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穆村农业中学</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三年与穆村邻村的杨家坪,积极贯彻中央"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办起了杨家坪龙源农业中学,一九六四年,穆村认为穆村比杨家坪大,更应办一所中学,于是经大队筹办,在穆村完小的一孔窑洞中办起了穆村农业中学,学校由大队干部刘锦绣(女)分管,大队秘书贾登启具体负责,学校开支由大队负责,以工分方式(每月30工),聘用本村毕业回村的高中生贾长安、贾达泉为老师,招收了穆村完小六四年及前一两年毕业的学生。一九六五年学校搬到了贾氏宗祠,在宗祠的二楼房子中上课。一九六五年秋又招收了穆村完小三二、三三班毕业的学生为主体的第二个班,也有少数村外学生,吃住安排在总校与完小生一并吃住。因贾氏宗祠只有一个教室,于是将学校移到娘娘庙,在娘娘庙的东西廊房中上课。老师新增了中专毕业的常吉荣和高中毕业的王福庆、刘宝光。一九六六年春学生们拆掉穆村观音楼用木料加工桌凳。文化革命开始后,第一班学生流失过多,一二班学生基本在一起活动。一九六六年又招收以穆村完小三四、三五班毕业生为主体的第三个班,在娘娘庙正厅上课,并增加了柳中在校生王全喜为教师(后返一中闹革命),剩五个教师负责三个班。一九六七年春,学校开展勤工俭学,组织二十多名学生去吴城林场植树造林,为学校挣回一笔收入。随着文化大革命的进行,学校停课闹革命,再未招生。一九六八年前两个班毕业,一九六九年第三个班毕业,但后以穆村七制学校给第三班学生补发了毕业证。教师们除贾达泉、王福庆转到七年制学校,其余都返村。学校开办三年,培养学生近百名。</p> <p>一九六五年作过学校的贾氏宗祠</p> <p>第一班曾经住过的穆村完小的窑洞</p> <p>在穆村总校教室门前</p> <p class="ql-block">维修后的贾氏宗祠窑洞</p> <p>一、二班合并后的女生们</p> <p>一九六六年招收的第三班住过的娘娘庙正厅</p> <p>一九六九年以穆村七年制学校给学生补发的毕业证</p> <p>校长,大队秘书贾登啟</p> <p>首聘教师贾增芳(长安)</p> <p class="ql-block">教师贾达泉</p> <p>王福庆老师</p> <p>刘宝光老师</p> <p>常吉荣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