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神经外科李医生

<p class="ql-block">办公室窗台上,几盆碰碰香郁郁葱葱,叶子绿油油胖乎乎,多片叶子围起来就像一把小雨伞,看上去欣欣向荣,格外喜人。这是“京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鲍圣德教授在三亚帮扶时期种植并留在科室的绿植,如同鲍教授给我们留下的技术和精神,茁壮地成长着。</p><p class="ql-block">  2020年底至2021年初,鲍圣德教授第四次到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精准帮扶。连续多年来,鲍教授已经融入了这个科室,对于科室的人员结构、技术特长和当地的病源结构都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因此在技术帮扶上,就更有了针对性,从实际出发,契合学科的发展需求,以高层次专家的视野,为我们的学科建设指明方向,为我们带来宝贵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三亚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的临床技术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b>以清晰的发展理念引领学科的发展方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个学科,如同一艘航行的轮船,航线上有了灯塔,便不会走弯路。鲍圣德教授在科室参加讨论、查房、门诊、会诊、手术等日常医疗活动,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科室的状况,结合科室特点,指出了为适合当地居民和候鸟人群疾病谱特点,重点开展脑卒中防治的思路;同时也在临床上针对这类患者进行连续性查房,不少患者得到了京医专家的近距离诊治。鲍教授还针对科室技术团队结构的特点,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医生的技术特点进行专业指导和答疑。</p> 图1 鲍圣德教授指导医疗工作花絮之一 图2 鲍圣德教授指导医疗工作花絮之二 <b>以持续的技术指导帮助基层的专业建设</b><div><b><br></b> 保亭县人民医院是三亚中心医院的托管单位,也是省内具有成熟经验的医联体建设医疗机构,保亭县人民医院是省内少有的开创了神经外科专业学科的基层医疗单位。建设好基层的专业,有利于当地老百姓能够就近医疗而避免因转诊延误诊疗时机。鲍教授对这个问题一直很关注,每年帮扶阶段都会下乡到保亭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查房指导或义诊。经过长期的努力、持续的技术指导,保亭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现在已形成了近30张病床、展开4张重症监护病床的学科规模,每年诊治数百例神经外科患者,开展100多例手术,并且在基层医院较早开展了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保亭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逐步完善,使当地发生的脑出血、脑外伤等神经外科危急重症患者能够在当地快速地接受手术治疗,减少了因转诊而延误病情,明显提高了这些患者的救治效率和治疗效果。<br></div> 图3 鲍圣德教授在保亭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查房 <b>以敏锐的战略眼光指导专业的合理设置</b><div><b><br></b> 专业的合理配置是学科建设的基石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条件。学科建设打好基础,可以形成良性成长。合理的专科规划,有重点的发展,才能够更加专注的将业务做精做细。鲍教授针对三亚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的临床病例特点进行分析,多数是脑出血、重型颅脑损伤等需要在当地治疗的危急重症患者,尤其是脑卒中高级中心建设,更需要在神经重症方面有相适应的技术力量和设备设施的建设。在三亚帮扶阶段,鲍教授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运转情况和病例的诊治情况高度关注,经常性地查看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查阅并分享神经重症方面的最新文献资料,一步一步地促进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提升神经重症的诊治水平。在鲍教授连续帮扶的4年间,三亚中心医院神经重症病房也从8张病床扩展到了15张病床,诊治的重症患者每年多达数百例。<br></div> 图4 鲍圣德教授在神经重症病房查房 图5 鲍圣德教授指导神经重症患者诊治工作 “京医老专家百人智力帮扶海南项目”于2016年12月在三亚正式启动。国家卫生健康委每年组织在委属委管医疗机构的退休名医和老专家,分批、轮流到海南坐诊、讲学、带教,为海南带来宝贵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各受援医院培养医学人才,为当地的百姓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促进海南全省临床科研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三亚中心医院是鲍圣德教授定点帮扶单位,每年冬季鲍教授来到三亚,为三亚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丰富的经验,传承了良好的医德和文化,通过言传身教帮助我们加强学科力量建设。在京医的持续帮扶下,我们的学科也得到了发展和壮大,技术团队的诊治水平不断提高。“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来扶持。”鲍圣德教授如同碰碰香一样含蓄、内敛,兢兢业业、不计得失、技术精湛、平易近人,全力帮扶我们的学科发展,在三亚时间虽然不长,但是留给我们的技术和精神财富,历久弥香。 ——2021年春,记鲍圣德教授三亚精准学科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