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除了自然以外,</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7px;"><br></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没有老师。</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7px;"><br></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7px;"><br></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这里多么愉快!</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7px;"><br></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愿就这样</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7px;"><br></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永远生活于静寂之中。</div> 《梦》是卢梭逝世前最后一幅杰出的油画作品,创作于1910年,作品尺寸为高:204.5厘米,宽298.5厘米。可以说油画《梦》代表了亨利·卢梭的的真实风格与追求。在画面左角,卢梭将他初恋时的情人画在沙发长椅上,置身于充满梦幻的热带丛林中。在这片森林里,奇花异草郁郁苍苍,两只狮子虎视眈眈,还有隐藏在森林深处的大象和禽鸟,以及惨淡月光下吹奏长笛的黑人,营造了一种异国情调和带有神秘意味的梦幻之境。 亨利·卢梭(Henri Theodore Rousseau,1844-1910),法国画家,生于法国西北部的拉瓦尔市。青年时期当过军乐队兵,退休前是海关税务员,四十多岁退休后才全身心投入于绘画中。在他死后,被誉为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先行者。 亨利·卢梭想成为一个艺术家。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海关公务员。他已经40岁。不过,他买了一些帆布,颜料和画笔,反正就这样开始绘画。然后就在艺术的世界里天真了一辈子。 当他为了尚无着落的晚餐而在街头演奏小提琴的时候,心头也依然也保持着天真与快乐吧。他并不是战胜痛苦!或者苦中作乐,不,他根本不以痛苦为痛苦!天真坦诚以及天真坦诚包裹着的自信,是那颗自由心灵的屏护。生活中一切磨难所造成的痛苦都无法进入这一方圣地。(莫扎特也是如此)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曾被告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7px;"><br></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不属于这个世纪,</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7px;"><br></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相信我,</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7px;"><br></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现在不可能改变我通过顽强的实践</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7px;"><br></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而获得的方法。</div> 《狂欢节之夜》也就标志了一位天才画家的诞生。这是一件精雕细琢的作品,正面化和平涂的手法显示出画法的天真,煞费苦心的细部处理恰好构成完美的结构形式,黑色剪影与发光小人的对比提示了神秘的诗意存在。就整体而言,这位完全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画家倒是有很好的画面布局和结构组织的观念。 · 传奇一生 ·<br><br>出生于拉瓦尔一个小镇管道工家庭的卢梭因为家境贫穷,从小就得帮着家里干活。在拉瓦尔读高中的时候,他的成绩平平,但绘画和音乐却屡屡得奖。后来由于父母欠债把家里的房子抵押出去,卢梭高中毕业便离开了的小镇。先是在律师行当学徒,但因为卷入了一场小小的伪证风波,1863年卢梭去了军队避风头。服役4年,退役归来,父亲去世,1868年他和母亲搬到了巴黎,成为一名政府雇员。 在50岁以前,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收税员,22年间日复一日地做着同样的工作,收入微薄,勉强糊口。他成为鳏夫已有多年,与妻子的6个孩子死了5个,因为没有能力担负养家的责任、脾气暴躁的“前科”,唯一活下来的女儿在被领养之后,就与他断绝关系,再无往来。。生活的阴霾从来没有在他的画中出现,这使得他画作的灿烂更为珍贵。 这样一个陷于穷困、孤独的老头,内心却有像爱丽丝的仙境一般奇幻、神秘、纯真无邪的世界。<br> 卢梭的艺术冲动源于他深深热爱大自然。无法负担美术课,卢梭通过去卢浮宫研究他最喜欢的艺术家和翻阅照片,杂志和画册,并自学了人体解剖学。在41岁的时候,他参加了一个大的艺术展的,但他充满活力的作品,被看似幼稚和平淡无奇的。尽管如此他依然很满足,并把相关的报道都剪贴保持了下来。 卢梭参观了世博会,在那里他被特别是异国土地的展品陶醉。生动形象困扰着他好几天,直到他终于转向了画架把他不安分的想象力释放了出来。 每年,卢梭都会参加艺术展以展示最新的画作。但是每年艺术评论家都取笑他。他们说:他看起来像他闭上了眼睛,画着他的脚。 卢梭有个画家梦。枯燥重复的工作结束之后,他就在自己简陋的家里描绘脑海中美丽的树林、异域的夜景、正在觅食的老虎和豹子,周末更是如此。在49岁退休之后,他决定一心扑在绘画上,做一个专职画家,即便他此时依然穷困,不得不在街头拉小提琴增加一点收入来购买画材。 但他继续作画,学习自然,并在这个过程本身欢喜。一天晚上,他梦见了一幅画,描绘了一个狮子遇见一个睡觉的吉普赛人的友好和好奇心 61岁时的卢梭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但他愉快地描绘他的童画。但继续被所谓的“评论家”残酷地否认,甚至有人说,“只有原始人才会对他的艺术留下深刻的印象。”<br>当卢梭已经是一个老人,新一代的年轻艺术家亲近他,欣赏他的作品。他的才华得到的赞誉淹没了批评的声音,但是,人们更欣赏他非常善良和慷慨的心。 一百年后,依然花朵绽放,猴子嬉闹,蛇仍然不断通过卢梭的热带丛林滑行。他的画现在悬挂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 <p class="ql-block">画家罗伯特·德劳内的伯爵母亲喜欢卢梭的绘画风格,请他创作了《耍蛇人》。</p> 从小,卢梭就喜欢画画,但他的锡铁匠父亲并不喜欢儿子摆弄这些毫无用处的东西,每当画画被发现的时候,卢梭总是受到父亲的严厉呵斥,进入艺术学校专门学习画画的事情更不可能在这个普通的工匠家庭内发生。 卢梭上了普通的学校,始终放不下对涂涂画画的喜爱,上课的时候,经常偷偷地在下面画画。他的脑袋不是很灵光,各科成绩都不理想,唯独音乐和美术两项一直优秀,还曾获得学校奖项。就这样,卢梭一边迷迷糊糊地上课,一边偷偷自学自画到高中毕业。毕业后找了个律师所学徒的工作,本以为未来的生活会有一点保障,却因为惹上了一个作伪证的官司,不得不去参军避风头。 卢梭在军队度过了4年的时光。这4年,卢梭的经历颇多,与战友聊天了解到很多奇异见闻、参与德法战争,以及父亲去世。退伍之后,卢梭带着母亲去巴黎讨生活,后来与房东女儿坠入爱河,结婚生子。他在巴黎市政府找到了一份雇员工作,几年后成为收税员,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检查发往巴黎各地的布料、食品等物品。 卢梭做的是最底层的工作,极其枯燥乏味。他看起来傻里傻气,没几个同事愿意与他来往,而卢梭也有自己的“乐子”——画画。开始,卢梭还只是在家里画画,后来便将画本带到办公室,打发无聊的时间。一次,他工作“开小差”被领导发现,立即被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并被嘲讽毫无绘画天赋。 卢梭在19世纪90年代就已经画出了《热带风暴里的老虎》(1891)。此时,梵高在用颤动的笔触描绘心中的世界,高更刚刚乘上轮船前往塔希提岛寻找不一样的风土人情;马蒂斯刚刚进入朱莉亚艺术学院学习绘画,“野兽派”和原始的《舞蹈》是否出现还是一个未知数;此时,距离毕加索第一幅带有原始趣味的作品《亚威农少女》出现还有十多年。真正最早在绘画中表现出原始感的艺术家,是卢梭这个一生被人嘲笑没有绘画技艺的“星期日画家”。<br> 这些嘲讽和打击似乎都没有对卢梭产生影响,他一生执著于艺术,从未放弃,唯一遗憾的大概是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绘画教育,有的时候他会对别人说自己曾向克莱门特(Félix Auguste Clément)和杰罗姆(Jean-Léon Gérôme)学习过绘画,这两位都是当时备受肯定的学院派艺术家。 靠着日一复一日的挥笔创作,卢梭创造出一种独一无二的风格,完成了自己的艺术。在马蒂斯和毕加索用尽力气摆脱学院训练的影响之时,卢梭毫不费力地就跨越了规则的束缚。 1891年后的七、八年里,卢梭再也没有进行丛林画的创作,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是描绘巴黎城市生活中的一些场景,也许卢梭当时对城市更感兴趣,还没有沉迷于丛林、动物的奇幻世界,但埃菲尔铁塔和高大的建筑在卢梭的画中也总是如梦似幻。<br> 从1886年第一次参加画展到1910年去世,人们一直未曾放弃对卢梭绘画风格的诟病,深究原因无非就是卢梭从未经过专业的绘画学习,他所画的形象还是太呆板僵硬,小孩子也可以完成那种稚拙的画作。有独立思想的艺术家正忙着跟学院派传统唱反调,专业的绘画基础为这些艺术家提供了一份跟学院派斗争的底气和身份。人们还来不及顾忌没经过多少绘画训练的素人卢梭,即便他那种原始感的风格是后来许多艺术家一直想要获得的东西。总之,在破除传统这件事上,卢梭似乎有点“不够格”。 《睡眠中的吉普赛女郎》中出现了迷人而奇妙的北非沙漠风光、狮子及熟睡的黑人的组合,大胆的想象因为精微的细节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真实感。月色里的非洲沙漠格外诱发人的无助,女人华丽的衣裳打破了夜的清寒,她安详地躺在一把曼陀林的边上,表情和夜融为一体。一只健壮的狮子正圆睁着眼睛靠近她,还低头触摸她的呼吸。可是女人毫无察觉,她在梦呓中根本无法感知观者的惊骇。 卢梭把人世间无法相融的对抗温柔地安放在一起,甚至还让它们对话交流,这就是卢梭的童真世界。我们无法从画面里看到光与影的变化,也不易从中看到深层次的透视感和生活的场景,艺术在这里有了反传统和流亡的性质,是一股逆流而上的激情。卢梭以一个艺术家奇特的喷薄天赋借想象的指引以形成梦的逻辑来构思画面。 卢梭后来画过无数的丛林树木,却从未真正去过原始森林。他的灵感源自参观动物园的经验,卢梭曾说:“每当我走进大玻璃房,看到那些来自异国的神奇植物,就好像走进了梦中。”他描绘的森林世界源自想象的自由组合,他在军队时曾听到参与法国探险队的人描述墨西哥的亚热带和热带风情。 纯真的内心创造了纯真的画作。丛林枝叶繁密却不杂乱、生机勃勃,纯真质朴的线条描画的动物栩栩如生,卢梭的艺术天分终会让人心生赞叹。“纯真之眼”让他不受那些透视、阴影、景深规则掣肘,画作带有天然的原始和稚拙气息。 1910年卢梭去世后,一位叫作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艺术家在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的291号画廊组织了他的纪念回顾展览。随后,在1920年代马里乌斯·德·扎亚斯(Marius de Zayas)的画廊和惠特尼工作室俱乐部进行了展览,卢梭的作品才开始受到年轻艺术家的追捧。 这是一幅非常有立体感的作品!1908年完成的《足球运动员》,是这位神秘主义画家卢梭取得社会反响以后的又一有影响作品。他在这幅画上已进一步探索了稚拙与神秘的双重思维,把几个形象可笑的运动员,画成囚犯般的样子,不仅比例失调,而且环境也神秘:在两旁密集排列的树木中间奔走着;尽头是球场的栏杆,显然,这一切不是真实的生活,而是不可解释的梦幻。 。 19世纪末影响深远的艺术家不只塞尚、梵高和高更,还有生前身后时常被人忘记的素人画家卢梭,现代绘画中的原始主义和奇幻想象的超现实主义艺术从他这里可以找到源头。而今,卢梭的影响依然存在,动画电影《马达加斯加》是从卢梭的画中得到启发,Joni Mitchell的歌曲《丛林》是基于卢梭的画作而创作。引领潮流的时装周上,我们也能看到卢梭画作的身影 卢梭把人世间无法相融的对抗温柔地安放在一起,甚至还让它们对话交流,这就是卢梭的童真世界。我们无法从画面里看到光与影的变化,也不易从中看到深层次的透视感和生活的场景,艺术在这里有了反传统和流亡的性质,是一股逆流而上的激情。卢梭以一个艺术家奇特的喷薄天赋借想象的指引以形成梦的逻辑来构思画面。 卢梭的创作生涯横跨了19、20世纪,曾多次参加印象派的独立画展,经历过野兽主义-表现主义绘画艺术运动,很难看出他曾受哪一门派的影响。他的作品画面充满了童真般的幻想,绘画技法朴实无华,描绘某些局部的细致笔法显得随意稚拙。卢梭以儿童式眼光看世界,笔下的形象是儿童式的,他像儿童一样复制自然,还原童真。 卢梭的绘画中各种事物的形象有一种绝对的清晰感,就是这种绝对的清晰反而导致了一种绝对的神秘感。画家沉湎于对每一个物象都一视同仁的精细描绘,似乎每一个形象都失去了它自己固有的属性,逼真描绘的景物在画中变成了抽象的符号,完全不再是古典透视关系下的写实的物象,而是各自独立的、带有梦幻般的物象,它们都在呼唤着自身生命的存在。这是一种内在精神的外化,是一种内在精神的抽象表达。 在色彩方面,卢梭经常将绿色、红色以及黄色用于风景之中,画面的基调大多呈现冷色倾向,在形式的辅助下,色彩起到了让不平静的因素变得肃静的作用,与印象主义者们十分重视的环境色正好相反,只注重环境的固有色,把树叶、花朵、植物、果实等绘画中存在的事物,也以儿童式的单纯的饱满的固有色去描绘,这样,色彩使本来就不紧凑的形式关系更加拉开了距离 卢梭在不自觉中发现了色彩的表现力,把自己内心的神秘幻想,通过色彩的表现力准确地凝固在画面上了。这种通过绘画的形式和色彩相结合来表现艺术家自己内心的精神幻想特征,成为后来德国表现主义等流派绘画的重要来源。此外,卢梭在绘画中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美学观念,对现代绘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卢梭的绘画中,当天空成为画面的主题或占据画面不小位置时,它与前景的物象往往呈现出不可企及的距离,这种不可企及的距离,与没有纵深感的道路的描绘形成鲜明的对比,遥远的尽可能地遥远,清晰的任其尽可能地清晰,这样现实世界似乎变成了神秘的世界。卢梭靠这种美学观表现了现实世界的神秘,靠这种美学观来组织的画面把我们带进了后来的形而上绘画、超现实主义的神秘的梦境之中。 卢梭极富童真的想象在他的晚年达到高潮,他的代表作有《村中散步》、《税卡》、《战争》、《睡眠中的吉普赛女郎》、《自画像》、《乡村婚礼》、《抱木偶的女孩》、《梦》等等。他用纯真无瑕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和感受生活的真谛,这使他的画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个性。他把从巴黎动物园和植物园观察来的各种形象组合成热带丛林景色,就像《弄蛇女》和《梦》中的那样,再点以引发紧张情绪与背景并不谐调的奇特人物,就这样创造了一个虽不确定却以奇妙魅力引人入胜的具体可感世界。卢梭对自己的艺术抱有坚定的信心。他坚信人们将来会理解他的艺术。卢梭说过:“我也曾被告知我不属于这个世纪,相信我,我现在不可能改变我通过顽强的实践而获得的方法。”他曾对毕加索说:“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两位伟大的画家,你用埃及风格作画,而我则用现代风格。” “……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或许,有时人们不总是那么“理性”,面对现实的严苛,他们只想暂时“躲到”自己的“丛林中”,放松地与大自然呆在一起,让郁郁葱葱、充满希望的绿色抚慰心灵。<br> 1908年,毕加索为卢梭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这预示着巴黎前卫艺术界对卢梭的肯定。然而1910年,卢梭因病去世,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中,卢梭成为了新一代艺术家和批评家心目中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