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短文集锦(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杜国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段时期,我在朋友圈发了不少【国富短文】,属于“卖铜勺充军——想(响)到哪块写到哪块。”后来有信息回馈,说我写得还蛮好玩的。基于此,我干脆来个短文集锦,把这些杂七杂八的归归拢。当然,我是拣了点儿好玩的。你如果觉得没意思,就一看而过,我不怪你的。这是不伤皮不伤骨的事,只是让你眼睛有点疲劳,不好意思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邮人很客气,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恭喜你过120岁。120岁实际上是两个甲子,按中医理论讲,叫“天年”。我从记忆起,是从没看过“天年”人的。“白胡子老头子”是用来讲故事的。若用戏言说,这句话也是标准的“辱绝人的话”,哄死人是不偿命的。是人都愿听恭维话,是人都怕死的。人活不到60岁,叫“夭”,夭折的夭。过了60岁,也就是一个甲子,叫“寿”。我们平常说这个人夭折了,就是说还没过到天年的一半。换句话说,这个人死后“七单子都不正”,要斜过来贴在墙上。什么叫“折”呢?按120岁打九折,108岁就叫折,而108岁又叫“茶寿”。天年打个八折,96岁则叫高寿。我们平常遇见老者,常问“您老高寿?”实际上是一种美好盼望。高寿不高寿不是医生决定的,不是旁人决定的,是家族基因决定的,是自己决定的,是自己的家庭决定的,是自己的小孩决定的。但也不完全取决于自己,取决于自己的家庭。世上说不清的事情很多,尽量不作死就不会死,晚上脱了鞋,不知明晨醒得来醒不来是另外一回事。这不,又回到了有命吃饭,没命滚蛋上去了。哎,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也,好些事人算不如天算。天年打个六折,是72岁(虚岁73);打个七折,是84岁。这里打的六折七折,竟然是很多人迈不过去的一道门槛。要不然哪来“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说法。想通就好,笑笑拉倒。顺便说句题外话,二十四孝,以往是说子女对父母要尽到各种孝道。现在反过来,爷爷奶奶对孙辈尽到二十四孝,子女还嫌不够。 你说乱套不乱套。长期以往,120岁倒啦块过得到,心太忙了,心太累了。依我看,最客气的话还是“少年夫妻老来伴”,这世上,除了父母,老伴就是最亲的人。年轻时和你走过风风雨雨的是老伴,年老时和你相濡以沫的只有老伴。妻子是丈夫生命中的最后一个观众,丈夫是妻子人生中的最后一张存折。所谓“最后一个观众”,是指一个男人的一生不管怎样度过,真正看到你人生谢幕那一刻的不是别人,而是你的妻子。所谓“最后一张存折”,指的是一个女性步入老年之后,尽管可以五世同堂,儿孙绕膝,但真正能够无怨无悔奉陪你到生命最后一刻的不是别人,只有你的丈夫。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一词叫“文笔洗练”。“文笔”就是偏重于如何把文字写得更好看、更有感觉。“好看”、“感觉”是好文笔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好文笔的含义也并非仅仅于此。“文笔”这个概念按照从易到难的程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表情达意,文从字顺,言简意赅。2、修辞精当。3、有思想,由余韵。这三个层次是递进的关系,想要写得好看、有感觉,你得先做到让文字正确地表情达意。但是,从现实中来看,绝大多人连第一点都不太容易做到。比如,你可能经常会对别人说“你理解错了,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或者对女神表白时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开口,或者在写工作报告、个人总结、申请的时候总觉得不能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意思,或者在与客户沟通、公开演讲的时候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而连最基本的信息都介绍不全。凡此种种,究其原因,是没有做到写作最基本的要求:表情达意、文从字顺、言简意赅。当然,想要写出好的文章,第二条和第三条也不可或缺,只是应该在第一条的基础上来进行。否则,就是舍本逐末了。一个人的文笔越朴素越好,越大白话越好,到位了就收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话就是用语言表达意思。人人会说话,说话效果却千差万别。一句话把人说笑起来,一句话把人说跳起来。官员喜欢说套话,专家喜欢说鬼话,商家喜欢说假话,明星喜欢说胡话,富人喜欢说狂话,穷人喜欢说气话。穷人一穷二白,说气话是因为不满,是因为委屈,是想自我安慰。除了穷人,那些“威风”的家伙们的共同特征都离不开成功三要素:1、坚持,2、不要脸,3、坚持不要脸。如果“百度”搜不到“你”,只好进“搜狗”。我们要多说实事求是的话,多办实实在在的事。惟如此,多乎哉,不多也。我的心不是公交车,不是有空位你就能坐下来的。那种“群众跑来跑去,领导批来批去,部门转来转去,会议开来开去,最后问题还是哪来哪去”的做法,实在太搞笑了。不会说话比吃屎还难,不会办事就不要假充大公鸡,人头不抵个狗卵子。我知道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舌刀,出言有尺,戏谑有度。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给子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又到民间岁时节令。今日九月初九,重阳节也。九月初九,蟹肥菊黄,乃美好日子。《易经》以九为阳数,故名“重阳”,且九九与久久谐音,古人认为这一天是个吉祥日子。高邮人在重阳节这天普遍吃重阳糕。有的人家把重阳糕做作九层,像座小宝塔,有的人家在糕上插上三角形小红旗,并点上蜡烛灯,“糕”与“高”谐音,祈望步步登高。重阳节要登高山、登高塔,高邮人这天不得事常登家乡的泰山庙(即文游台)玩。重阳节又称“老人节”,让我们一起孝亲敬老,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好风气,大人做给小孩看,晚辈学着长辈干。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人间百善孝为先,九九重阳享健康。敬天下老人,扬中华美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都说文如其人,这话是有道理的。每个人的文字水平肯定不一样,有高有低,就跟个子有高矮,人有胖瘦一样,这是不容置疑的。一个人写出来的文字,也多少会与这个人的性格修养、人生阅历、文化层次、看书多少、人脉关系、岁数大小,甚至抽烟喝酒、趣味爱好都有联系。文字水平比较高的人,写出来的东西像个东西,好看,温润,耐读。文字水平逊色一点的人,写出来的文字一是一,二是二,四平八稳,照本宣科,呆头呆脑,画个石灰圈子站在里面就不敢出来,看似“上路子”,很听话,像个名牌学校毕业的优等生,实际上不晓得写的什么玩意,读下来连他自己恐怕也不知道是谁写的文字,让人如嚼蜡,更谈不什么色香味俱全了。文学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不是人云亦云地随大溜,喊口号。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文学的价值也在于创造。你总要写一些跟别人不一样的文字,那才真正属于你,才配得上作家的称号,才配得上某某人写的,某某人是个好写手的称号。如果文字全是“双胞胎”“多胞胎”一个面孔的话,那是不好看的。好比穿同一款的睡衣在大街上行走,你说好看吗,雅吗?肯定丑死了。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一瞧便知道。现在许多退休者闲来无事,在家练练笔蛮好的,但写出来的东西多少带有在台上做政工干部的说教味道,就不得多大看头了,也是令人生厌的一种程式化的公文,很不妥。该你教读者的东西,老师早就教过了。如果我们不能把所感所悟,化为自己的内外的认识,写得再好,自我感觉再好也都是白搭。说句粗话,老百姓不喜欢大卵子话。写文章跟过日子一样,玩的是个真情实感,属乌龟的,肉要在里面。我们要用幽默的语言来讲故事,文章要让人看得笑出声。说话也不要隔枪打子子,不要绕弯弯,直接说到点子上。说得再直白点,写文章就是“写话”。说话要让人听懂意,文章要让人明事理。半文半白的文章不是好文章。写文章时,脑海里涌现出来的思想要经过语法、修辞和逻辑的加工,成为漂漂亮亮的读起来很有口感的现代文章。文章口语化产生“语文体”,口语文章化产生“文体语”。口语使文章有生命力,文章使口语得到提高和精炼。辨证法就这么简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酒字拆开,酉时之水。傍晚的酉时,正是饭点,喝酒正当时,也是一天最舒服,酒量最大的时候。有句民谚说得好,酒早上喝是石头,中午喝是黄铜,晚上喝是白银,三天喝一次才是黄金。再靠实点说,喝酒是一种感情的宣泄,一人不喝酒,二人不赌钱,三人不买锄,四人不掰火柴。又曰,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即便喝醉也是一种心灵上的安慰,高压锅也需要断火解压。还有人说,不用香水的女人是没有味道的女人,那么,不会喝酒的男人就是不解风情的男人,亦或不明事理的男人,没有骨气的男人……。其实,喝酒之人爱上的不是简单层次上的酒,而是酒的度,酒的浓香与酱香,端起酒杯的瞬间思维的跳跃,是一杯雪白的奶水入喉后的滋润,是一团红红的火在肉体内燃烧的快感,是将自己的近期内的心事一点点地放电影式地倒影在酒中。于是乎,喝下的当然不仅仅是酒,而是更多的开心,更多的调侃,更多的伤感,更多的回忆,更多的交易,更多的喜怒哀乐。<span style="font-size: 18px;">好了,一切尽在不言中,我干了,你随意。花谢芳不败,心静人自在。喝酒多长时间最好,一个时辰。戌时一到,回家睡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日八月初一。高邮有句民谚:八月初一雁门开,孤雁头上带霜来。意思是说,到了八月,天气快要下霜了,大雁开始南飞了。节令了不得,天气渐凉了。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大雁是有灵性的,好多方面与人类相通,有些习性甚而比人类还强。它们的群体结构是以家庭为单位,富有亲情。它们的鸣叫声,表明它们具有社会性,团结一致,很守纪律。飞行的队伍总是整齐划一,要么排成“人”字,要么形成“一”字。大雁是有仁心的,对老弱病残之辈绝不会弃之不顾,能养其老送其终,没有忤逆子一说。大雁是有情义的,雌雁雄雁相配向来是从一而终,比人类好百倍千倍,没有“离婚”一说,一心一意过日子,且大行孝道,长辈做给晚辈看。尤其是雌雁死了或是雄雁亡了,剩下的一只孤雁到死也不会再找别的伴侣。人类的那些“嫖马马大王”“谁有钱跟谁过的坏女人”应该脸红。大雁是言而有信的,因季节变换而迁动,从不爽期,至秋而南翔,人们故称秋天为雁天。童年是值得回忆的,我还记得童年时天空的雁阵。仰望天空,当大雁用奉献、关爱与团队精神划出了一道最美的风景,令人类深受启发。俯瞰地球,当人类用秩序、尊重与和谐文化站出一条文明的队列,想必大雁也为之动容。天地遥相呼应,共谱自然和谐篇章。大雁,你好。人啊,学好。无法对别人诉说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历史故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日中秋节,高邮人也称八月节。早上“烧饼夹月饼”最好吃了。切记得小时候天还没有亮,烧饼店就开始忙了,买烧饼的人要排成一条长龙,打烧饼的是人头上接钱,5分钱2两粮票买两个草炉烧饼,家里几个人就买几个。回家用厨刀将热烧饼劈开一个口子,一只小月饼切成四角,一个烧饼夹一角月饼,吃到嘴里真是香你一个跟头。中秋食品主要有月饼、菱、藕、芋头等。是日,家家宰鸡杀鸭备酒菜。亲友间互送月饼、鸡鸭、菱藕和糖果。娘家要给新出嫁的女儿送节礼,但不留餐。此日,求婚者带雄鹅(鸭)等礼物去女方家“追节”,预示年内要带“新娘子”。晚上明月升起,焚香拜月,以贡饼(团圆饼,即大月饼)、菱、藕、石榴、鸡头果、苹果、柿子、芋头、毛豆、粘子孙饼(面粉做的)、绿茶、小宝塔(纸扎的)等敬月公,再全家分食,然后饮酒赏月吃团圆饭。这天,在外的亲人都尽量赶回与家人团聚,叫作幸福团圆。高邮人口中还有句话叫作“年怕中秋,月怕半。”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日子过起来快得很呢。不经意中,掌中滑落又一年。这不,你瞧瞧,小孩长大了,大人过老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杜国富,网名东方邮都,江苏高邮人。过去靠笔杆子吃饭,有多篇文章发表于报刊纸媒以及收录于公开出版书籍。现在偶码文字,怡情悦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