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有一个成语名为“一言九鼎”,意为一句话抵得上九鼎之重,形容其说出来的话作用十分之大。而这个“九鼎”到底是有多重,才可以被人作为这个比喻呢?实际上,在古代的时候,“九鼎”即“九州”,“九州”即天下江山。</p> <p class="ql-block">相传当年在舜统治的时间,发生了大洪水,天下几乎都成为了一片汪洋。当时大禹奉命治水,他夜以继日的工作,新婚三天不到就踏出了家门。为了使百姓脱离洪水,安居乐业。他一双腿亲自走过时间所有的山川河流,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天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采用的治水方针就是“堵不如疏,堵疏并用”方针,为了方便区分天下的哪里该堵,哪里该疏。他将天下的陆地区域按照山川河流走向分为了九州,在古汉语之中,“九州”就是陆地的意思。这在《尚书·禹贡》之中就有过记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 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后为了镇住洪水,大禹还在每一个州都铸造了一个鼎,让洪水再也不会在这个地方肆虐。也就是自这个时候起,“九州”与“九鼎”也就成为了天下的象征,而等到舜将王位禅让给禹之后,这也成为了君主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所以到了后面的商周时期,九州也就成为了国土的代称。之后也一直都有沿袭下来,至于九州的具体方位,在《尔雅·释地》中有记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雝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扬州,济河间曰兖州,济东曰徐州,燕曰幽州,齐曰营州:九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之中也可以看出来,九州就是以黄河,长江,汉水,济水等山川河流而进行划分的。</p> <p class="ql-block">但是实际上,九州在历史上一直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说法的。在尧舜禹的时代,那时候黄河流域还不知是处于什么形式之下,是部落联盟的形式,还是酋邦制?没有人可以说的清楚,但仅有一个九州之名流传到后期的夏商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夏时期的说法已经不可考,商周时期也仅是将九州作为国家国土的代称。所以到了战国时期,疆域扩大,因为对古史的遗忘,先夏那时候的《河图》派九州说已经很难被人读懂。当时的人们已经有了一丝要记录历史的概念。</p> <p class="ql-block">于是当时的人们就依据战国时期的版图记载改写九州之说,于是就产生了《周礼》派的九州之说。民间也有不同的对于九州的考证。不同的书籍记载的都不一样,《禹贡》《尔雅》《周礼》等等记载的完全不一,并不好考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版图也开始越来越大,所以历朝历代的行政区划分也开始越来越复杂。西汉的时候“九州”就划分为了“十三州”,而后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的州名,九州的名字也就渐渐的产生了更换。</p> <p class="ql-block">而到了今天,最古老的九州名字之中也仅剩了六个还在使用。而且已经不是古时候那中区域辽阔的行政地名。徐州、扬州、荆州现如今是地级市,而冀州、青州、兖州则是县级市。都不是原来的“九州”。可现如今的“九州”,已经是整个中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九州·海上牧云记》中述“他登上帝位之时,也就是天下大乱之日。命运之轮开始旋转,英雄们在四方成长,一切都不可逆转地走向最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九州·海上牧云记》乃是一本以九州为背景的故事,我们不知道古时候真正的九州到底在哪,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幻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