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

风铃

<p class="ql-block">此心安处是吾乡</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春节前后,正是“万家灯火团圆时”,但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很多地方出台政策,鼓励或奖励在外工作、经商和学习的人就地过年,于是在报刊、杂志上看到一篇篇以“此心安处是吾乡”为题的报道和文章。笔者深深为此触动,并细究起“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出处来。</p><p class="ql-block">“此心安处是吾乡”,出自宋代大词人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p><p class="ql-block">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p><p class="ql-block">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p><p class="ql-block">要说这阙词的来历,还得从苏轼的“乌台诗案”说起。</p><p class="ql-block">元丰二年(1079),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职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案件由监察御史告发,在御史台受审。因御史台官署内遍植柏树,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此案就称为“乌台诗案”。</p><p class="ql-block">“乌台诗案”的背景是王安石变法,朝廷上出现革新派和守旧派的对峙,斗争激烈。苏轼站在守旧派的立场上,多次上书神宗皇帝,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请求尽快制止变法。支持王安石变法的革新派便排挤苏轼。苏轼无奈,借故外调,先后到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通判和知州。在此期间,苏轼针对新法推行中出现的问题,写了一些讥讽新法的诗文,引起了一些人的嫉恨。任湖州知州后不久,乌台诗案便发生了。</p><p class="ql-block">苏轼七月二十八日被逮捕,八月十八日进御史台的监狱,二十日,被正式提讯。</p><p class="ql-block">十月十五日,御史台申报苏轼诗案的审理情况,其中辑集苏轼数万字的交代材料,查清收藏苏轼讥讽文字的人物有司马光、范镇、张方平、王诜、苏辙、黄庭坚等二十九位大臣名士,李定、舒亶、王珪等欲置苏轼于死地。神宗一时举棋不定:太祖早有誓约,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杀大臣。</p><p class="ql-block">同时,正直人士也仗义相救,宰相吴充直言:“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已罢相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连身患重病的曹太后也出面干预:“昔仁宗策贤良归,喜甚,曰:‘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而杀之可乎?”</p><p class="ql-block">十二月二十九日,圣谕下发,苏轼贬往黄州(今湖北黄冈),充团练副使,不准擅离该地区,无权签署公文。这样的结果,李定等人大失所望。</p><p class="ql-block">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苏轼贬谪黄州团练副使,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县武装部副部长,精神寂寞,穷愁潦倒,只好自己借东坡之地耕种,“东坡居士”由此得名。第三年四月,苏轼撰诗并书《寒食帖》,发人生之叹,写苍凉之情,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异彩奔放,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受到牵连的人中,三个人的处罚较重。驸马王诜因泄露机密给苏轼,而且时常与他交往,调查时不及时交出苏轼的诗文,被削除一切官爵。其次是王巩,被御史附带处置,发配西南。第三个是苏辙,他曾奏请朝廷赦免兄长,自己愿意纳还一切官位为兄长赎罪,因家庭连带关系,仍遭受降职处分,调高安任筠州酒监。</p><p class="ql-block">在20多位“乌台诗案”案犯中,王巩(字定国,北宋著名诗人、画家)被贬岭南荒僻之地广西宾州。这使苏轼很内疚,说:“兹行我累君,乃反得安宅”。苏轼有《次韵和王巩六首》,其一云:</p><p class="ql-block">欲结千年实,先摧二月花。</p><p class="ql-block">故教穷到骨,要使寿无涯。</p><p class="ql-block">久已逃天网,何而服日华。</p><p class="ql-block">宾州在何处?为子上栖霞。</p><p class="ql-block">王巩家中原养有几个歌女,其中一位复姓宇文、名柔奴(别名寓娘),最是眉清目秀、蕙质兰心。王巩定案后,家奴歌女纷纷散去,惟有柔奴一人愿意陪伴王巩共赴宾州。宾州的僻远、路途的艰辛柔奴并非不知,但忠诚的她毅然与王巩一同踏上了前往宾州的道路。</p><p class="ql-block">从1079年12月到1083年10月,王巩与柔奴一起在宾州生活了近四年时间。王巩在宾州泼墨吟诗、访古问道,柔奴则歌声相伴,温柔慰藉。后来,王巩奉旨北归,在京城开封与苏轼重逢。老友相见,把酒言欢,苏轼发现王巩虽遭此一贬,不但没有通常谪官那种仓皇落拓的容貌,还神色焕发更胜当年,性情更为豁达,不由疑惑: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免于沉沦?王巩笑了笑,叫出柔奴为苏轼献歌。只见窈窕的柔奴轻抱琵琶,慢启朱唇,轻送歌声。苏东坡以前也见识过柔奴的才艺,如今觉得她的歌声更为甜美,容颜也更红润,难道宾州的水土养人吗?</p><p class="ql-block">王巩告诉苏轼,这几年来多亏柔奴陪伴他在宾州度过了寂寞艰苦的岁月。苏轼便问柔奴:“岭南应是不好?”柔奴顺口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饱经忧患的苏轼一听如点中要穴,没想到一个柔弱女子竟能脱口说出如此豁达之语,大受感动,更激赏柔奴的人品与操守,特作《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以赞。</p><p class="ql-block">想想一个弱女子都能安然自若,何况一个大丈夫乎。这也是后来苏轼被贬岭南惠州、儋州都能从容淡定,以及钟爱随他一起去惠州的侍妾王朝云的原因。</p><p class="ql-block">在宋代,酒庭公务间与歌女相往来,为她们写诗相赠,是官场生活的一部分。自从赵匡胤“黄袍加身”成为北宋开国皇帝后,宋太祖有感于五代十国时期重武轻文、军阀割据、战乱不止、民不聊生的混乱局面,“杯酒释兵权”,奉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对权臣鼓励他们“多积金、市田宅,歌儿舞女以养天年”,宋代士大夫宴游之风就这样盛行起来。从朝廷至地方政府都设有入籍的官女接待客人,一律由官府派员监督管理,工作限于助兴,“然不得私侍枕席”。若官员与官女有私,即属违法。苏轼从政后,也常出入宴饮,置身众香国里,乐意欣赏女性的美丽聪慧,不过从来不迷恋滥情。苏轼第一次到杭州赴任时,一次主政的陈襄公出,他临时权摄州事,先后有两位官妓要求出籍。苏轼根据实情,判年长者从良,年轻者舍不得让她脱籍。</p><p class="ql-block">“此心安处是吾乡”,虽然是北宋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写照,出自文人的词中。但从历史发展看,与二十一世纪的现在,因为疫情不能回家过年,而在工作、打工、学习的地方就地过年,发出“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感叹、赞叹,其中道理都是一样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