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真正的读书源自内心的热爱,这份爱纯粹天然,就像向阳花总是追寻太阳,不为名利,听从的是心的召唤,正是这份爱让人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都能嗅出书的馨香,都能在孤独中以温情的手指在书的页面上摩挲不止。在主动碰撞的激情中,书中的人与事,作者的理念智慧与我们的经历体会、思想情感互动沟通,相鸣相和。日子长了,我们便获得了对生命对人生最深切地认知与感悟。</p><p class="ql-block">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我爱读书,目的只是从实践中体会到读书的无穷乐趣。正是这种兴趣的阅读,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p> <p class="ql-block"> 这个假期响应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教师假期同读一本书的要求,我有幸阅读了王福强老师的佳作《为师生赋能》——魅力校园的构建智慧,本书共有五章:《寻找学校的意义》《发现教师的价值》《唤醒学生的灵魂》《提升课堂的力量》《重构学校的文化》。该书涉猎广泛,思想深邃,内容丰富,既有对当下教育中诸多弊病的犀利批驳、深刻反思,又有前瞻性地指导建议,体现了王老师丰厚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力、大胆创新的意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唤醒学生的灵魂》这一章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认为“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建筑孩子的人格长城,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当下的教育,基本围绕智力开发进行,孩子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学英语,上学后要求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似乎只有这样,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我们去假设一下,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一遇到挫折就产生轻生的念头,没有梦想,不懂得保护自己,无法与别人共享,一点儿都不快乐,那么,即使这个孩子门门功课都考第一,又能怎么样?</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的见解深刻,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反思自己,让自己走出教育的误区,努力建筑好孩子的人格长城,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快乐成长。为此,我们要寻找科学的途径,尊重学生真正的心理需求,建立理解、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一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一个没有被尊重的人,很难具有自尊。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要做一个有心人,发现孩子的天赋,这个过程便是守护孩子自尊的过程。守护孩子的自尊,可以逐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失偏颇的看待自己和他人。</p><p class="ql-block"> 二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上一百堂美学课,不如让孩子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重点建筑的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不如让写作者去菜市场里体验生活百态。一切真理都在生活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真的很重要,也很简单,简单到可以从身边做起。</p><p class="ql-block"> 三是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安全感能为人生“保驾护航”,不要动不动就大声斥责孩子,不要限制孩子沟通的欲望,不要让她习惯孤独,要学会关注孩子的破坏性情绪,帮助他们认识、表达,并处理这些情绪,然后引导他们安全地解决冲突,持续地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帮助他们成为一个有关爱能力的人上。</p><p class="ql-block"> 四是给孩子完整的知识结构。在自然科学、体育、艺术的领域涉足,可以不精,但一定要参与其中。学习科学,并不是人人要当科学家,而是要避免愚昧。学习体育,不一定是为了做运动员,因为踢足球的规则和打篮球的规则走到哪个国家都一样,只要他是一个体育爱好者,走到哪里都会遇到朋友,学一门艺术,并非要把艺术当做可以炫耀的羽毛,而是为了让孩子将来在失恋的时候、失业的时候、有挫折感的时候,他起码还能有一种自我救赎的方式。丰盈的内心让人生幸福,自然会远离心理疾病,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需有一定的方法,正确的读书方法也许应该是,在思想上要重视读书,要在有选择的前提下读好书,时间上对读书要给予保证,但我们也要勇敢地走出书本,勇于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读书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我们的读书行为才能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可。</p><p class="ql-block"> 学无止尽,学习永远在路上!让我们通过读书来不断丰盈自己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策划 :张掖一中教科室</p><p class="ql-block">编辑 :孙玉红</p><p class="ql-block">审核:王荣 王兴林</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