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话手机网络等等通讯设备几乎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必需品,不可否认的是,智能手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已经不再是通话,发短信的工具了。大家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网页浏览,播放高清电影,甚至于可以取代个人电脑进行网上的在线支付,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通过给智能手机植入恶意软件,窃取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不仅造成手机用户在话费方面的损失,更令人发指的是在用户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了客户包括身份信息支付密码等重要安全信息,造成用户巨大的财务损失。人们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亟待提高。为此我们开展了主题为“网络安全,事关你我”的信息安全意识培训活动。<div> <font color="#ed2308"><b>活动开始前,我们做了一项问卷调查,设计了10个问题,供同学们作答:</b></font></div><div>1. 你知道手机里的各类APP软件是需要获取你的个人信息的吗?<br>2. 网上注册账号时填写个人信息,除了不必要选项,你是否都填全过?<br>3. 你的账号设置的是手机号吗?<br>4. 你的密码是简单的数字排列组合吗?<br>5. 你有用过身份证号或者生日作为密码吗?<br>6. 你的各类账号密码都是相同的吗?<br>7. 你扔掉快递包装时,有没有撕掉自己信息的意识?<br>8. 你的手机收到过骚扰电话或短信吗?<br>9. 你有没有过在玩游戏时轻信他人蛊惑,点开他发给你的链接去注册或者充钱的经历?<br>10.你的身份证号码告诉过网络上的陌生人吗?<br></div><div> <font color="#ed2308"><b> 活动一开始,我们就请几位同学表演了小品《天网恢恢》。</b></font></div> 让同学们看到网络诈骗的一些手段,以及因被欺诈而倾家荡产,甚至使家中老人因承受不住打击而去世的结局。让同学们在欢笑中反思自己是否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给同学们敲响警钟。 <font color="#ed2308"><b> 接着,我们请同学们观看3·15晚会上曝光的真实案例视频。</b></font>通过对真实案例的观看,使得同学们体会到网络诈骗非常多见,手段高明、形式新颖,令人防不胜防,用真实的数据和画面,让同学们倍感震撼,达到了引起大家重视的目的。<div> <font color="#ed2308"><b>了解了这么多真实的案例以及严重的后果,今后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呢?我们分小组进行讨论。</b></font></div> <font color="#ed2308"><b>每个小组写出自己想到的办法,最后进行全班交流。最后教师总结出了以下几点:</b></font><div>1. 做填写信息时的吝啬鬼。填写个人信息时,本着能少写不多写的原则,除了必填选项外其它信息不写。<br>2. 账号不使用自己真实姓名,用其它昵称替代。<br>3. 密码使用字母+数字+符号的复杂形式,并定期更换。<br>4. 提高防范意识,不轻易将自己个人信息透露给网络上的其他人,包括网友。<br>5. 定期给电脑或者手机进行安全检查和杀毒。<br>6. 不浏览不正当网站信息。<br>7. 手机APP安装后,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尽量不让其访问手机内的录音、照片、定位等信息内容。<br>8. 通过正规渠道下载软件,发现打包软件及时制止。<br></div><div> <font color="#ed2308"><b>接着,我们开展了一个小型辩论,主题是:发现诈骗短信或者电话后,我们应不应该报警?</b></font></div> 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辩论,深刻认识到对于不法分子我们决不能姑息,要有法律意识,保存证据,将骗子绳之以法。 <font color="#ed2308"><b>我们在活动前派出了一个活动小分队,专门去派出所咨询了网警关于网络信息诈骗的问题,请网警同志为同学们做法制宣传,教授一些基本的防护方法和策略。</b></font>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拍摄了视频在班内进行播放。<div> 那么今后我们要怎么做呢?没有绝对的安全,只有相对的安全,没有意识到风险就是最大的风险。我们要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保护信息安全。</div><div> <font color="#ed2308"><b>最后,向同学们发出倡议,倡导同学们人人争当网络安全的宣传员。</b></font></div> <h3> 整个活动环节设计层层递进,活动效果明显。旨在提醒同学们要保护个人信息,提高安全意识,能够分辨不良信息,在理念上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信息安全。打造信息的安全堡垒,要从我们做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