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记忆村里过年</p><p class="ql-block"> 小时过年在我的记忆里就是能吃上好的,这好吃的就是条子肉或蒸肉,平时日常生活难能吃上哪一口肉,看着村子里东串西逛憨态可掬摇晃小尾巴的黑猪觉得可爱,它们有时一家窝在墙下晒太阳,猪娃们紧紧靠在躺倒的老猪肚皮下吮吸着乳汁,看着温馨的场面,哪和坐在门墩石上喂娃奶吃的妇女情景相同。但是它们却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道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以前过年时必不可少的就是唱戏,戏台上紫红色的幕帐,戏台正中每天根据剧目不同挂不同布景,东侧是村里村里忙各种活计却能吹拉弹奏热爱戏曲者位置,布景后面隔着灰色一道帐是演员换装休息地方。中午一场戏,晚上七点后再一场戏,台子下听戏的老年人多,他们步履蹒跚,执着前行,都早早自己扛着凳子椅子或是家里小孩或儿女搬来占个位置。村子里人家多再加上远处来的亲戚,开戏前台下黑压压一大片,看着戏拉着家常理短,侃着大山,人声鼎沸直到开了戏才安静下来。能记得的《周人回府》《杨家将》《狸猫换太子》《秦香莲告状》《屠夫状元》等等。台上演员惟妙惟肖,台下或笑或抹眼泪,少时不懂,懂时已是中年人了,人间的苦辣酸甜只有自己知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多年大家贫富差距不大,房子多是土墙厦房,房顶多用兰瓦,机制红瓦都少,或有几孔窑洞半间油毛粘顶的厨房。人们穿着兰黑两色居多,只要小女孩才有点花衣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忆里村子里八十年代过年集体活动很多,年前就已经贴布告或大喇叭通知让有兴趣者参加篮球,乒乓球,象棋,拔河或歌唱等等活动,如今想想吃饱了必须的事情。最早篮球场设在大队东侧一个低洼的场院,这是我最爱运动。北边有几个废弃四队的喂养牲口的土窑洞。球场坑洼不平,打起篮球来手不好操控,篮板也不是很好,只是这不影响全村人的热情,球场外人山人海,呐喊助威声,责骂声,叹息声,热情喧闹着年的气氛,以后球场挪到药王祠下空地,也是个土场子,年年打完球后浑身汗水湿透了衣服,回家路上别人穿的棉衣棉裤,我却头上冒热气,脸上有汗水💦 ,别人投来赞许的目光,自己却不好意思。那时记得同宗同辈的我大哥李军彥和二哥李军弟也参加篮球赛,我的印像里他们都是拉石头的,从最早的套上驴拉石头,以后用手扶车,四轮车,他们这层人为了家出劲了力,长期劳动腰腿都有点变形!并且年龄都比我大十几岁还能打篮球?但是站在场外看第一次看到他们那积极投入的拼搏精神嘴里叫好心里佩服,他俩打球时一个三步上篮,另一个骑马跨投潇洒如少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象棋者多是年龄大的人,他们在村委会比赛,乒乓球在中学(如今小学),拔河在篮球场比赛。那时过年比赛集中在初一举行,初二开始直到十五就是拜年和送灯笼时间,迎来送往图个亲情,十五晚上村里又有灯谜会,大人小孩为了得到奖品在拼脑力,呵呵,多么有趣有意义的农历年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