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峰和大仙崠,为黄坊乡的两座千米高山。民国版建宁县志卷二《山川》记载:<u><b><font color="#ed2308">白云峰——在永城保,山势高峻,白云常出其上,五雷峰在其西,笔架峰在其东。峰之左有仙山岩。内结草庵,为道人修炼之所。</font></b></u>用手机GPS定位两步路APP实测,白云峰海拔1100米左右,大仙崠1210米左右。<div>在黄坊乡加油站远眺,两座山相距不远,拔地而起,直插云宵。</div> 今天徒步的起点为同缘寺,看上去很不起眼,其实有千年的历史。民国版建宁县志卷五《寺观》记载:<b><font color="#ed2308">宋嘉祐四年本里龚姓建。</font></b>宋嘉祐四年,即公元1059年。 山路边的野樱盛开。建宁原生的野樱花姿态舒展,满眼春色。 山路边的杨梅花,花轴较小的单性穗状花,很漂亮。 今天徒步的第一个目的地,白云峰庵,民国版建宁县志卷二《寺观》记载:<font color="#ed2308"><b>白云峰庵——元至正二年建,半山、黄桑畲二坊合建。坐落半山背。</b></font>半山和黄桑畲,早就是废村。 水口的土地庙。 废弃的荒田,已多年无人耕种,长满了荒草。 石砌拱形小桥,桥边的小庙里供奉了一尊神像。 白云峰寺,整体还很完好 大门上方的牌匾上写着“白云峰寺”几个字, 正殿中央也有牌匾,落款的时间为二〇〇八年冬,居然还是个现代建筑。 柱子上的日历,定格的时间为2010年11月,白云峰寺废弃了10年了。 角落的铸铁大钟。 偏房里还有风车、竹篓等物件,农耕文明的冰封,是历史的见证。 庭院满是荒草,地面被野猪拱出了好多洞。一棵桃树满树花苞,过几天就要灼灼盛开。眼前尽是惆怅与寂寞,那首古诗顿时涌上心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当天晚上在抖音上发了个视频,有网友留言,“记得我在当兵之前白云峰香火还很旺盛的,现在怎么这个样子了。”、“记得那时走路去上面野炊还是读初中时。想想二十年了,时间匆匆。”看了这些留言,不由让人心生感叹。 离开白云峰寺,沿着右侧的山脊向上登,起初平缓,后愈加陡峭。 大树树干上的树舌 箬竹丛生,藤蔓交错,通过性尚可。 “这里还有一座山寨。”听到队长在前面惊呼,连忙快步上前。白云峰的山顶居然有一座石砌建筑,有一拱形石门,高近2米,宽1米多,从门口进去,四周都用乱石砌好墙,正对着拱门是木构的简易门楼,里面有石砌拱形神龛,供奉着3尊道教神像。左上角有一巨形蚊窝,把最左边的神像上半部分都包住了。<div>从来没有听说这座古建筑的存在,但是民国建宁县志关于白云峰的描述还是有点蛛丝马迹,“<font color="#ed2308"><b>内结草庵,为道人修炼之所。</b></font>”这是不是过去道人修炼的地方呢?</div> 白云峰上留影。 下一个目标为大仙崠,沿途的山坡、沟谷疏林、灌丛中有好多盛开的黄山木兰,黄山木兰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也是建宁的优势树种,花大而美丽,可供庭院观赏用。 从白云峰过来,沿山脊线前行1.2公里,到达大仙崠主峰,海拔1205米,沿途有几年前盗猎者私拉电线留下的瓷瓶。 副峰上,我们看到德维在山顶留下的标记。 沿着山谷向下直插,海拔降的快,步步小心。 山谷中有流水,湿润,有春兰开放。 下到黄桑畲,人退茅草进,茅草占据了机耕路。 当天徒步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