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田野,让我们守望——《守望教育的田野》读书心得

蒲海哲

心如宇宙,其间万物流转。<b>建设心灵,是一项无法竣工的工程,我们始终是个建设者。</b>今年寒假,我认真阅读了《守望教育的田野(新教育的理想和行动)》一书,这是一本全面介绍媒体报道新教育实验的书,也是2005年出版的《新希望工程——媒体眼中的新教育实验》的后续修订版。新教育汇聚了一大批有教育梦想的教师,点燃了一大批教师的激情,唤醒了一大批教师的理想。本书共分为6章,涵盖了新教育实验的主旨、行动、谁评价,以及新教育实验的自我反思,主要选取了权威媒体关于未来发展构想等方面的文章。 <div>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成长为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等“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b>新教育,为中国教育探路。</b><br> 其因草根性、实践性、引领性以及可操作性,在全国得到诸多学校、师生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掀起了一股新教育实验的热潮,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被誉为中国教育的“新教育现象”。<br> 这本书不仅仅是新教育近20年来社会评价内容的简单梳理和陈列,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读者朋友全面了解新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也是新教育人回眸的一面镜子。</div> 中央电视台曾经用“心灵的教育”来概括他们对于新教育的理解:相对以分数为主要导向的应试教育,新教育注重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并且通过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让学生拥有一个博爱而敏感的心灵,重塑他们的精神世界的蓝图。<div> 唯分数的教育是单向度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是片面的教育,是漠视人的心灵成长和丰富的教育;而新教育提倡完整的教育,是身、心、灵统一的完整的教育。新教育认为,人应该是完整的,包括他(她)自己个性的完整性。让人成为他(她)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div><div> 新教育实验有望成为继希望工程之后的“新希望工程”。(New Hope)<b>希望工程是一项增添书桌的工程,侧重于物质;新希望工程是一项有了书桌后塑造一个什么样人的工程,注重于精神。</b></div> 行动,就有收获<br> 新教育实验旗帜鲜明地提出“行动,才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的口号,把行动哲学和田野精神作为自己的重要追求。<br> 因此,新教育不但是梦想,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b>新教育的十大行动</b>:<br><br>营造书香校园<br><br>师生共写随笔<br><br>聆听窗外声音<br><br>培养卓越口才<br><br>构筑理想课堂<br><br>建设数码社区<div><br></div><div>推进每月一事<br></div><div><br></div><div>缔造完美教室<br></div><div><br></div><div>研发卓越课程<br></div><div><br></div><div>家校合作共育<br></div><div>通过以上行动实现以下四个改变。</div><div><br></div><div>新教育的四个改变:<br><br>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br><br>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br><br>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br><br>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br><br> 教育的真理古今中外相通,大致是质朴无华、晓畅明朗、直抵人心的。<b>新教育的诚实、朴实、感性、动人,也许正是一种好的教育理论所需的基本品质。</b><br></div> 信心,信任,信念。<br>新教育的心理学基础之一:“<b>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力</b>”。<br>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使教师和学生走向成功。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行百里者半九十,坚持阅读,并吸取精华应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大浪淘沙,成功属于那些坚持不懈的人。没有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就不能坚持到底。因为执着是一颗神奇的种子,坚守是一株顽强的野百合,理想主义是一片丰沛的土壤,当执著坚守的理想主义拼合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看到妙不可言的教育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