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老友周孔成

小潞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 植</h3> <h1>  孔成兄逝世一个多月了。今天找到五十年前离开四川大学几个同学为我送行的照片,凝视了他片刻。又想起他初次来京我们同去人民大学看望质明在小河沿上留下的一张合影,却怎麽也找不到了。后来几十年间有限的几次见面,都不曾有个留影,心里不禁惘然!我们四川省立宜宾中学高中十一班的同学,田昌骏、王开烈 、王道淳、郑志远都先后去世了,如今又走了老友周孔成!</h1> <h1><p>  孔成、质明和我,是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又长期保持联系的同学。孔成比我大三岁,为人持重寡言又平易近人,好学习又不沉湎于作业高分;班上遇事发言,常是条理分明,是非清楚,而又声调铿锵,使人动容。从此,我总以老大哥看待。他不好体育运动,接球抛球的僵直笨拙姿态,常引起场上一片笑声,他却不以为意,至多苦笑一下便过去了。</p><p> 省宜中在抗日战争中疏散到南溪县的李庄镇乡间(当时同济大学和中央研究院部分也疏散在此),傍晚田间散步,来自宜宾、南溪、长宁等县的同学,结伴而行,有说有笑,甚至彼此呼叫“绰号”、“混名”为乐。孔成在其间一样欢笑,对愉快的气氛他是极宜感染的。</p><p> 有一个假期,孔成要回家同杨惠灵女士完婚。我们同学用什麽来表示祝贺呢?记得有李质明、吴宗寅 、郑志远等五人议了一番,打好主意,各人自撰自书一张条幅,不计工拙,但表真情实意。这种礼品,竟是五张一套,未免出格,我们却以勇于打破成双配对的礼俗常规自许。孔成也欣然接受。可见他虽受严谨的家风约束,而自己是十分看重友谊的。近日同质明谈及此事,彼此还有清晰的记忆。这大约是我们几个同孔成情感交流,理解最深的一次了罢!</p> 我们高中三个学年,是1940—1942三年,正是抗日战争紧张期,班上留心时事战局的同学,孔成是突出的一人。他自费订阅重庆大公报,可以在课余经常看到他埋头阅读那战时特有的稀薄发黄的报纸,有时他也向我说说战局。</h1> <h1><p>  当年高中学生实行军事管理。我们学校有一位威严的教官严永年主持其事,除军事训练外,无论吃饭睡觉都有他监督。同学们都不以师长看待他,背着都呼之为“严胖儿”。但是,临到毕业,质明恰恰就栽到他手上。一生耿直的质明,记不得因何事同严教官对抗。事情发生在毕业考试期间,竟然被学校挂牌除名,丢失学籍。同学都甚为愤慨而又万分无奈。孔成和我决意同质明共进退,相约弃学历出走。记得我们三人在学校场院上商量了许久,既苦于拟去的地方(重庆)没有任何熟人,找不到暂时落脚的地方,又苦于一时筹不到路费。孔成曾打算回家取首饰换钱,惜时不我待。激愤之情被现实的凉水遏制下来,又经教务长林孝可先生的劝止乃作罢论。接着质明被迫去了成都。平时冷静的孔成,这次他内心的激情可以灼手。他同质明从初中到高中,已经是六年的同窗故雨了。</p><p> 两年过去了,我们三人又同在成都同一个学年进入大学。质明进华西大学社会系,孔成和我进四川大学,他读法律系,我读历史系,仍朝夕相见。在川大,我两人都参加了1944年11月11日抗议成都市长余中英警察局长方超制造“市中事件”的全市大中学生的大游行,这是抗战末期大后方学生的首次民主示威运动。1945年12月9日,我们又一起参加了全市大中学生声援昆明学生反内战争民主的“12.1”惨案大游行。此后,我们便天各一方。</p><p> 1950年以后,我们三个老同学又在北京会面,才知道孔成参军后,担任过解放军部队的文化教员已转业到石家庄市一个中学任教了。</p><p> 以后我三次去石家庄采访,三次去了他家,认识了杨惠灵嫂子和三个孩子。记得第一次看到他住在一个空荡荡的房子里,也没有什麽家具。今年他的长子雨红告知我,那时住的是一间仓库,因写过一篇赞扬贺龙将军的文章文革中被赶到那里的。孔成始终没有向我谈及他在文革中的遭遇。我也纳闷,他一生没有做过“当权派”,历史也清楚,为人行事也没有什麽可挑剔的,一个诚实的知识分子,怎麽还不能容于人呢!</p> 再一次到他家,已然搬到一处平房,是很旧的居民老房。相谈也不多。他却颇有情感地领我看他种的玉米一小片,又讲了上一年的玉米的生长情况。我心想,这是他完成教学之余没有什麽业余爱好的现实吧?也许还是心情不好所产生的一种随遇而安吧?我似乎有种感知,但我又真的说不清楚,我们通信太少了!</h1> <h1>  以后知道他病了,去了成都养病。雨红曾告诉我,他的行动已比较困难。去年9月,女儿宇翔去成都时专程去看周叔叔,才知早又返回石家庄。敏华给我的复信上,说了他父亲近来恢复较好,也说“父亲很少说话”,“很久不写信了”。我就深深感到从此和孔成的直接通讯往来是决不可能了,心里有话说不出的怅惘。但也就打定主意:以后照样写信去 ,写我,也写长期带病的质明!他经常知道我们两个老同学的情况,心就相通了。谁知4月6日他竟溘然长逝!</h1><h1> 我一想起他,想起我们过去的友情,心中便涌出一种只属于老朋友之间无可名状的失落感!</h1><br><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6年5月20日</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川宜宾高中</h3> <h1>  李质明叔叔与父亲黄植(1980年?)拍摄于中国人民大学。</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溪的古城楼</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04年4月南溪。省宜宾中学和面对长江的老城楼。</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宜宾</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