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景致之五~沈阳大帅府

雨落知秋

<p class="ql-block">  张学良故居陈列馆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8号,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和其长子张学良将军的官邸和私宅。 民国五年(1916年)张作霖正式入住,以后又不断扩建,逐步形成了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个部分组成。主要有大青楼、小青楼、西院红楼群及赵四小姐楼等建筑,所以有一座大帅府,半部民国史之说。</p> <p class="ql-block">  张氏帅府门前的广场,一尊站立的张学良将军的塑像映入眼帘。踏着永恒的步伐,民国少帅翩翩风采,早已经在世人的眼光里久久弥漫。了解之后才知自己有幸和历史教科书内的英雄人物张学良将军同年代生存在这世界上。</p> <p class="ql-block">张氏帅府目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旧居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  走进帅府,眼前是一处东西长百米,南北宽18米的宽阔长廊庭院,而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帅府的照壁。这座照壁气势宏伟壮观,壁心是红底鎏金的“鸿禧”二字,主墙面的四角砖雕刻着凤凰和雄狮,使帅府照壁更显气度非凡。</p> <p class="ql-block">  这是20世纪帅府内专门接送孩子们上学的马车。</p> <p class="ql-block">  三进院与二进院相似,是帅府的内宅,张作霖的家属大都住在此院。正房7间,中间供奉张家祖宗灵位。东屋为张作霖二夫人卢氏居住(张作霖原配夫人赵氏于1912年去世,尚未进帅府)。西屋原为三夫人戴氏居住,去世后,1917年张作霖娶五夫人寿夫人,曾居住此屋。东厢房为四夫人许氏居住,张学思同志生于此屋。</p> <p class="ql-block">帅府二进院栽种的百年梧桐树。</p> <p class="ql-block">  帅府中院的建筑是典型中国传统的古典建筑。在细部处理上既沿袭了中国传统的民间风俗,也呈现了东北,特别是辽南的风土人情。</p> <p class="ql-block">  该院坐北朝南呈“目”字型,共有11栋57间,建筑面积1768平方米。 四合院正门南侧有一座起脊挑檐的影壁,刻有“鸿禧”大字的汉白玉板镶嵌在影壁正中,正问两侧各立着一对抱鼓石狮和上马石。</p> <p class="ql-block">  西厢房是张学良与于凤至居住的地方。进入西厢房,迎面有一横幅,上书“天下为公”,这是孙中山先生1924年4月为张学良写下的墨宝,孙中山非常赏识张学良的才干,希望他能以天下为己任。横幅的下面是一座大钟,上面的时间是午夜两点钟二这正是“9.18事变”中沈阳失陷的时间。北屋是张学良与于凤至的卧室,二人结婚时,新房就设在此屋,在此屋两个人生有三男一女。现在屋内有木床一个,是从民间收集来的;梳妆台一个,是寿夫人使用过的,在小青楼发现并搬于此;汉白玉根雕茶几一个,这是此屋原物。南屋是张学良的书房。</p> <p class="ql-block">  二进院和三进院的正房窗下墙裙处,都镶嵌一米高的砚石石刻各26幅。一、二、三进院厢房和门房、山墙础石也都镶有多幅寓意深刻的石雕。石雕寓意大都为富贵吉祥,功名利禄的内容,也有历史典故。东北盛产的萝卜、白菜、茄子、辣椒、高粱、谷子,乃至辽南西部张作霖老家盛产的芦苇。河蟹等都成为雕刻的题材,用以镶嵌帅府的建筑。有的石雕竟以“马上封候”、“吃各国”、“握全球”为内容,表现出张作霖的政治野心和抱负。</p> <p class="ql-block">  通往大青楼的假山门洞上,写有张作霖亲笔手书天理人心。</p> <p class="ql-block">  大青楼1918年始建,1922年建成,面积2460平方米。大青楼是仿照北洋军阀政府总统曹馄在天津的公馆——曹家花园的样式,设计制造的。因该楼用青砖而建,故称大青楼,是一座罗马式建筑,此楼三层,楼顶有阁楼,地下有地下室。一层、二层及楼顶都有宽敞的阳台,每年中秋节赏月,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全家登此楼顶赏月,北与故宫凤凰楼相对,是当时奉天最高的两个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1925年张作霖晋升为东北边防督办后这里曾作为他的“公署”。其中,一楼是会客场所,用作接待中外要员、商定军机大事之处;二、三楼是办公和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原来整个东院就是帅府的花园,后来又建了大青楼,小青楼,关帝庙,五间房,所以现在的花园只剩下南边一隅。</p> <p class="ql-block">  在整个大帅府里难得见到一池清水,在这个清水池里养了很多红尾的鲤鱼,在水中畅游,游人们围坐在池水旁边休息谈论着。</p> <p class="ql-block">  身后一池清水,头上弯曲的老树遮阴,端坐在太湖石上,摆着调皮的照相姿势,感到无比的凉爽和无限的惬意。</p> <p class="ql-block">  帅府东院西南角。太湖石上的八角亭,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好像从来没有人登上过。</p> <p class="ql-block">张氏帅府花园建有假山、花坛、亭台、荷花池。</p> <p class="ql-block">  这座小青楼的主人就是五夫人寿夫人。满族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精明能干,张家的一切内务都由她一个人打理。为张作霖生有4个儿子,母以于贵,是张作霖最喜爱的夫人。1966年在台湾去世。</p> <p class="ql-block"> 我们照片身后这座青砖建筑就是小青楼。小青楼是张作霖为五夫人专门修建,1915年始建,1918年落成。建筑面积450平方米,是一座中西合壁式的砖木结构建筑,分上下两层,一楼东屋为五夫人卧室,西屋为会客厅;二楼为张作霖的几个女地居住,所以此楼人们也称“小姐楼”。</p> <p class="ql-block">  虽然这座小青楼是专门为寿夫人修建的,但是这位寿夫人比较识大体,并没有自己住,而是把其她夫人的成年女儿也接到了这个楼里居住。</p> <p class="ql-block">  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被炸成重伤,。就安顿在此楼一楼西屋会客厅里并在这里谢世。</p> <p class="ql-block">  张作霖把家里的一切事务交给她管理,说明这个寿夫人非一般人能比。张作霖去世以后,临危受命,为了不让日本人知道这个消息,决定秘不发丧,一直拖到张学良返回奉天为止。在关键时刻,冷静沉着,力挽狂澜,瞒过了日本人,稳定了当时的东北局面,避免了一次大动荡。</p> <p class="ql-block">  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寿夫人辗转到天津、香港,后到台湾居住,1966年病逝于台北,享年68岁。自从大帅府开放以后,和朋友们也来过几次,但小青楼因为是一座危房,所以二楼从来没有对游人开放过。</p> <p class="ql-block">边业银行地下金库的金马车。</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地下金库内厚厚的大铁门。</p> <p class="ql-block">边业银行营业厅内的蜡像展示。</p> <p class="ql-block">蜡像雕塑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p> <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银行内的老柜台。</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边业银行的营业厅内,很多已经辟为展览馆厅。</p> <p class="ql-block">古今中外的旧钱币展览。</p> <p class="ql-block">  这间客厅叫老虎厅,因厅内摆放一只老虎标本而得名。这里有一幅张作霖与老虎标本的照片,这只老虎标本是东道边镇守使汤玉磷,在大青楼建成之际送给张作霖的,现在标本的原件在同泽中学。1929年1月10日,震惊全国的“杨、常”事件,即张学良处决杨字霆、常荫槐,就在此厅。</p> <p class="ql-block">  赵四小姐楼是一座东洋式建筑,占地面积547平方米,有十余个房间,一层是接待室、舞厅、餐厅等,上层是会客厅、卧室、琴房、起居室、卫生间等。1928年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相识,并于同年在北陵别墅同居。心胸大度的于风至感念赵四的真情,力主修建了此楼。</p> <p class="ql-block">  赵四小姐把自己的卧室设在西北角,虽然阴冷一些,但抬眼就可以望见大青楼里张学良办公室的灯光。在这里她和张学良有了唯一的儿子。</p> <p class="ql-block">  纵观张学良故陈列馆,建筑风格各异,饱经沧桑,帅府的建筑成为中国现代历史的见证;张学良将军为中国现代历史作出的丰功伟绩永远不可磨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