</p> <p class="ql-block">为观光旅游打造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村内“拜拜”廟宇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用宋代瓷器装饰墙壁,奢侈!</p> <p class="ql-block">磁窑村村民的新居</p> <p class="ql-block">进磁窑村的公路旁、村口都是用宋代磁窑罐装饰,有点怀疑是否是真的宋代产品,不然早被人端走了?</p> <p class="ql-block">晒盐池</p> <p class="ql-block">处处可见漂亮的大型庙宇</p> <p class="ql-block">港西村地处樟塘镇西北部,面积约2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小组,2050人。港西村内主干道被装饰为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港西村内主干道被装饰为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港西村内主干道被装饰为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老房子成为观光景点</p> <p class="ql-block">港西村种、养殖业较发达,素有“千亩水果大村”,全村种植荔枝、龙眼等有上千亩,年产1万多吨。</p> <p class="ql-block">闽南老房子特色建筑成港西村景点主要部分</p> <p class="ql-block">港西村一角</p> <p class="ql-block">具有沧伤感的老房子早已沒人住了,保留完好为旅游增加特色</p> <p class="ql-block">港西村的旅游一条街是在原来老村落的老房基础上稍加装饰建成的,比起成都市的锦里、宽窄巷子毫不逊色,只是规模小,在全国名气不大。</p> <p class="ql-block">距港西村约5公里的康美村是我们回小区的必经之路。顺便参观一下,康美村最具特色的就是村中的廟庙和数棵三百年的大榕树。</p> <p class="ql-block">康美村位于东山县康美镇政府驻地。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1900亩,山林面积约800亩,内外海岸线长约2000米,辖20个村民小组,1059户,4056人,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以工商等为辅的农业村,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村庄。具有许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列入县级文物保护的有:康美村古城堡、信林榕园、林氏家庙、林日瑞纪念堂、林日瑞墓、林凤明将军墓、林而兴墓等,素有“康山美水”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千姿百态的大榕树</p> <p class="ql-block">千姿百态</p> <p class="ql-block">和这些几百年的大榕树相比,人类的生命太短了</p> <p class="ql-block">东山人有个风俗,男女朋友定亲确定关系之时,必须要牵手围着大榕树绕三圈,以示长长久久,婚姻天长地久拜拜大榕树为证。这个风俗一直延续到现代的年轻人。</p> <p class="ql-block">给自己留个影,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村里庙宇处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东山岛具有规模的庙宇建筑风格相同,庙顶上都有龙凤雕刻塑像工艺</p> <p class="ql-block">康美村以姓林的居多,图为林氏家廟</p> <p class="ql-block">林氏家祠不止一个</p> <p class="ql-block">康美村廟宇前面的广场旁边有一口老式水井,试试自己能不能把水打出来,还真是不容易呢!现在村民们家家户户都通自来水,沒人吃水井的水,只是用来作浇光灌溉用。</p> <p class="ql-block">林日瑞纪念堂(林日瑞(1586—1643),原名日烺,因避东宫太子慈烺讳,改名日瑞,字廷辑,又字浴元,福建省东山县康美村人。巡抚甘肃、赞理军务、右副都御史。</p> <p class="ql-block">林日瑞纪念堂内部</p> <p class="ql-block">林日瑞纪念堂内饰</p> <p class="ql-block">康美村的人自己集资捐款修建的林日瑞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被朋友偷拍到自己怪异的摄影姿势,腿脚还灵活的像征留个纪念</p> <p class="ql-block">林日瑞纪念堂前精美的雕刻工艺墙</p> <p class="ql-block">康美林的古堡只剩门楼</p> <p class="ql-block">这个应该叫香炉吧?</p> <p class="ql-block">康美村的老墙外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古堡门楼到打个卡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本来康美村的古堡是长长连续的古城堡,近十年村民们的生活改善,家家户户建起了新楼房,把原来的老建筑拆除破坏了古堡的完整性。</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旅行到此结束,今天我们从上午10点出发,下午6点到家。跑马观花参观了八尺门、磁窑村、晒盐场、港西村、康美村,行程大约30公里。参观的几个村落都有村民自建的旅游景点,从县政府官员到村民们都在维护和打造旅游景点。我们小区旁边又有开发商在花几十亿投资大型游乐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东山岛的旅游业将驰名中外,我期盼那一天的到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