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假期里,偶然看到女儿书架上的一本书《北上》,第一眼看到的是获得矛盾文学奖,我怀着好奇的心理翻看了起来,是什么样的作品能获得矛盾文学奖。女儿看到我调侃道:徐则臣和你同龄啊,你看人家已经是作家了!那意思是:你看你还只能读徐作家的书啊!差距是有点大,咱不能写书,但咱可以读书,咱可以写读后感!既为同龄人,感觉对他的书就又多了一分亲近感。</p><p class="ql-block"> 怀揣着好奇、崇拜、欣赏和感动,读完了《北上》这本书,一群人因为一条河走在了一起,开启了一段寻祖之旅,一段河流上百年的历史画卷,以两个意大利人的经历而徐徐展开。</p><p class="ql-block"> 马福德确切名字是费德尔.迪马克,为了追寻马可.波罗的足迹,以参军的形式来到了中国,成为了一名侵略者,他本无意于战争,只为多看一眼运河,但就像马福德说的:“不管什么原因,一旦你跨海而来还怀揣着利器,你就是侵略者。”他能够坦诚的面对自己的罪行,没有辩解,直面自己不光彩的身份,多么赤诚之心。对待爱情更是如此,爱上如玉,放弃所有和如玉一起逃亡,最后为如玉报仇而去,一生都活在真实坦荡中。</p><p class="ql-block"> 小波罗为来中国寻找失踪的弟弟费德尔,沿着运河北上,最后惨死在伤病中,一路北上结识了谢平遥、邵常来、孙过程、周彦川和老陈一家,在战争暴乱中,在狂风暴雨中,在旅途颠簸中,结下一段深厚的友谊,人与人之间的真心相待,足以慰藉这个多事之秋。</p><p class="ql-block"> 百年之后,因为打捞沉船考古发现,一件件历史遗物,将他们的后代又聚集在运河之畔——济宁,一个罗盘,一封家书,一段沉封的历史,他们在祖先的感染之下,每一个人都对运河有着与生俱来的情感,他们为运河的再一次复活而尽自己的力量,周海阔收集有关运河的历史文物,谢望和为拍摄《大河谭》而倾其所有,孙宴临为拍摄《大河谭》而卖掉了自己的画作,邵星池继续在运河上跑船,他们之间没有利益交易,有的只是一颗颗对运河的赤子之心。大运河申遗成功了,一条河可能就活起来了,他们追根朔源,逆流而上寻找人生的来处——运河的历史,他们的祖先。</p><p class="ql-block"> 生于运河,长于运河,河水浸润初心难改,徐则臣的每一部作品,故事都发生在运河之边或运河之上,每一部作品充满温情余热,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纯粹、执念、固我、坚守,他们不被环境所改变,不被利益所驱动,不被世界所左右,每一个人物的内心如此纯净,每读一次内心都会受到一次洗礼。徐则臣是一个有温度的作家,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有一颗赤子之心,这又何尝不是徐则臣的赤子之心在他作品的人物中的反射呢?</p>