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20px;"> 中国第一侨乡台山位于珠三角西南部,有160多万台山籍华侨旅居海外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台山华侨在众多华侨中对世界影响力最大。据不完全统计,在海外的台山人比留在本地人台山人还多,因此就有了“海内海外两个台山”之说。</b></p><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20px;"> 走进侨乡台山,看当年华侨回乡出资、捐资建设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碉楼,骑楼街,体会当年华侨的苦与梦,感受当年侨乡的繁盛。</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28, 128, 128);"> 广府人出海纪念地――海口埠,始建于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位于台山端芬镇。据了解,因当地有大同河与端芬河交汇出海,端芬镇人习惯把河叫做海,因此就将此处称为海口埠。</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28, 128, 128);"> 海口埠是台山人眼中的“广府人出洋第一港”,五邑先侨们从这海口埠走向世界。</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28, 128, 128);"> 1923年海口埠兴盛时期成为基督教传入台山的重要节点,下图是华侨捐资在端芬镇建立的第一座教堂。</b></p> <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20px;">海口埠的骑楼街</b></p> <p> <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28, 128, 128);">台山浮月村因“洋楼”而闻名遐迩。这里曾被评为“台山八景”之一,村中有20多幢“洋楼”,均为旅美的浮月村华侨于民国时期修健。村中的洋楼被建筑界学者们视为“洋楼与碉楼功能相结合的混合华侨建筑”。这些以西式建筑风格为主只在局部保留中国南方农村特色,又有防御功能的洋楼与碉楼的结合体,高低不一错落有致,在红花绿树花草田园中,从远处看去十分美丽壮观。</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28, 128, 128);">浮月村的花田美景</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28, 128, 128);"> 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山梅家大院于1931年由当地梅姓华侨及侨眷侨属创建。其规模宏大气势壮观,装饰精致构思巧妙,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又带有西方建筑之神韵。</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28, 128, 128);"> 梅家大院占地80亩,有108幢二至三层带骑楼的建筑,呈长方形排列,鳞次栉比,整齐划一。中间有40亩专供商贩摆卖商品的市场空地,俨如一座小方城。近年来梅家大院成为诸多影视大片的外景地,《临时大总统》、《让子弹飞》等都在此取景拍摄。致使梅家大院享有更高的知名度。</b></p><p><br></p> <p> 电影《让子弹飞》在台山梅家大院的拍摄花絮和镜头剪映。</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28, 128, 128);"> 台山是中国第一侨乡,也是中国排球之乡。虽说从现代竞技体育的角度看台山排球的影响力在减退,但从历史的角度和群众参与度来说,台山一直是当之无愧的排球之乡。</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28, 128, 128);"> 从20世纪初华侨们把排球传入台山,并迅速在台山流行发展起来,至1930年台山几乎每个村都有排球队并经常组织比赛。据不完全统计,现如今台山市拥有3300支业余排球队,会打排球的群众有50万人之众,约占该市人口的50%。现有排球训练馆16座,排球灯光球场410个,室外一般球场163个。</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28, 128, 128);"> 改革开放后的侨乡日新月异,漫步在传统与现代相辉映的侨乡无不令人兴奋,令人感慨万千!</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28, 128, 128);">等待着特色美食――台山黄鳝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